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郵電大學 陜西 西安 710121)
2020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33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在所有網民中,受過大學專科以及以上教育的網民數量占比高達20%左右。這說明,網絡對于大學生信息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相關的實踐可以得知,網絡信息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思想觀念,網絡媒介已經成為大學生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途徑。網絡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一些無法徹底過濾的不良思想,比如西方資本世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
基于此,借助網絡輿情,加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避免西方意識形態的非良性滲透,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輿情本質上是一種基于特定社會空間的,以中介性社會事項為核心的,作為輿情主體的公眾(個人以及各種社會群體組成)對于作為客體的國家管理者的看法以及其所保持的政治態度。而網絡輿情,是輿情網絡化的一種體現,主要是指網民借助于網絡渠道進行政治態度和意見表達的方式。網絡輿情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公眾意見表達的渠道,但是由于“意見領袖”與“烏合之眾”的同時空交融,使得大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沖突的輿情言論肆虐,由此造成輿論的工具化,倘若被人利用,往往會危害國家安全。
網絡輿情環境與真實的社會環境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其所塑造的理念是一種“擬態化”的理念。大學生群體作為“半社會化”的群體,其辨別是非的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意識形態引導,很容易導致其認知的迷失,甚至做出危害國家、人民和社會的行為。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必須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工作。
目前,我國高校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為基礎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體系。但是,目前的教育體系,仍然以傳統模式為根基,與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傳播格局、輿論生態格局、時空格局等并不匹配,兩者之間在主客體方面,存在較大的形式差異,由此也產生了許多問題。
在互聯網平臺中,大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在目前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課程中,卻存在嚴重的學科“失語”、教材“失蹤”、表達“失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空泛化、標簽化、邊緣化的危險,與國家互聯網發展規劃所倡導的開放性、思辨性、自由性嚴重不符。而很多高校教師,在教學中,也普遍偏向于填鴨式教學,教學過程充斥著諸多的西式邏輯和西式學術話語,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構筑的要求,無法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相適應,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此外,由于高校對思政教育改革的實踐性探索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系統化、針對性的課程和教學方案,導致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無法在學生群體中有效滲透,由此導致學生并未意識到國家、社會安全與意識形態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
最近幾年,大量自媒體平臺的興起,使得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陣地快速更替。但是作為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導的高校,大部分仍然固守“兩微一端”,沒有結合自媒體、大數據等進行載體融合,由此導致正確價值理念滲透出現問題,與大學生個性需求契合度低,資源整合效果差,無法形成合力。大學生意識形態塑造中,大量的信息仍然來源于網絡大V,難免存在不良政治、文化思想的滲透。以目前較為火熱的短視頻為例,其主要依靠大數據分析,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推送,大學生在使用該類視頻軟件的時候,由于缺乏理性辨別能力,因此所接觸的信息往往是一些單一的、博眼球的刺激性內容,甚至滲透著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意識形態,這對大學生的身心發育極其不利。此時,如果高校沒有利用好這一契機,通過載體融合實現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將會十分危險。
從當前網絡輿情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方式看,其存在三類突出問題。第一類問題是“圈層化”模式割裂了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客體方式。由于大學生活動的范圍有限,而相關的教育仍然拘束于網絡視頻或者是課程解讀、講座等,無法突破大學生特定圈層的信息交互,由此使得話語權表達屏障沒有因為網絡化而突破,影響了教育效果。第二類問題是陳舊的教學模式弱化了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效果。由于自媒體、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網絡信息工具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成為時代主流,但是從目前高校教育情況看,其仍然存在模板化、套路化現象,無法適應大學生對于教育形式的創新需求。第三類是互聯網聯動系統的缺位影響了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貫通性。我國大部分的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高校與社會組織之間均未能建立基于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互聯網互動實踐平臺,從而影響了教育的效果,導致意識形態教育成果有限。
2012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加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構筑意識形態話語權體系”的要求。基于此,高校也必須立足于時代,結合網絡輿情環境的新變化,做好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
