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藝菲 唐雨辰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在GDP有所下滑的趨勢下得到強有力的發展,成為抗“疫”進程以及公眾生活的主要支撐力量。目前,我國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將進入“后疫情時代”,我們要重新思考后疫情時代下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機遇,找準對策。因此,分析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趨勢,為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提供理論基礎,并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產業;趨勢;對策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038-02
引言
2020年初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我國的三次產業帶來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據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速下降了6.8%,預計全年同比增速下降5.8%。①疫情雖然給我國的農業、制造業、旅游業等傳統產業帶來了嚴重沖擊,但是卻使數字經濟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辦公、教育等一系列傳統產業以云端、線上等數字經濟運作方式出現,并刺激著我國5G、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發展。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這為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指導性意見。目前,我國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將進入“后疫情時代”,我們要重新審視后疫情時代下的數字經濟,引導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找準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后疫情時代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情況
《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知識和信息的數字化為主要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發展平臺,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為目的來提升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一系列經濟活動。近年來,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迅速,占據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艾媒咨詢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已超過31.3萬億元,占2018年GDP總比重的34.8%,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產業發展增量引擎。2008—2018 年十年間,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增長,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廣度與深度在逐步加深。2020年的新冠疫情為數字經濟提供了迅速發展的平臺。數字經濟有著廣闊的使用前景,其表現不乏以下幾點:一是疫情防控期間,以電商平臺、本地配送等為代表的無接觸式經濟成為新風向。二是數字文娛平臺在疫情期間得到井噴式增長,特別是直播平臺以及原本就較為流行的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三是受疫情影響,辦公、教育等傳統產業結合了數字經濟,催生出了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興形式。這些迅速催生且發展猛烈的行業為接下來的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數字經濟未來發展走向
據統計,2020年新春復工期間,我國共計超過4億用戶在使用遠程辦公系統。鑒于近10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占GDP總比重的不斷增加,以及疫情防控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有利推動,我們認為,在后疫情時代,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預計會不斷增大,這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此次疫情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各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利契機,未來數字經濟將會呈現出常態化、全球化的趨勢。數字經濟在助力后疫情時代各地區有序復工復產、公眾日常生活平穩運行、促進社會消費以及經濟重振、推動數字化世界加速構建等方面將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后疫情時代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表現
(一)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
產業數字化即數字經濟的融合,是指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過程。②隨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制造業已進入體制轉型期,物聯網、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和平臺支撐將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形式。首先,智能制造穩步發展,智能化工業裝備和數字化工廠等智能制造將成為發展的主攻方向,這將顯著提高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速度。在工業互聯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立足于垂直行業需求,加速應用創新和推廣,進一步重構現代產業體系,增強制造業提高質量和效率的能力。
(二)數字產業化規模擴大
數字產業化即信息產業,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服務業等。據圖1所示,①2014—2019年五年間數字產業化規模呈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是很大,此次疫情為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高速發展提供了先發優勢。我國應在后疫情時代夯實發展基礎,鞏固優勢產業,加快構建以開發、利用數字資源為核心的大數據產業鏈,加快推進數字資源與各類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數字產業、數字技術、數字資源與民生應用、公眾獲得感的融合度,為我國數字產業進軍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三)數字化治理模式創新
此次疫情加速了我國政府治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在后疫情時代,數字化治理將呈現出模式創新的趨勢。第一,將進一步深化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模式,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的應用,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促進跨部門、跨區域的整體業務協作推進。第二,數字政務服務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辦公環境、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等發展。第三,將進一步提高我國應急產業管理數字化水平,建立“平戰結合、高效互補、相互支持、按需開放”的數字化應急管理體系。
三、后疫情時代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對策
(一)完善政策監管體系
數字經濟在當前經濟時代發展過程中,愈發體現出其開放性與多元性的特征,因此,也在極大程度上會有信息安全、信用風險等問題的存在和發生。為了使數字經濟健康而持久的發展,政府須要頒布一系列制度、政策,以保護受眾的信息安全,使各項風險具有可控性。而目前并沒有相關具體監管政策的實施,因此完善監管體系變得尤為重要。政府應把握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與特點,創新監管體系,更新法律手段,在不妨礙其積極發展的基礎上,發揮好政府職能作用,促進數字經濟監管體系的完善。
(二)推出制度創新機制
我國應通過戰略創新手段及企業強大的創新能力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強化數字經濟的戰略引領地位,加快轉型升級,將數字經濟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要借助疫情時代該產業的發展優勢以及后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趨向,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搶占優勢地位,使之變成公眾常態化的日常生活所需。此外,要不斷建設好基礎設施,為后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升我國數字經濟的實力與國際地位,并借此推動數字經濟的全球化,以達到互惠共贏的戰略目標。
(三)加強技術研究力度
后疫情時代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其發展也會促進多個產業的發展,如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各個產業的發展也反向推動數字經濟的進步,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這些也會為數字經濟研究領域帶來許多新的研究課題。只有做好科研工作,才會為我國數字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為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帶來數字經濟領域新的產品與功能,便利我國居民的生活,將其變為常態化工具。
(四)高質量推動新基建
2020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出現在了中國各省市公布的未來項目投資計劃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嶄露頭角。因此,我國應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技術升級的整合機制提升到后疫情時代的戰略地位,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下一階段全國各省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推動各省市技術創新開放化合作,建立數字產業創新科技合作體系,逐步升級完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
參考文獻:
[1]? 何誠穎,聞岳春,常雅麗,耿曉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測度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5):3-22.
[2]? 李心婳.共享時代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與對策[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2):91.
[3]? 宋玉章,吳智勇,劉繼紅.數字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5):1-3.
[4]? 周蓉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基于國際經驗的考察[J].西南金融,2020,(4):90-96.
[5]? 王鷗.數字經濟的特征與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20,(6):189-190.
[6]? 劉雙.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2):78.
[7]? 汪陽潔,唐湘博,陳曉紅.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機遇及應對策略[J].科研管理,2020,41(6):157-171.
[8]? 趙鵬.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新機遇與建議[J].浙江經濟,2020,(5):32-35.
[9]? 覃潔貞,吳金艷,龐嘉宜,梁瑜靜.數字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以廣西南寧市為例[J].改革與戰略,2020,36(7):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