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曼
摘 要:圖書館的人文關懷建設就是需要保證圖書館在氛圍營造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弘揚人本思想來實現人文精神的有效傳遞。畢竟,在時代的發展下,網絡環境使得各種信息呈現了多元化的傳遞方式,這也使得人們在此環境當中很難得到一份安靜的閱讀體驗,所以為了保證人們發展的健康性,則需要保證圖書館能夠為喜歡閱讀的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場所,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在都市生活下,使人們有一個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同時,圖書館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需要提高讀者服務的質量,并保證能夠通過自我職能的有效發揮,來為讀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發揮出自身的服務職能。
關鍵詞:時代發展;人文精神;讀者服務;圖書館
在當前階段,我國圖書館在建設的過程中,針對人文關懷的建設而言,存在著對于其精神文明建設的不重視現象,這也使得人文關懷理論在應用的過程中顯得十分無力。并且,很多圖書館管理人員在進行人文關懷建設的過程中,無法通過自我職能的發揮來實現促進圖書館的建設更為科學化,所以在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則應該針對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以此才能夠保證圖書館的建設可以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而才能為讀者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體驗。
1 讀者服務與人文精神的內在聯系
圖書館的人文精神建設指的是圖書館在開展實踐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以人為本的理念傳輸來實現滿足讀者的基礎需求。并且,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也要體現以人為根本,尊重讀者的需求,進而通過人為關懷來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所以,針對人文精神建設而言,它既可以是一種物質對象,又可是以人為本的基礎理念,因此在特定的環境當中,則需要體現出圖書館自身的獨有文化,這樣才能夠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環境影響來實現在閱讀時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并真正實現達到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而讀者服務活動則是基于生產過程當中的一種精神服務,這種服務能夠實現在人文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真正實現促進圖書館服務職能的有效發揮。畢竟,人文精神的建設是基于讀者服務精神建設之上的,所以在進行融合應用的過程中,二者有著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對此,在進行二者建設的過程中,則應該以讀者服務為基礎,并將人文精神建設進行有效地融入和提升,進而才能夠保證讀者能夠在此環境下,真正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2 圖書館體現讀者服務人文精神的方式
1)強化人文關懷理念的落實。書籍是幫助人類獲得自我成長的鑰匙,同時也是能夠有效改變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基礎單位,因此在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自身的公平性,并且面對讀者而言也不能夠“嫌貧愛富”,而是必須要平等地向所有人提供資料,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圖書館自身的服務價值。同時,在當前社會的發展下,強調人文關懷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內涵,這也使得圖書館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更加看重個人未來發展的潛能,這樣才能夠通過一種包容的開放形式,實現打開知識的大門[1]。在一些城市的圖書館改建過程當中,已經忽略了圖書館作為知識供給者的身份,從而使得其在服務劃分的過程中,針對不同人群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這種明確的級別劃分,就會使人們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缺失了人文關懷的精神。對此,在進行圖書館讀者服務改造的過程中,則需要強化人文觀念的理念落實,并真正實現讓圖書館的每一位管理人員能夠認識到自我服務職能的體現,進而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圖書館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中心,實現通過資源供給來促進社會的發展更為和諧。
2)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圖書館針對對外借閱的管理而言已經基本實現了實時供應,這也使得在這一段時期內,我國通過圖書館的資源開放實現了推動國民基礎素質的不斷提高,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針對圖書館的整體管理而言則需要實現從書本到位轉變為人本到位,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在圖書館規章定制的過程中,能夠推進人本管理的理念落實,并且可以通過此種方式來弘揚人文精神的建設,進而才能夠真正使得圖書館的建設更加符合時代的潮流[2]。對此,在進行圖書館的改造過程中,則應該實現通過一體化的設備建設來方便讀者進行閱讀查詢,同時也要實現連鎖式的服務供給,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簡化閱讀手續,提高借閱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也要實現資源共享的設計,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告別資源劃分,為全體讀者提供有效的閱讀資源,從而才能夠真正實現通過人本管理來推動圖書館的全面發展。
3)尊重讀者的個人權利。為了保證新時代的圖書館建立能夠更加符合社會對于圖書館定位的需求,則需要保證讀者在圖書館借閱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行使自身的權利,并且各種閱覽室的開放除了要注意對于內部資料的供應以外,更應該實現對于讀者的全面開放,甚至可以將部分珍惜資料的影印版允許讀者將其帶回家進行仔細閱讀,并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歸還,或者是為讀者提供送書上門的服務,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資料借閱的循環性。同時,圖書館也可以成立一些能夠促進讀者發展的交流會,這樣就能夠吸引更多的閱讀人員參與到圖書館的活動當中,并通過咨詢以及調研的方式來征詢讀者的意見,進而才能夠真正實現在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于基礎服務的咨詢來進行決策,從而保證在后續規章制定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尊重讀者的自身權益,并為讀者的良好閱讀體驗做好基礎保障工作。
4)營造良好的人文閱讀環境。首先,在進行建筑設計上,針對圖書館而言,它是社會文化發展的中心,因此在內部資源的布置上,需要保證能夠有大量圖書放置的空間,同時應該以展廳的形式來進行排列,這樣才能夠保證在借閱的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不同類型的人群進行選擇。其次,在建設的過程中,也要預留一部分講演廳、劇場或者是學術活動交流中心,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滿足學者進行交流,而針對社會精英和喜歡在圖書館閱讀的人群而言,也需要建立一些具有社會氣息的咖啡屋或者是展覽室,這樣更能夠實現圖書館的一體化服務供給[3]。再次,由于圖書館是一個十分注重環境的職能單位,因此近幾年來在進行圖書館改建的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名家作品、綠植或者是文藝氣息比較濃厚的雕塑來進行裝飾,這樣既能夠實現使室內的元素更加豐富,又能夠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享受這種人文環境。最后,針對當前的時代發展來看,也可以在圖書館內進行網絡化的建設,這樣也能夠保證通過網絡化的建設來實現促進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分享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
5)提供更為個性化、人文化的服務。首先,在進行服務提供時,不能夠光以圖書館現成的體系進行服務的設計,而是需要針對圖書館未來的發展目標來進行服務的設計,這樣才能夠在讀者進行借閱的過程中,為讀者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從而使得讀者在借閱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圖書館的人文關懷。其次,在進行人工服務的過程中,也可以偏向于家庭式的服務。因為,在國外有許多圖書館都已經采取了上門服務,或者是組織家庭閱讀活動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家庭人員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服務人員的輔導來實現促進家庭閱讀體驗的提升,同時也能夠通過親子活動來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友好關系。
3 總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圖書館自身在潮流之中必須要做好風向標的選擇,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實現以讀者的需求為主,并根據人文精神的不斷傳遞來促進社會的發展更為和諧,同時也能夠保障在資源分享的過程中,真正實現促進我國基礎群眾的人文素養獲得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垚.圖書館讀者服務呼喚人文精神[J].科技視界,2014(28):194+316.
[2]李金蓮.圖書館讀者服務呼喚人文精神[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4):219+227.
[3]周帶娣.圖書館讀者服務呼喚人文精神[J].圖書館,2003(0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