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 陳媛媛 王志勇
摘? 要 借助工匠精神的全新視角,在探討工匠精神歷史演變的基礎上,分析軍隊任職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從“四性”出發,樹立軍隊任職教育的精神標桿,將人文素養、專業精神和職業態度融入教學中,促進軍隊任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 工匠精神;軍隊任職教育;顯性知識;隱性知識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07-0130-02
1 前言
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那么何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體現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其內涵是對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能心存敬畏,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始于任職教育,而崇尚工匠精神的德國使“德國制造”享譽世界,追求質量上乘、精益求精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工匠精神作為消隱多年的詞匯又被重新提出,再次引發關注。筆者將用另外一個視角重新審視工匠精神,追根溯源,以期為軍隊任職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幫助。
2 軍隊任職教育引用工匠精神的動因
軍隊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差異巨大,由于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培訓效果及教育功利性等因素影響,其教學過程以及學員成長等方面問題比較突出。對于有關軍隊任職培訓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參與對象構成呈現多樣化趨勢。按人員結構劃分,有部分參與對象是臨時受命或者單位選派,多為初到單位的年輕基層干部。其中,沒有相關基礎的約占培訓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多由其他專業轉崗而來;也有各領域專家繼續深造和學習。按專業劃分,專業對口的參訓學員,工作基礎扎實,學習目的明確;而非本職工作參訓學員,理論知識薄弱。需求差異化給教學組織安排和設計都增加了工作量,前期教員存在“拿來主義”,把現有本科課程簡單整合,上完就走;學員則是“差不多就行了”,缺乏一種執著精神,工作標準不高。
在教學中,每門授課教員承擔學時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滿足實戰化教學要求,調動學員“最大”學習積極性?如何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讓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做到知識點精細、實用、重點突出?這還需要教員在教學過程中尋求至善至美,而非將本科多學時課程的知識點簡單地機械刪減。在培訓中,學員也會接觸到新軟件、新事物,學習遷移能力不足,在新技術面前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也應有吃苦精神和專業追求。
3 軍隊任職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徑
軍隊任職教育只有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方針,培養學員和教員在教學中的工匠精神,才有助于解決軍隊任職教育所面臨的諸多教育難題。當下,要努力落實“四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增添新的發展動力。
頂層設計:秉持尊師重教、尊重同門的道義本性? 從原始社會家族部落中生存經驗的傳授,到手工作坊學徒制的延續,再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機器代替手工、工廠取代作坊,再到學校形態的正規任職教育,其中父親、師父、教師角色在變化,不變的是對兒子、徒弟、學生的責任和愛,而恰恰是人對后代的道德感與責任感,使教育實踐活動成為社會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尊師重教、尊重同門是工匠精神的師道精神,也是軍隊任職教育需要延續傳承的道義文化。
軍隊任職教育正是因為學員來源渠道多樣,各層級工作經驗豐富,任職教育重點側重于實踐,在教學中會存在對于各工作流程熟悉、技能掌握等教員不如學員。正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能因此簡單地否定教員、教學和知識傳授的作用,認為教員的能力不如學員。盡管在許多崗位的技能、操作方法等方面,教員可能不熟悉,但是教員的思維廣度、理論研究素養、課題層次深度等方面優于學員,不要忽視任何一位教員的專業水平和辛苦付出,每一位學員要吸收教員的授課精髓;教員在教學中也要多向學員學習,向部隊學習,轉變角色,不恥下問。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主要是理論講解、公式推導、方法介紹等,這些主要靠教員的言傳;隱性知識則屬于意會,通常需要學員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建構、體驗和領悟。
任職教育除了需要學員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外,也需要學員擁有綜合判斷力、批判力、領導力和對新知識、新裝備和新思想的領悟,這些都屬于隱性知識的范疇。而隱性知識的獲取需要教員的點撥、學員的交流和互動,這些都需要教員在教學中設計和把握,教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傳承的作用。工匠精神,要求軍隊任職教育通過科學權威來維護(而不是否定)教員的工作和心血,同時對教員提出責任和要求。
基礎保證:深化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工作品性?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更代表著一種嚴謹敬業、堅守寂寞、專注細節、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工匠對某項技能技藝的探求絕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教學也是如此。任職教育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周期短,要見效快,這對教員提出更嚴格的要求,教員也要像工匠一樣投入大量心血,不急不躁,“板凳枯坐十年冷”“為伊消得人憔悴”。教員要從宏觀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等方面精心準備教學,不能因為教學時間短就去應付,敷衍了事。
