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學院圖書館 吉林 吉林 132022)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環節之一,全面踐行合理性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圖書館要積極打造完整、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從而保證相應工作有序開展。
對于地區文化發展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較為繁雜的工程項目,相關部門要具備戰略眼光,因此,一般是由政府牽頭,聯合對應管理部門,確保能落實聯合共建機制,在建立明確分工體系的同時,秉持群策群力的管理原則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控目標。同時,依據中國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確保具有研究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內容中指出,圖書館重要的職能作用就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無論是文稿還是書籍,要踐行收集、整理以及開發等工作原則,確保能提升文獻資源的管理效果。因此,圖書館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和保護而言非常關鍵,要從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支持地方建設等職能單元出發,保證可持續發展機制的全面落實[1]。而高校圖書館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實的過程中,踐行充分參與、多方配合的管理方針,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社會職能。
另外,地方文獻本身就是對區域性文化特色內容予以記錄,不僅僅是社會歷史變革的載體,也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要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出地區自然資源和社會真實情況,高校圖書館則要擔負起保護的職責,有效利用差異化載體形式完成相應內容的保存和管理,強化文獻監督和保護力度。
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高校圖書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行業優勢。
1.高校圖書館內部的人才、設備及管理經驗優勢
高校圖書館內部無論是人才還是現代化設備技術都具有先進性,加之信息資源管理的經驗也非常豐富,能更好地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監督管控工作都能落實到位。而對于資料搶救工作和后續資料整理工作,高校圖書館能提供較為完整的數字化處理方式和保存管理機制,能建立完整的信息資料管控體系,這是其他單位不具備的優勢。值得一提的是,文字保存方式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也正是其特殊性使得資料數據難以長期保存,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利用高校圖書館所具有的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存管理的可行性。例如,針對口頭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錄音的方式保存語音資料。或者是采取田野調查方法進行攝像、攝影、口述訪談等方式全面完整信息內容的保管和控制,最大化地提升原始資料整理水平,借助數字化加工技術和存儲技術處理方案提升保存管理的整體效果。
2.高校圖書館的科研優勢能更好地助力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相應的研究中心,且研究學者和專業人才較多,能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問題落實相應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并且組織專家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學術探討,確保工作安排統籌效果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全面提高得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際水平[2]。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能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工作進行主題性管理和分析,建立健全追溯機制,全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景、發展情況以及時代價值等,并針對其研究內容,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周邊信息管理,提升相應研究內容的內涵和主題價值,最大化地實現研究目標,維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綜合質量。
在明確高校圖書館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的重要價值后,就要結合實際管理工作去落實保護方案,并且要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形式的特殊性,避免失傳或者是消失,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管理原則,合理應用相應的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與此同時,要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整合依法保護流程,借鑒科學保護的資源體系,真正促進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全面進步。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順應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需求的重要工作,因此,要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充分獲取政府的支持和授權,落實更具權威和公信力的保護體系,維護管理水平的綜合效果。也就是說,政府的扶持是高校圖書館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支撐力,以共建的身份落實相應的工作,從而促進保護工作的進步。
一方面,要借助政府制定的保管控制機制,有序推動相應工作的開展,并且提升實物資料信息收集的效率,發揮政府職能價值,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相應工作提供輔助,促進圖書館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前,政府要聯合高校共建完整的征集機制和保管機制,確保能打造系統且完整的管理流程,提升后續工作運行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保管機制中要對保管年限、方式、技術體系等進行細化,從而保證工作的有序開展,優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水平,避免管理秩序不當造成的問題。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而言,系統化的普查機制和內容也非常關鍵。只有積極完善普查摸底環節,完善管理和信息監督基礎后,才能落實更加具有統籌價值的保護方案,提升搶救工作的實效性。
1.高校圖書館要聯動相應部門,積極參與到具體的普查工作中
高校圖書館要聯動相應部門并充分融合研究現狀和研究成果,確保普查工作方案的完整性。相關人員在落實具體工作時要分地區、分類別地進行針對性普查,借助統一制定的普查方案在統一部署的同時,提升分工合作和普查管理的綜合水平。按照以下順序開展相應的工作:
(1)普查信息收集。主要是借助信息匯總的方式完成基礎內容的全面收集,從而保證信息完整性和數據準確性[3]。
