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李
官兵法治信仰培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研究,多維并舉、持之以恒地加強培育養成。
培育法治信仰,重點在于使廣大官兵能夠在思維深處和價值觀念上形成對法治的高度理性的認同。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教育,引導廣大官兵理解法治精神、強化法治觀念、培育法治思維,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學法氛圍,是法治信仰培塑的重要途徑。
加強法律學習。知法懂法是官兵法治信仰形成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加強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必然要求。要注重加強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通過教育使廣大官兵系統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則理念,熟悉我國法律體系總體框架,掌握各個法律部門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在全面學習基礎上,突出教育的重點,側重加強與官兵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憲法、民法、刑法、合同法和兵役法等法律的學習教育,幫助廣大官兵奠定比較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的儲備,提升法律素養。同時,還要加強條令條例的學習。條令條例是我軍幾十年治軍經驗的科學總結,反映了部隊發展建設的客觀規律。廣大官兵必須認真學習,在嚴格按照條令條例規定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進一步筑牢法紀權威、培育法治信仰。
豐富教育形式。法律宣傳和教育是人們獲取、掌握法律知識,運用法律保障自己權利,確立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徑。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拓寬普法教育渠道和形式,避免陷入枯燥乏味的純粹灌輸式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法律案例在教學中的比重,注意多結合一些鮮活的、貼近官兵生活實際的例子進行講解,合理利用教學視頻、法制錄像等,充分調動官兵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授課質量效果。大力增加實踐性教育,可以組織法治專題講座報告,組織官兵旁聽法庭審理、參觀監獄,開展法治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模擬法庭、模擬軍事發言人答記者問等實踐活動,強化官兵對法律價值的體驗、認同,從而堅定法治信仰。加強軍營法律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燈箱、板報、橫幅標語、廣播電臺和網絡等傳播載體進行法治宣傳,營造濃厚的法律文化氛圍,幫助官兵不斷強化法律意識。
注重滲透融合。普法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教育,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教育中應該抓好結合滲透。注重德法并育,道德與法律兩者共生互補,法律是底線道德,道德涵養法律,官兵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的提高,有助于守法意識的增強。因此,在教育中除了加強法制教育外,還要注重積極培育官兵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嚴守紀律、令行禁止的優良作風,提升官兵的道德自律性,帶動官兵遵紀守法意識的養成。同時,還應該不斷拓寬培育維度,在教育內容設置上,增強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文明進步的視域中來解讀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有效增強教育效果。
法治信仰的形成離不開強而有力的他律約束,嚴格的規范監督是官兵法治信仰培育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強化官兵守法意識和守法責任。
抓好“關鍵少數”。廣大官兵法治信仰的培育和確立能否取得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的示范作用發揮得如何。領導干部帶頭遵法守法、敬畏法律,帶頭嚴格用法、依法辦事,對于官兵法治信仰的培育具有巨大的引領作用。反之,如果個別領導干部帶頭作用發揮得不好,就會破壞法治建設的良好環境氛圍,形成錯誤導向,打擊官兵對于依法治軍的信心和信念。因此,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養,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實行領導干部職務行為終身責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責,切實強化領導干部依法用權、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嚴格履職盡責。各級官兵要明確自身職責任務,忠誠使命、愛崗敬業,模范遵守和踐行崗位要求,在不斷強化責任擔當中培育法治信仰。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法律、守法用法。各級機關要嚴格按照法規制度和職責權限辦事,避免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切實做到決策有法規依據,工作運行遵循條令法規。各級機關和領導干部要重視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不能違背法規制度搞“官長意志”“土政策”,不能憑借主觀意愿和個人經驗抓工作。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抓建部隊,使工作行為符合法治精神和法規要求,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深入扎實開展條令條例月活動,以機關帶基層,查隱患、糾問題,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強化官兵的條令意識、紀律意識。
堅持整風肅紀。嚴明的法紀法規是依法治軍、鍛造能打仗打勝仗的鋼鐵部隊的現實要求,也是培育官兵法治信仰的重要基礎。要加強警示教育,通過教育引導使官兵常懷律己之心、常思違紀之殤,心中始終敬畏法律的高壓線、警戒線,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依法辦事、按律行事。要加強整治力度,堅決清除不正之風和違法亂紀現象,形成嚴查嚴糾的高壓態勢,對違紀違法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凈化法治生態,努力構建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要實行常態化的監督,充分發揮軍隊紀委、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以嚴格負責的精神查案懲腐,確保各項案件都能依法解決、公正處理。
培育官兵法治信仰,貴在激發官兵參與熱情,使官兵由被動尊法守法轉變為主動用法、自覺找法,真正提升官兵權利意識和守法精神,助力官兵法治思維和法治信仰的樹立和鞏固。
發揮群眾監督。群眾監督是最好的“防腐劑”,是發揚基層民主,激發官兵投身依法治軍熱情,樹立官兵法治思維和形成法治信仰的重要手段。充分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和個體意志,提高官兵監督意識,加強部隊內部民主建設。有效發揮團支部、軍人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監督作用,切實按照相關規定發動官兵對上級機關和首長的職務行為進行監督。嚴格落實重大事項集體表決、報告工作和民主評議等制度,真正確保每一項重大決策都能如實地反映多數官兵的真實想法。通過設立監督信箱、開通舉報電話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寬民主渠道,傾聽官兵聲音。高度關注群眾舉報和輿論媒體反映的問題,針對出現的情況認真組織核實,及時依法作出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向群眾公布。
開展咨詢維權。處理涉法問題既是維護官兵切身利益、保持部隊安全穩定的重要途徑,又是普及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境、幫助官兵樹立法治信仰的有效載體。當前,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進步,軍地交往日益加深,官兵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這些問題不能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及時公正解決的話,就會嚴重牽扯官兵個人的精力,弱化法律在官兵心中的意義價值。要不斷加強涉軍維權制度機制建設,推動維權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常態化,實現維權網絡全域覆蓋、法律服務全時跟進,使官兵涉法問題得到解決。積極廣泛開展法律咨詢維權和法律下基層活動,讓官兵去宣講法律,求助排解法律難題,在實踐中培養官兵法律意識、樹立法治信仰。
利用榮譽激勵。軍人視榮譽如生命,榮譽就是動力,榮譽就是激發官兵前進的精神指引。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官兵樹立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鮮明價值導向,定期評選和表彰依法治軍先進單位和個人,頒發獎狀、獎章,大力激發官兵的榮譽感。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在干部選取任用上,優先提拔使用那些法治觀念強、帶頭作用好、善于依法辦事的干部,形成鮮明的用人導向;對于那些習慣于人治思維,依靠個人權威和權力壓迫等人治方式解決問題的干部,不予列入考查選升范圍;在士官選取晉升和士兵考學提干中,也把是否具備法律素養和法治精神作為重要的評價依據和參考指標。通過各種激勵舉措,不斷推進官兵法治信仰培育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