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摘 要】中國藝術歌曲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聲樂學科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背景下,中國藝術歌曲對當前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藝術歌曲的魅力仍然綻放于今。本文將對中國藝術歌曲在當下的發展進行分析,并著重探討其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和發展思路,旨在弘揚我國民族藝術歌曲,為當前高校聲樂教學課堂提供創新的理論研究。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高校聲樂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4-0092-02
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其中蘊含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源,同時,也代表了一個時期音樂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在我國抗戰時期,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不僅為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支持,也讓藝術歌曲經歷了革命的淬煉,在藝術層次上更上一層樓。如今,中國藝術歌曲的深厚文化內涵更是對我國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的內容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現代中國藝術歌曲能進一步促進我國當前音樂藝術的發展。
一、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
(一)實現音樂藝術的文化傳承
文化傳承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中國藝術歌曲作為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代表,其文化傳承有利于助推我國當前的文化興國。因此,以中國藝術歌曲為根基,將其融入現代高校聲樂教學中是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的,不僅可以傳承音樂文化,還能夠讓當代學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真正理解文化傳承的意義和重要性。
音樂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其具有傳承性,是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們來繼承和發展的。中國藝術歌曲不僅代表了我國藝術歷史的每個時期,更是體現了我國當代音樂藝術的發展高度。因此,在當今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合中國藝術歌曲,是對我國傳統聲樂的一種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我國音樂藝術的一種發揚,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靈感
中國藝術歌曲雖然作為一種音樂的形式存在,但其內涵卻是極為豐富的,音樂創作需要靈感,而中國藝術歌曲就是老一輩藝術家音樂靈感的整合和提煉,所以對于當代高校聲樂教學而言,中國藝術歌曲歷久彌新,能夠激發當代高校學生的音樂創作和演唱靈感,從中領悟老一輩藝術家的情懷和內涵。因此,中國藝術歌曲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靈感具有促進作用。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無論是其創作還是演唱,都是需要音樂靈感的,因此,音樂靈感對于聲樂教學工作者和音樂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中國藝術歌曲是經過歷史和人民見證的音樂藝術形式,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和藝術內涵,將中國藝術歌曲引入到當下的高校聲樂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和教師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學習興趣,實現當下高校聲樂教學的課堂模式創新。同時,也讓中國傳統藝術歌曲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認識不充分
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我們前面已經談過,這里不再贅述,而在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存在認識不充分的情況。首先,部分高校和教師不重視中國藝術歌曲的傳承,片面地認為中國藝術歌曲已經不符合當前時代發展需要,以“過時”為借口,對中國藝術歌曲采取漠視的態度。但實際上中國藝術歌曲作為我國傳統聲樂的藝術瑰寶,其內容是反映社會一定歷史時期現實的,因此,其本身并不存在“過時”的情況。而且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也要深入挖掘中國藝術歌曲的音樂價值,充分發揮我國傳統聲樂的特點,實現文化的傳承。其次,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認識不充分還表現在教師教學能力的欠缺上,部分教師本身就對中國藝術歌曲認知有限,又何談傳承藝術歌曲?何談將中國藝術歌曲結合到現代高校聲樂教學當中?這些都是當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對中國藝術歌曲的選編不科學
對中國藝術歌曲的選編不科學也是其與當前高校聲樂教學融合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藝術歌曲的選用以及融合,需要結合當前時代發展潮流,根據當前高校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選編和采用,而不是簡單的模仿和引用。中國藝術歌曲在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學內容是具有連續性和邏輯性的,而當前在中國藝術歌曲的傳承中,更多是為了“傳承”而“傳承”,讓這種本該對教育有利的方式變成了流于形式,不僅沒有提高當代學生的音樂素養,相反會讓學生對這種沒有靈魂的結合感到乏味,甚至對自己本專業產生厭煩情緒,這是不利于當代我國高校聲樂教育和人才培養的。
(三)對中國藝術歌曲教學資源挖掘不足
對中國藝術歌曲教學資源挖掘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對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視程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仍然沒有認識到這種新舊傳承的重要性,不重視中國藝術歌曲資源的挖掘和引入,導致高校聲樂教師也忽略了中國藝術歌曲的時代價值。其次,由于高校的不重視,在師資力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對于該方面師資的投入不足,人才引入不夠,導致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無法充分發揮,這就造成了當代聲樂教學問題重重,無法實現有效的文化傳承。最后,中國藝術價值的發揮應該結合當代高校聲樂教材內容,立足教材,融入中國藝術歌曲的價值和作用,而不能將正常的聲樂教材學習和中國藝術歌曲的引入剝離開來,這些都是中國藝術歌曲傳承的桎梏。