(2)認定工作。在進行信息搜索和信息匯總處理后,初步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內容,保證認定流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3)登記工作。主要是進行集中的信息登記,并且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種類、數量、分布情況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進行集中的匯總處理,保證相應內容管理控制的完整性。
(4)名錄的處理。在全面搜集和匯總信息后,就要結合內容制定相應的名錄,按照搜集時間順序、記錄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編目要求等進行綜合管理,結合地區實際發展現狀和特點,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完整性,從而真正提高科學依據的綜合管理效果。
2.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地區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管理方案
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地區發展現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論證,并且,要踐行長遠的保護規劃,明確具體的管理要點和保護范圍,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有序進行。例如,要結合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情況,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性近期目標,并且在高校圖書館內部開展小組管理,確保能滿足整體工作規劃要求,促進整體工作的全面進步。
3.依據實際調研情況建立健全完整的保護方案
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的特殊性,且具有不可再生性,高校圖書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不能一味地采取“被動”的管理和保護機制,而是要主動落實調查工作,針對其豐富性、民族性以及多樣性采取更加多元化的處理控制機制,維持其原生態的同時,全面了解其生長過程和社會發展背景[4]。也就是說,相關管理人員要依據歷史價值、文化背景、科學價值、生存情況等進行針對性調研分析,及時落實搶救性的保護和調查工作,應用不同的方式建立健全完整的保護方案,提升依據的真實性,盡量對保護對象予以全面系統的記錄和保存。例如,受到多方關注的“東北二人轉”,作為具有濃郁東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部門要組織人員結合其實際情況進行信息收集,跟隨其表演活動,利用多樣化的手段和設備進行全景記錄,尤其是化妝、動作、套式等內容的收集,并且借助跟蹤拍攝的手法了解目前東北二人轉的實際生存狀態,從而檢索相應的信息,全面了解其發展歷史和過程,提升原始資料的完整性。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高校圖書館要發揮其職能作用充分了解和匯總具體情況,也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信息資料的加工、整理和有序保存,從而真正提升其研究價值和保存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任何資料的處理和匯總都要秉持“原汁原味”的原則,利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分類和編目,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完成檔案的建立,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體系化發展,實現知識系統化工作目標。而所謂的加工模式,就是指在收集田野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后,要對相應的內容進行科學化處理和匯總,保證整理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若是條件允許,則要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的數據化處理,建立數據庫,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網站等相關媒介的應用分析,保證能促進相應工作的全面進步。人們能借助相應的數字化平臺完成信息的管理,并且借助互聯網完成信息的搜索和校對,提升整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質量。
除了要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實完整的管控計劃外,也要對其進行深度研究和理論分析,發揮高校科研優勢,組織專家組對具體問題和理論實踐內容予以系統化的分析,確保能得出更加完整的研究結論,從而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行[5]。
一方面,要強化研究成果和現代技術的融合應用效率,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利用便捷化數字技術搭建完整的信息、數據匯總平臺,真正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現代化轉型,提升保護工作的綜合質量。
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也要將收集機制、收藏工作內容等落實到位,按照規劃和標準要求保證具體工作的質量符合預期,并且利用地方文化優勢為地區發展服務,打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文化發展平臺。高校要組織專業研究人員和專家學者共同針對專題內容予以探討,收集多方面資料后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步。
隨著新媒體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在高校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要積極融合媒體的宣傳力量,有效強化宣傳價值,并且在校內形成相應的文化氛圍。高校要借助對應的宣傳手段和教育機制引導大學生尊重和重新認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社會價值,并且對其產生興趣,利用相應的校園活動完善具體工作。
第一,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相應的節日活動,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或者是團體向學生展示非物質文化類節目,并且引導學生組成相應的學習小組。例如,朝鮮族的農樂舞是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可以引導校內朝鮮族的學生自發組織學習;第二,高校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交互手段,借助論壇、微信公眾號、專家演講、專題研討會等模式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水平,創設良好的宣傳氛圍,有效提升學生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第三,高校可以聯動社會性媒體開展相應的宣傳片錄制,有效提升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打造真正良好的發展平臺,全面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步[6]。
總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社會性的課題,高校圖書館在實際工作中要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打造良好的管理平臺,落實完整的信息匯總和整理工作方案,從而共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