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敏
摘 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在深化財政體制改革中,我國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早在多年前我國就實行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表明了我國政府狠抓改革。但是,在新制度的實施中,面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重難點
與企業的內部控制相比,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有著較為特殊的一面。行政事業單位以服務公共利益為目的,而企業則是以追求利潤為主。事實上,自從2014年所實施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下文統稱《規范》),在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足問題逐漸突顯出來,所以有必要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難點進行探討。
1 內部控制的重點問題分析
在新《規范》的第一條,就提出了之所以實施該規范,主要是為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為了進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各種媒體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參與政治生活,這使得在監督政府環節上,網民成為一個重要的力量。例如,在廣大公民的強烈要求下,公務接待、公務用車等經費逐漸公開化,相應的經費使用開始公開透明,這也使得資金使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不加以解決,那么內控工作的開展勢必會受到影響。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就是領導的內控意識,在我國許多行政事業單位中,領導者擁有絕對的權力和權威,如果他們對于內控工作不夠重視,那么這項工作也就無從談起。當前,許多單位的領導人員過于重視行政事業單位業務的拓展,對于內控工作有所忽視,這使得事業單位很容易出現超預算支出風險。基于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重點必須要改變領導的這一思想認識。其次,制度的完善與否也會影響一項工作的開展,如果行政事業單位有一個完善的內控制度,然后這項制度能夠得到貫徹落實,那么就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因此,在今后的內控工作,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將工作重點放到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上。
2 內部控制的難點問題
2.1 內控意識較為薄弱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觀念影響內部控制規范的運行,新《規范》決定了內部控制的目標,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新《規范》其實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自我規范的過程,也是實現內部制約而建立的安全合法使用財政資源的保障系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規范》其實不是給行政事業單位帶來實際“利益”,其反而成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制度,也是一種廉政風險防控措施。從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來看,其內部控制目標不具有企業那樣強烈的實施內部控制的內在動力,而是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公共屬性。也正是因為內在動力不足,領導人員的內容意識較為薄弱,他們沒有認識到《規范》所帶來的效應,只是為了應付上級而實行,這樣導致《規范》的施行遭到了一定的阻礙。
2.2 實施制度不健全
要想使新《規范》得到有效的實施,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由此可見,在實施期建立內控體系是一個難點問題。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單獨制定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并且要成立內部控制部門,要成立建設組織。通過內部控制部門來梳理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由該部門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在領導小組批準之后實施相關計劃方案。其次,成立風險評估小組,主要是進行兩大項的評估,一個是單位層面風險的評估,另一個是經濟業務層面風險評估,通過對潛在的風險點進行系統的分析,以便準備應對之策。第三,建立一個完善的內部監督制度[2]。故此,在實施中,要改掉以往粗放型管理的現象,改變職權不明確或者是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要在長期調研的基礎上,并且在各方專家參與的情況下,才能夠更有效地實行新《規范》,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前期工作量較大,難度較高。
2.3 風險不易控制
現如今,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還存在著領導權大于一切的現象,仍然存在著領導能夠隨意改變集體決策的現象,這種工作作風與制度就很難控制風險。此外,在我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在預算以及概算上不夠精確,忽視了對實物資產的管理,不能夠根據預概算來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以及業務走向,這樣就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預概算數據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對風險的控制。
3 解決對策分析
3.1 提高單位內控意識
每一個行政事業單位都有著獨特的單位文化氛圍,這體現了單位成員的價值標準,在實施新《規范》時,可以從單位文化建設著手。良好的單位文化基礎有助于約束單位內部成員的思想與行為,能夠引導單位朝著積極向上的道路前進。由于領導權力大于一切的現象比較多,所以可以由領導帶動全體成員,創辦一系列活動,營造廉潔奉公、遵紀守法、開拓創新等新單位文化。與此同時,各部門可以利用媒體加大對新《規范》的宣傳,以提高領導的內部控制意識,使之認識到新《規范》的實施意義。
3.2 完善預算以及監督控制體系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較為關鍵,是預算的控制管理。對單位一年收支計劃進行預算,可以實現對單位內控的引導以及監督約束。首先,在預算編制中,要做到各項資金的細化,極可能做到零基運算,以明確各支出的方向。其次,在授權批準控制環節要重點掌控,這是實施新《規范》的重要環節。第三,在管理關鍵點控制中,一些控制環節難免會出現錯誤,那么在實施新《規范》時,就有必要掌握這些關鍵點的管理。例如,要明確領導負責制,由單位領導擔負起內控制定責任以及落實責任。進一步完善內部約束激勵機制,建立預算支出責任制度,負責公務接待、公務用車的管理部門,明確考核指標。要加強對重點經費的監控力度,及時掌握預算執行動態,對于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約談或者通報的方式,并加以解決。
3.3 強化控制風險管理體系
在新《規范》中,就提出了風險控制的目標,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研究風險管理理念,要多參與到實踐之中,對風險分析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要識別與實現控制目標有關的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及時將分析的結果匯報給單位領導,以便為他們的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與此同時,單位風險管理理念要向全面風險管理轉變,也即是每一個風險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們之間緊密聯系,所以需要單位培養全面并且系統的風險管理理念。
4 結語
綜上,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力度,有利于保證我國各方面信息的可靠性,有助于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各項目標的實現,從而降低單位經濟活動的風險。當前,我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內控意識較為薄弱;實施制度不健全等等。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提高單位內控意識;完善預算以及監督控制體系;強化控制風險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01:57-62+96.
[2]金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點和難點問題[J].當代經濟,2014,22:44-45.
[3]林建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3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