為了有效加強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必須全方位地進行教育改革,從課程體系設計、學科構筑、教學內容等方面,解決目前存在的“失語”“失蹤”“失聲”問題。
在課程體系設計上,可以通過“以網絡輿論認知網絡輿情”的方式,進行相關調整。可以將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通過世界各國豐富的意識形態安全案例,結合網絡評論、網絡事件、時事熱點等,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第二個階段借助于網絡平臺,讓學生自主地表達意見,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以符合邏輯的方式,對網絡言論進行剖析、辯駁,認識網絡中存在的非正當輿論引導行為,并予以駁斥。第三個階段,搭建網絡資源數據庫課程,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同時與同學進行辯論,在辯論中認識到意識形態培養的重要性。
在學科構筑上,要徹底改變現有的以思政為主導的模式,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滲透到公共課程當中,結合課程體系設計,與公共課程的內容相融合,解決學科失語的問題。同時,還要在大學生社團活動、網絡教育活動、網絡視頻學習中,也融入類似的教學內容,讓學科更加豐滿。
在教學內容上,要以現有的思政課程為依托,融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國際交流與貿易分析、省級相關意識形態會議等相關內容;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好當地的思政政治資料、紅色資源、旅游資源等,使課堂更加貼合實際,接地氣。同時,利用視頻資料、慕課資料,讓教學內容更加合理。
為了克服“兩微一端”陳舊性的弊端,高校在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要注重多元融合載體的搭建。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個方面,搭建“全媒介”融合載體。所謂的全媒介,即傳播行為可利用媒介的總和,既包括傳統媒介(報刊、校園廣播、電視臺等),也包括新興媒介(新媒體、App客戶端、網頁媒體、融媒體等)。借助于這類綜合性媒介平臺的搭建,利用高校現有的網絡課程以及思政課程資源,實現傳播渠道的貫通,對于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認知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可以利用全媒介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時間、學習效率、學習效果等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選定推薦內容以及平臺渠道,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個方面,搭建“全域化”融合載體。目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要依賴于本校和本地區的實踐資源,效果較差。對此,可以搭建一種“全域化”融合載體,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所謂的“全域化”融合載體,就是依托現有的資源,整合高校所在地區政府機構、社會組織的特色意識形態安全宣傳App、網站等,打造具有區域性特色的思政教育平臺,在保證學生熟知的情況下,讓意識形態教育更加生活化。與此同時,建立一種基于實踐的聯動性機制,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通過實踐加強認識。
第三個方面,搭建“全鏈化”融合載體。所謂“全鏈化”,主要是指將現有的各種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宣傳環節打通,形成一個知識輸出鏈條,保證知識傳播的整體性。比如,可以將電視、廣播、網絡上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資料,分類整體,借助于統一管理的網絡平臺,進行載體的全鏈化融合,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所需要學習的欄目或者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效果。
教育方式的創新,決定著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滲透率和接受度,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育方式。
首先,構建基于高校互通、高校與社會組織互通、高校與企業互通的網絡教育平臺。通過讓學生以網絡實習或者是網絡交流學習的方式,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社會組織、企業職工等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從實踐性角度,理解意識形態和社會責任。此外,學校還需積極組織學生通過各種社團活動、社會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加深對意識形態安全的理解,避免停留于單一的理論層面。
其次,打破現有的圈層化模式。教師以及學校積極地對接資源,讓學生可以通過建立網絡群組或者是社會群體性組織,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各類意識形態安全互動當中,在互動中,充分了解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主要形勢和任務,在必要的條件下,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國防、教育、科研的實習當中,讓學生通過實踐,豐富經驗,提高認知。
又次,革新教學模式。可以將慕課課堂、項目化學習、大數據課堂、人工智能課堂、虛擬現實課堂等應用于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當中,讓學生在新型的課堂模式中,主動參與交流,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發揮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作用,增強意識形態安全理念,掌握豐富的理論,為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加強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還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現代化智能設備,體驗意識形態滲透的整個過程,積極與不良思想進行論戰,增強辨別能力,提高認知水平。
網絡輿情的興起和發展,對于傳統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網絡逐漸成為學生信息來源的核心渠道之一,網絡輿情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多,意識形態的斗志空前激烈,為了避免西方文化和不良社會價值觀的侵蝕,高校必須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進行重新定位,并尋找一定的策略。本文結合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現狀,從體系設計、形式創新和載體融合的角度進行了探索,從現代化視角,給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具有較強的創新性,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