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婷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圣理工學院—中俄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21世紀初開始,俄羅斯發動了一場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保衛戰;其中,實施國家統一考試制度是近幾年來俄羅斯教育領域影響最廣的改革舉措,是俄羅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制度得以確立以前,俄羅斯政府賦予并保證高校自主招生權。2009年2月24日,俄羅斯教科部頒布《國家統一考試實施辦法》,標志著國家統一考試制度正式確立。
國家統一考試最初是用來確定國家注冊財務義務分配到高校的每位大學生的具體規模的一種手段。該金融手段將取代通常的金融實踐,根據注冊入學學生的數量,而非質量。也就是說,應屆生質量越高,在高等教育方面能夠獲得的國家支持越多。
起初,國家注冊財務義務的方法并未獲得成功,國家統一考試制度沒有達到預期成效。俄羅斯開始轉換思路,探究教育的目的。“教育是為了人類、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的一個定向培養過程”(1992);“教育是統一的定向培養過程,是實現人類、家庭、社會和國家利益的社會福利”(2012)。兩部教育法中都對教育一詞做出了解釋,對其涉及的利益主體做了說明;但是,教育機構,包括高等院校在內的利益并沒有涉及。法律中列舉的利益僅僅指“個人和家庭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并不一定符合“社會、國家的利益”,這些主體的利益完全有可能產生沖突。解決這個沖突,國家的預算應該首先保證社會的利益,而不是它的某個群體(比如,高中畢業生及其父母),也不是某些機構和組織的利益。
國家注冊財務義務的想法與社會利益相抵觸。俄羅斯實行計劃經濟幾十年來,全國高校的地理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專業學院——工程、建筑、農業、醫學、教育等——相對平均地分布在各個區域內。高校主要分布在傳統的(首先是首都)和新建立的(比如,在新西伯利亞)科學中心。首都企業,首先是軍工企業的作用日益增強,決定了位于莫斯科的專業學院的質量也在提高。隨著畢業生計劃分配的消失,畢業生的工作地點和職業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蘇聯時期,莫斯科無法為所有該城市的畢業生提供就業,而在非工業化之后,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業崗位明顯減少。設想,如果國家注冊財務義務的想法能夠實現,那么國家統一考試將加速摧毀整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
然而,國家統一考試在國家注冊財務義務想法破滅后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在飽受質疑的情況下,在2000年之后變為合法的實踐。因為國家注冊財務義務的想法只服務于個別學校(學校里的應屆生需求較高的某些專業)的利益,沒有公開實施的機會,本身也沒有過分突出。為代替這個目標,國家統一考試的旗幟得以確立——僅作為提高素質教育的手段。
國家統一考試擴大了全日制中學畢業生地理分布;但是,如果高校的地理分布不再符合國家利益,那么國家統一考試就可能變為一件壞事,而非好事,即使沒有國家注冊財務義務思想干擾。因此,國家統一考試首先要保障的是國家的利益,提高教育質量也是為國家利益服務。
國家統一考試制度實施以來,俄羅斯各個地區的聯邦大學都在致力于發展素質教育。但是,在國家統一考試試驗實施階段,正是首都高校作為突擊力量,突破了所有阻礙。與此同時,“統一”的名稱應運而生。這里的“統一”主要有以下含義:第一,財務義務統一。國家統一考試,作為國家注冊財務義務的一種手段的意義在于,確保全國每個人的“財務義務”是統一的(相等的)。但是這樣就直接把國家統一考試與國家注冊財務義務聯系了起來,而這恰巧妨礙了目的的實現,而非促進。因此,“統一”被賦予第二個含義——唯一的一次考試。作為同時實現兩個目標的手段,規定完整的中等教育的結束和保障憲法規定的獲得國家高等教育的應征性。2001年以前,俄羅斯中學畢業生要參加兩次考試,中學畢業考試和大學入學考試,而現在把兩者合二為一。第三,題型和時間統一,從以前各個中學和高校自主命題到統一命題,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同時進行。
中學畢業考試和國家統一考試,在內容上是一致的——兩門必修課(俄語和數學)和兩門選修課(九選二: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社會科學、信息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外語)。中學畢業考試的重點放在“知識上”是合乎邏輯的,而國家統一考試主要評價學生在高校的學習能力。這樣一來,所有中學畢業生不用必須通過國家統一考試。除了對畢業生有利,國家統一考試的自愿參加還有財政意義。2000年開始,俄羅斯的出生率進入持續至少15年的衛國戰爭人口回升的上升階段。因此,2017年開始,中學畢業生人數將會增加,同時實施國家統一考試的經費成本也會增加。而現在俄羅斯國家財政條件較為嚴峻。
起初,大多數科目的試卷包含A、B、C三個部分。A部分選擇題,題量大,難度小;B部分簡答題,難度適中;C部分論述題,需要學生利用文字論述或撰寫某個主題的文章。2015至2016學年開始,試題取消了所有科目中的選擇題,擴展了簡答題部分的內容,并對論述題進行修訂。
2016年5月20日,聯邦教育測量學院院長列舍特尼科娃在國家研究大學經濟學高等學校科學研討會“社會科學測量”上做了一篇題為“國家最終認證的測量材料:特點和發展途徑”的報告,報告中說到了從“選擇”到“簡答”的轉換問題。通過對比2014年和2015年的數據,其指出:題目形式的改變(選擇/簡答)對準備充分的考生的成績沒有影響;幾乎不進行備考的考生成績明顯較差;取消或者減少單選題的數量不會降低測量可靠性指標。
