王麗新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吉林 長春 130000)
信息化時代,各種網絡技術與新媒體不斷進入大眾視野,這使傳統圖書編輯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眾的圖書接觸渠道越來越多,電子形式的圖書還具有時效性特點,能夠保證大眾隨時隨地閱讀,滿足其閱讀需求。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圖書編輯應及時認清形勢,轉變自身觀念,把握好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做好編輯轉型工作。具體說來,應采取改版、增容等方式,進一步增加信息量,在高質量與高水準上做文章;只有這樣才可以打出“精品”這張牌,用“精品”贏得市場,才可以避免自身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淘汰,更好地實現自我轉型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傳統圖書編輯的轉型,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即不僅可以滿足讀者的閱讀的需求,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傳統編輯的精品意識。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并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包括圖書出版行業。隨著數字化出版形式的出現,一些形式較為多樣的出版載體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對電子讀物產生興趣,使紙質圖書受到冷落,傳統圖書編輯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傳統圖書編輯應該積極迎接挑戰,及時做出改變,在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基礎上,熟練掌握網頁制作、網站開發與PS等技術手段,熟練掌握各種新設備的操作方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電子設備與軟件逐漸進入在大眾視野,尤其是電子圖書的出現,嚴重威脅著紙質圖書的地位。許多讀者使用手機App來閱讀電子圖書,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碎片化時間進行多樣化閱讀,日常閱讀也可以從深層次閱讀逐漸轉變為淺層次閱讀。這種閱讀方式的改變,需要傳統圖書編輯進行相應的創新。傳統圖書編輯應該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在了解大眾閱讀需求的基礎上,擔負起文化引導的責任,在泛娛樂化及多樣化閱讀時代,堅持自身職業操守,做好本職工作。
傳統紙質圖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都是先由編輯策劃選題,選題通過后進行編輯加工,裝訂印刷,即生產,然后再進入流通渠道進行銷售。圖書在印刷中均采用批量印刷模式,在流動渠道銷售都是采用實體書店模式銷售,這也是一種標準化工業生產銷售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影響下,圖書已經不再是出版后才面世,而是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在出版之前就能面世,這種模式具有時效性特點;同時圖書出版渠道也可以更加多樣化,以實現整個媒體的全覆蓋,從而體現信息同步傳播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知識與信息的內容選擇上,更加趨向于“食不厭精”,更期盼在真實優秀的新聞報道中,滿足世界對信息知識獲取的愿望。不論是電視廣播還是圖書刊物,都可以起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作用。為了迎合大眾的獵奇心理,一些圖書編輯會編發一些格調較低的作品吸引讀者目光,這就使整體輿論導向出現與黨的基本方針向左的問題。面對這種狀況,編輯的精品意識成為精品新聞與精品書籍產生的主要因素,因為編輯手里握有稿件的“生殺大權”。如果編輯的精品意識較差,就會使好的稿件被淘汰,而使平庸的稿件登堂入室,使出版的圖書隨波逐流。同時,編輯的精品意識還會直接影響輿論導向的水平高低,因此編輯增強精品意識,是占領整個圖書市場的重要因素。
互聯網時代,盡管新聞內容越來越豐富,圖書發布越來越快且廣,但一些電子刊物的發布則會直接滿足讀者對書籍的閱讀需求。這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傳統編輯帶來了極大挑戰。編輯的精品意識是直接影響整個書籍質量的重要因素。傳統新聞稿件與書籍可以在編輯審核之后再進行印刷與發表,讀者只能在固定場所、攤位購買及閱讀,而在信息飛速發展的現在,讀者可利用手機App等形式直接閱讀文章與電子圖書,查看新聞訊息,這種形式能夠滿足讀者對閱讀的時效性需求,在這種閱讀模式下,傳統編輯會面臨紙質圖書與刊物無法取悅于大眾的尷尬。因此,傳統編輯只有提升自身的精品意識,提高整個書籍質量,對質量吸引讀者閱讀,才有望保證在整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編輯的精品意識是一種對客觀世界的高級反映,精品意識一旦形成,就會直接決定整個精品新聞的產生與泯沒。有無精品意識,主要取決于編輯自身的基本素質,這個素質包括業務素質、政治素質與綜合素質等;如果編輯的業務素質比較差,就會缺乏對讀者需求的敏感度,假如編輯不知道一篇文章會不會吸引讀者目光,那就沒必要談精品意識。因此,一名合格的編輯只有熟悉業務,才能抓住讀者目光,樹立自身精品意識。如果編輯政治素質較差,那么對政治內容的敏感性也較差,遇到重大問題,其觀點看法也無法有一定的高度,而一個編輯一旦失去這一點,那么就無法談發現、策劃、出品精品圖書與新聞。因此,一名合格的編輯,只有具備良好政治素質,才能進行圖書策劃與編輯。最后綜合素質是傳統圖書編輯最基礎的素質能力,如果編輯不具備基本的綜合素質,那么發布的圖書與推出的新聞都不過是紙上談兵。故傳統圖書編輯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選題策劃能力,在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不斷更新知識,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