從微觀層面,在教員眼里,每一位學員都有其獨特的性格,每一位學員的學習背景和能力也不相同,因材施教是將學員從“將就”變成“講究”的關鍵一步。現在軍隊實戰化教學改革已經深入開展,教員要深入探索如何與實戰化緊密相連。教員要用工匠精神重新審視教學工作,每一個培訓班都有其培訓任務和目標,要撲下身子狠抓調查研究,分析人員結構和學員培訓需求,通過需求調整教學安排,創建培訓班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成員要結合各門課程的特點,完成相關內容的頂層規劃和教學設計,做到課程內容的層層遞進和有序銜接。
對于教學中選用的教材、PPT課件的制作、教學資源的展示,要細到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出現的順序、裝備展示的先后;對每一個知識點中出現列表數據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等要重復檢查、思考、修正和打磨,讓知識更加精細、實用、重點突出,有一股“磨出精品”的耐心和執著。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培養學員針對部隊實際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和完善評價手段和成果轉化,及時總結經驗,促進更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同時,在授課表現形式上不斷去調整自己的語速、狀態、激情,將授課作為一種藝術,去享受講課,享受上課帶來的成就感。
任職教育學員在學習期間有工作業務在身,可能會與學習有一定沖突;工匠精神也要求學員在有限的時間里科苦鉆研,多思、多練和多做,要有一種死磕到底的韌性。工匠精神,蘊含著軍隊任職教育的精神標桿,不僅反映教學質量,更體現教育品質。奉獻精神是工匠精神在“德”方面的精神體現,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在“技”方面的基本要求。卓越的教員必能培養出優秀的學員,實現軍隊任職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1]。
關鍵環節:落實求真務實、重在實干的職業習性?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而是要喚醒人的創造力和價值感。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前期所有精雕細琢的任職教育教學是希望大家能回到工作崗位上有一個新的面貌、新的態度和新的思路。工匠不關乎職位的高低,每一個職位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如財務崗位任職培訓,所教授的對象要求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財務工作是單位運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態度和職業習性的端正與否決定了單位能否良性健康發展。財務工作也是工匠精神落實的最好體現。財務工作枯燥煩瑣,一張憑證中的每一個發票是否貼得整齊和規范,是否真實記錄小數點后兩位,是否了然于心每一個準則和標準,合理監督和控制經費開支,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點、每一個風險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認真對待工作流程,財務無小事,切實做到求真務實,保證每一個數據、每一本賬簿、每一份報表精準無誤。教學最終要落實到實踐,教學工作、職業工作和工匠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通過前期知識的汲取,在實踐工作崗位上去落實工匠精神,實現職業榮譽感,也是對教學的反饋、改進和肯定。
創新環節:追求銳意革新、穩步創新的卓越個性? 歷史悠久的工匠精神,要繼承;對于新形勢下的新內容,要勇于改革創新、發揚光大。未來戰爭形式復雜多變,不只是陸地、海洋、天空,戰場空間多維一體,網絡、信息、太空、科技、經濟等都是主戰場,需要更多“不穿軍裝的戰士”參加[2],正是因為錯綜復雜的環境促使要改革創新。創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靈魂,創新并不是盲目地改革,對于出現的每一個新事物、新科技、新資源要分析優劣、層層篩選,汲取正能量,吸收技術特色、技術個性,為我所用,讓老傳統發揮更大價值。
運用“互聯網+”,很多教育資源都放在互聯網平臺上得以展示和共享,微課、慕課、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元素融入傳統教學中。但是很多先進的科技手段借著一股東風“燒一把就走人”,為了上線而上線;部分學員混學分、教員混成果,質量有待提高。當然,這些都是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需要不斷地改進和調整。軍隊任職教育培訓時間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提高使用效率,促進人才培養,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從很多“互聯網+”用戶的體驗中發現,只有對細節近乎嚴苛,只有“互聯網+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帶來良好的效果。
任職教育背后的職業工作與工匠創新也并不遙遠,不要墨守成規、低頭蠻干,不能修改規章制度,但是可以創新管理手段和方式,使辦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工匠精神滲透到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讓教員成為更加專業和專注的職業者。
4 結語
科技包含文化,文化包含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軍隊任職教育教學必須努力創造條件,貫徹強軍戰略,深化實戰化教學改革。教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像工匠那樣一絲不茍,用心教學,潛心研究,將工匠的觀念根植于心,為教學改革提供助力,實現軍隊任職教育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秋夜.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培養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20):144-145.
[2]鄒其昌.論中華工匠文化體系: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研究系列之一[J].藝術探索,2016(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