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丹丹 朱雪峰 王希羽
[摘 要] 在大數據、互聯網等以信息科技為基礎的時代,智慧社區是未來社區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智慧社區的建設對于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國智慧社區發展起步較晚,高技能人才和復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社區工作人員缺少專業化知識,導致人才隊伍建設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智慧社區建設發展的需要。在大數據背景下,完善智慧社區人才隊伍建設應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強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以及社區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培訓,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 智慧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大數據;探析
[中圖分類號] F299.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10-0102-02
全球各國在“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后相繼開始步入智慧化時代,我國也將智慧城市建設列入了城鎮建設規劃進程中,并將其作為我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社區作為我國城市治理的最小基元,隨著我國針對智慧社區的建設不斷推進,社區的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便捷,但如今的智慧社區發展卻面臨著阻礙。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隨著我國智慧社區的快速發展,建設一支能夠適應這種新型社區模式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的智慧社區建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新挑戰、新問題,我們如何建造一支能夠適應智慧社區建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隊伍,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是實現智慧社區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智慧社區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搶占人才高地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課題。因此智慧社區建設必去全面把握自身人才隊伍建設的實際,重點關注人才隊伍建設,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一、智慧社區建設的人才需求
自智慧社區的概念提出以來,很多研究機構都對其內涵進行了多方面的界定。將各方觀點整合后總結出智慧社區的核心含義為以高科技手段為基礎[1],建立政府、市場和居民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高效率、可持續的現代化社區,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得出,智慧社區重點包含了三方面,首先,在大數據背景下,針對智慧社區的建設需要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級科技支撐,所以科技得不斷進步是智慧社區建設的首要條件。其次,我們站在社會建設的角度來講,需要重點強調智慧社區建設對實現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最終歸根結底智慧社區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高端技術為社區居民服務,以優化居民的生活質量[2]。由此在智慧社區的實際建設中需要相應的三類人才,分別是研發相關科技設備的高技能人才,為智慧社區建設提供有效管理和科學決策的復合型管理人才,以及站在社區服務最前沿,具體操作智慧社區的社區工作人員[3]。
二、智慧社區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高技能人才缺乏
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技術正在快速推動智慧社區的智能化升級,實現社區治理更精確的信息捕捉、更高效的分析判斷、更智能的輔助決策。隨著我國智慧社區的不斷發展,建設智慧社區的產品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各種信息平臺應運而生,雖然信息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智能化”的發展,但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對智慧社區的硬件設備、基礎軟件等需求不斷提高,面對這樣的特殊群體,發展創新型技術變的尤為重要,人工智能作為重點發展的技術產業,未來將成為社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和主要趨勢,雖然近幾年我國的AI人才雖然在不斷增長,但根據領英的AI領域從業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高層次AI人才還極度缺乏,尤其是從業十年以上的AI人才數量僅僅占比AI人才總數量的38.7%,而美國的占比則高達到71.5%[4]。并且我國大多數AI人才都依賴于海外引進,而非本土培養。所以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對我國智慧社區建設的未來發展產生了阻礙。
(二)復合型管理人才缺乏
政府近年來對智慧社區建設非常重視,目的就是為了使社會治理與整合更加有效,從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因此需要政府統一智慧社區建設的相關產品標準來指導企業與高校等科研院所針對政府所制定的標準開展研發工作,但兩者相互之間缺乏協同合作。迄今為止,智慧社區的建設仍在起步階段,需要大量有專業技術知識的政府管理人員來為智慧社區建設制定新的標準,但由于政府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專業技術知識導致新標準的制定受到了阻礙,各企業的產品標準也無法統一,也就無法有效的對未來的智慧社區發展進行及時規劃。
(三)社區工作人員缺少專業化知識
社區工作人員作為智慧社區建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做好基本的社區管理以及服務工作的同時,還要進行相關智慧服務平臺的操作和維護工作,因此智慧社區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程度有著嚴格要求。但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尚未成熟,并未營造出優越的智慧人文環境,導致社區工作人員還停留在傳統社區的服務模式中,對于智慧社區的理解還不充分,并未意識到專業化的必要性。況且我國社區普遍存在人員年齡較大和學歷較低的問題,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存在較大困難。所以導致在智慧社區建設中社區工作人員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從而無法達到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社區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完善智慧社區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堅定走人才強國之路,要突出產業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開發。在本土培養方面,首先要促進校企聯合,以高校和社會辦學機構為基礎,聯合企業創建智慧人才培育基地,在加快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同時著重改善人才培養機制,發現更加有效的培養措施。其次針對目前已投入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進行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再次培訓、再次教育,防止其脫離實際建設。在人才引入方面,一是完善人才引入政策,加快落實具體規劃以吸引海外人才,合理的進行利益分配,在晉升、加薪等方面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吸引更多的業界專家們參與研究。二是建立海外人才庫,包括留學人才庫、海外華人華僑人才庫、海外高層次人才庫、海外外籍專家人才庫,成為智慧社區建設人才的信息匯聚地。一旦需要,可以立刻開展引進工作[5]。
(二)加強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
在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方面,既要注重專業管理能力又要儲備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因此政府要加強與企業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定期組織政府管理人員進行智慧社區建設的專業知識培訓并深刻學習智慧社區建設的相關理論,從而適應智慧社區建設的需求。同時為豐富政府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加深政府管理人員對智慧社區建設理論的深刻認識,政府內部應建立相關部門加入智慧社區的日常維護和實際管理工作中,并針對其建立有效的考核與評價機制,實行績效考核,實行考核常態化機制。為指導和推進智慧社區發展不斷輸送復合型管理人才。
(三)加強社區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培訓
在當前大數據背景下,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最小基元,服務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是根本目的。而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務水平,直接決定著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間接影響著社區居民對智慧社區的認識和看法。因此對于智慧社區的工作人員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好社區各項基本服務,明確智慧服務的各項職能,而且要掌握智慧社區內的一切智能服務設施的操作、使用與簡單維修,所以不斷加強智慧社區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培訓是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的必要環節。具體來講應優先建立針對智慧社區工作人員的人才培訓體系,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與專業培訓,針對學歷較低,年齡較大的社區工作人員,摒棄單一的理論培訓,建立多元化培訓形式,加快樹立自身的專業化意識。此外為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以及對智慧社區建設的重視程度,應加快建設管理和服務能力考核機制,使社區人員充分意識到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引導其用更有效的理論和技能為社區居民服務。
(四)營造智慧人文環境
在我國智慧社區建設中,居民的獲得感和滿足感一直都是檢驗智慧社區是否發揮作用的重要參考標準。因此在智慧社區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高技能人才、復合型管理人才以及社區工作人員,更重要的是居民的參與,因為居民才是整個社區發展的大環境。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智慧人文環境,是智慧社區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要努力培養全民的信息化意識和能力,消除城鎮與農村之間以及不同社會群體的“數字鴻溝”。針對信息化弱勢群體,要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與培訓方法,不斷創造實踐機會,增強其信息使用和獲取的技能。充分利用自媒體,網絡等方式,加大智慧社區建設的宣傳力度,幫助全民了解智慧社區的作用與建設的重要意義。普及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知識,鼓勵各單位定期組織信息技術相關培訓,增強全民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全民信息素質,打牢智慧社區的人文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晶.智慧社區建設人才保障探析[J].才智,2015(27):367-368.
[2]任柯霏.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7.
[3]王卉.揚州市寶帶“智慧社區”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8.
[4]賽迪智庫人工智能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形勢展望[N].中國計算機報,2019-01
-28(008).
[5]陳曉娟.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需求與發展措施[J].中國信息界,2013(10):76-79.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