大多傳統圖書編輯一直以來都深受體制機制的影響,每天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嚴重缺乏創新意識,甚至也很少關注互聯網時代眾多新媒體對編輯工作產生的影響,無法有意識地借鑒其他媒體的成功經驗,仍然沿用傳統工作方式進行工作,這就使其在圖書的選題策劃版式設計等方面無法突破舊模式,大膽創新。即便有部分編輯已經將圖書轉變為電子形式,但是在版式設計、特點等方面與紙質圖書并沒有什么不同,無法將電子圖書的特點凸顯出來,因而不僅無法吸引讀者,也無法提高點擊率。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傳統圖書編輯不重視互聯網時代對圖書的影響,一味按照傳統工作模式工作,工作效率明顯低下,甚至無法滿足大眾對圖書的閱讀需求,使讀者無法得到相應的消費體驗。因此,傳統圖書編輯在精品意識方面應該學會審時度勢,在線上與線下結合中使編輯工作能夠創新發展,滿足大眾的需求。
互聯網時代發展較為迅速,對各行各業之間的影響巨大,這使較多傳統編輯無法適應,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編輯的傳統圖書出版觀念無法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改變,雖然當下很多編輯都在積極響應轉型的號召,但也只是口號喊得響亮,在實際工作中沒有真正的行動,這表明,傳統編輯轉型的路向仍不清晰。目前,在轉型中,傳統圖書編輯的最大問題就是精品意識不強,方向不明,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缺乏轉型的實質性動作。圖書作為一類傳媒出版,其歷史較為悠久,對社會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圖書編輯不能把握行動的基本方向,就無法滿足大眾需求,對自身發展與轉型也是不利的;因此,只有明確轉型的路向,才能滿足大眾需求,明確自身精品意識形成目標,從而不斷實現自我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編輯不僅要樹立用戶至上的基本觀念,還要增強整體服務意識,在具備多項網絡技術能力的同時,具備網絡調研能力,這樣可以及時了解讀者的基本需求。另外,傳統編輯既要具備做好編輯工作的各種能力,還應具備與讀者線上互動的能力,這樣才可以做好書籍網絡宣傳,以更好促圖書的發行。傳統編輯在工作中應將精品意識用于設計之中,不斷從形式上完善具有正向意義的書籍。但是,目前出版社對編輯的培訓,只要求編輯具備多項技能,并不要求技能的“精”,這就使編輯人員無法確定自身的意識,無法將自身特長展現出來。此外,還有一些出版社比較重視對網絡人才的引進,卻完成忽視自身擁有的編輯人員培訓;傳統編輯的發展受到限制,就無法有效實現轉型的目標。
互聯網時代,許多讀者閱讀書籍模式的首選就是網上閱讀,因為互聯網的覆蓋面比較廣,信息更新速度快,時效性,這一特點,可以實現圖書與信息的同步傳輸,使出版行業受到業態變革的影響。因此,圖書編輯要進一步革新自身理念,包括策劃理念革新、出版理念革新、營銷理念革新等。就具體內容而言,在選題策劃時,傳統編輯是將讀者的需求作為考慮的主要內容,通過對網絡讀者需求的收集進行綜合性選題,并在分析不同讀者對閱讀需求差異性下將自身工作質量提升。同時在出版方式上,傳統編輯可以考慮網絡與電子設備等方式,將紙質媒體與數字媒體有機結合,在營銷宣傳中結合互聯網特點,通過網絡論壇與新媒體等平臺加強對宣傳的造勢,以求在與讀者線上互動的同時滿足大眾對閱讀的需求。
在互聯網信息飛速發展的現在,出版行業也逐漸更新換代,并朝著智能化與數字化的方向發展,這對傳統圖書編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圖書編輯在策劃與設計方面已經呈現落后狀態,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只有在掌握信息技術性能基礎上做好日常編輯工作,才能逐漸提升編輯的精品意識與策劃選題的能力。互聯網時代,編輯既要依靠計算機與編輯軟件等模式開展工作,也要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圖書宣傳與推廣活動,尤其要在線下與讀者互動,在真實了解讀者對閱讀需求基礎上,提升自身精品意識,構建出符合讀者閱讀需求的出版物。傳統圖書編輯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營銷推廣圖書,在提高點擊率同時,提高書籍整體銷量。
互聯網時代,我國各個行業領域都有了更加快速的發展,因為不論社會發展的需求是什么,傳統編輯的基本編輯素質都是與編輯工作內容緊密相關的,這就需要加強對圖書編輯基本素質能力的培養,以保證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獲得專業學科的知識,以期鞏固自身專業技能。例如,美術編輯可以通過圖像處理方式培訓提升審美素養,也可以培訓提升編輯的選題策劃能力,并安排到與出版相關的各工作崗位學習鍛煉,從而不斷適應多個崗位的發展需求,或者進行跨崗位學習實踐,因為精品意識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形成,通過這種學習實踐的方式加強傳統編輯策劃能力、提升審美素養等,以保證在滿足讀者閱讀需求基礎上實現傳統編輯的轉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編輯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要使傳統編輯提升精品意識,成功實現轉型,需要出版社全員的共同努力,研究市場變化與讀者需求,改變自身工作模式。未來媒體的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斷提升傳統編輯人員的精品意識,這樣才可以出更多的好書,使讀者群體關注與喜愛。精品意識,是助推傳統編輯轉型的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