三、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傳統與現代多元交融的意識
藝術的發展是具有延續性的,尤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有根的,當代中華文化是深深根植于傳統優秀文化當中的。中國藝術歌曲作為傳統優秀文化的代表,其對于今天的高校聲樂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因此要樹立傳統與現代多元音樂流派的交融意識,取長補短,以積極的態度傳承優秀的音樂文化,做好中國藝術歌曲的文化傳承。
中國藝術歌曲作為我國傳統聲樂的代表,在現代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學校和教師樹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多元意識。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統藝術歌曲對于現代聲樂教學的意義,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將傳統與近代中國藝術歌曲融入課堂當中,引經據典,讓學生系統地了解中國藝術歌曲,從而對中國藝術歌曲產生興趣,能夠對中國藝術歌曲進行鉆研和演唱。除此之外,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讓當代高校的學生更加趨向于喜歡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部分學生甚至對中國藝術歌曲嗤之以鼻。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并引入當下唱法多元融合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全面正確地了解我國傳統的藝術歌曲,這是我國的民族文化和音樂藝術精髓,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和研究中國藝術歌曲,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在促進中國藝術歌曲發展的同時,也充分發揮其對現代高校聲樂教學課堂的積極作用。
(二)挖掘中國藝術歌曲的深刻內涵
中國藝術歌曲不僅僅是一種音樂的存在形式,其中更是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底蘊。因此,在繼承和發展中國藝術歌曲的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而不是僅僅浮于表面。要真正了解中國藝術歌曲,了解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這樣才能做好這種文化的傳承,保持中國藝術歌曲的生機。將中國藝術歌曲的深刻內涵,充分融入當代高校聲樂教學當中,將其作為精神內核不斷注入其中。
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一種特殊的聲樂形式,其產生和發展歷經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其不僅代表了中國音樂藝術的發展史,也具有更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因此,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充分挖掘中國藝術歌曲的深刻內涵,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現代我國音樂發展的大趨勢,提高自身的音樂造詣,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學習與賞析。同時,教師要善于挖掘中國藝術歌曲的內涵,能夠從中國藝術歌曲中尋找到更適合當代高校學生學習的資源,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從當代高校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模式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聲樂的同時,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專業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演變過程,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做好文化滲透,合理引導學生
文化是教育的靈魂,任何形式和科目的教育其本身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滲透,當代高校聲樂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也應該實現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國藝術歌曲作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其對于當代高校聲樂教學的影響重大。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因此,要想做好這種傳承,就要做好文化滲透,讓當代學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引導,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和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理解程度,進而將這種文化在課堂內外傳輸。只有做好文化滲透,才能實現中國藝術歌曲的文化傳承。
聲樂藝術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符號,同時其作品之中又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對于中國藝術歌曲而言,其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在當代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做好這種優秀的文化滲透,合理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除了最基本的聲樂專業技巧外,更要了解聲樂的周邊知識,尤其是中國藝術歌曲的傳統文化知識。讓當代大學生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做好中國音樂藝術的接班人,推陳出新,以中國藝術歌曲的內涵,創新表現形式,讓中國傳統聲樂藝術更加符合當下藝術的時代發展潮流,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結語
中國藝術歌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藝術瑰寶。創新中國藝術歌曲表現形式,做好中國藝術歌曲的文化傳承,讓傳統與現代充分交融,才能順應當下時代發展潮流。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建芬.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9,(23):88.
[2]方園.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23):189+198.
[3]李永春.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學質量的提升——評<聲樂教學法>[J].高教探索,2019,(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