對于題型的改變,很多高校、家長和學生持支持態度。首先,如果說,以前學校是被迫讓畢業生能夠工整地在要求的地方“A部分”寫上“勾號”,那么現在,列舍特尼科娃說,教育機構將不僅培養學生的知識,還有自身的智力技能。例如:在解題時進行論證;說出某一時期的歷史并對此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所讀的作品有自己見解;寫某一文學主題的作文;解釋某一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狀況、城市化水平、居民生產集中程度。其次,從既定答案中選擇正確的選項——是一種“猜謎游戲”,通過它們可以檢查學習者的記憶能力,而不是他的思考能力。另外,類似的題目對教育機構的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通常在10年級、特別是11年級,學生掌握新材料的時間大部分都用來練習機械性地選擇正確答案。
由簡單的選擇到帶隱性答案的簡答題的轉換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2003年在國際中學生評估計劃活動中,俄羅斯高中生經歷了一次失敗——平均3%回答完全正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5.4%來自瑞典的同齡人卻達到32.5%。問題是這樣描述的:“在一電視節目中,記者展示了一張圖,并說道:‘該圖顯示,與1998年相比,1999年搶劫案急劇增多。’你覺得記者對于該圖的結論做得對嗎?”“對”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因為題目旨在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對”這個答案有很多可以得分的點。
這個看似簡單的例子表明,帶隱藏答案的問題不僅可以檢測“所學內容”,而且可以檢測學生分析新信息的能力、是否能夠完全準確地理解和深入分析。甚至有人認為,選擇題對教育有致命的影響,阻止了學生思考,改變了教育過程。
與此同時,題型改變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首先,從有效利用國家經費的原則角度看,“取消/縮減單選題沒有降低測量可靠性指標”證明了有利的做法不是縮減,而是增加單選題的數量,極限是達到100%。相對于機器自動閱卷,專家閱卷所花費的經費日益增高。
實行國家統一考試制度以來,俄羅斯社會各界對考試的態度褒貶不一。支持該考試制度的人認為,第一,考試的形式、時間、內容都是統一的,與原先各行其道的考試形式相比,能夠更加客觀地對學生成績做出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備考的主動性。第二,部分試題采用機器閱卷,效率和準確率明顯提高,解決了專家閱卷的經費問題。第三,簡答和論述題能夠較好地測試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平時多鍛煉該方面的能力,避免成為“書呆子”。第四,并非“一考定終身”,不及格可參加補考,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第五,考試過程及試卷受到嚴格監督,相關人員必須簽署保密協議,保密性良好,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考試的公平、公正,減少腐敗。第六,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學生也能夠及時獲取考試的相關信息,并同時報考多所自己理想的院校,增加了錄取機會。
反對國家統一考試制度的聲音也不絕于耳。第一,雖然試卷統一了,但俄羅斯沒有全國統一的教材,學生除了學習課程規定內容,還要課后補習國家統一考試的內容,增加了學習壓力。第二,機器閱卷并不能夠完全地規避錯誤,未來在人工智能方面還需努力。第三,實行國家統一考試制度最初目的之一是想消除腐敗,然而反對者指出,國家統一考試并不能完全消除腐敗,只是將腐敗轉嫁到了中學或者教育監管等部門,如泄露試題、答案或改分,社會上還出現大量假冒偽劣的試題資料等。第四,試題設置的科學性存在問題。與自然科學相比,人文科學試題設置比較復雜,答案不僅是簡單的“是”和“否”,有時涉及道德理性、價值判斷以及歷史問題;從中學到大學在知識的過渡和連接方面也存在問題。第五,考試規定,非語言科目的考試只能用俄語作答,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影響。第六,國家統一考試的考試成績成為評價中學學習成果和大學入學考試的唯一標桿,甚至以此對學校、教師和家長進行定性評估,這一做法未免以偏概全,夸大了國家統一考試的實際作用。而且,采用平均值評價最大的缺點是測試材料的研發針對的是每一科目的特殊性;因此按照“學科成績總和”計算出的平均值是一種人為的操作,什么都說明不了。高等教育首先是專業性的教育,而非普遍教育。
面對以上問題,俄羅斯一直在努力探索解決方案。首先,為了避免國家統一考試成績成為唯一評價標準,教育部規定,對于高年級的學習質量,每個具體的教育組織不需要根據國家統一考試的成績或者其他畢業測試的成績來評價,而是根據有多少學生繼續學習,進入哪些高校學習來評價。這就使國家統一考試不再作為畢業時期的入學性考試,可以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內進行多次測試,而且有幾次(比如,三次)可以免費測試,沒有額外收費。
其次,試題設置開始向專業化分類和多樣化轉變。2015年,數學科目考試分為基礎型和專業型,2019年開始學生可以有選擇地根據專業選擇考試類型,且只需通過一種即可。另外,2019年外語考試除了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外,還增加了漢語的選項,為喜歡漢語的學生提供了機會。
另外,俄羅斯教育研究所正全力以赴開展人工智能的研發,預計10年之后,可以實現完全的機器閱卷,可以極大地節約專家閱卷帶來的巨額經費支出。在所有設備中安置前置攝像頭,可以在沒有監考人員巡視的情況下提供可靠的識別。
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制度自2001年進行試點以來,走過近20年發展歷程,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完善,幾乎每一年在考試形式、題型設置及成績評估等方面都有所變化。改革仍在持續,俄羅斯教育領域的提質增效任重而道遠。關于到底該如何評價俄羅斯國家考試的問題,這里不妨借用俄羅斯著名詩人丘特切夫一首著名的詩歌來說明——“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羅斯,用一般的標準無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