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杰
在兒科疾病中,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占據很大比例,例如小兒哮喘、小兒慢性咽炎等。患兒在發病時可能會出現反復發作性咳嗽,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患兒的抵抗性較強,依從性較差,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好。近年來,霧化治療已成為兒科呼吸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案。本文將主要談談小兒霧化吸入護理的注意事項。
氧流量的高低
關于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時氧氣流量設置多少為宜,眾說紛紜。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時,入氧流量過小,所產生的力量不足以使藥液霧化,微粒達不到理想的3~5um。氧流量過大又容易使接頭頻繁脫開,給操作帶來不便。
《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一文給出的建議是氧驅動霧化吸入時氧氣流量以6~8L/min為宜。
口含嘴的使用
至于是否用口含嘴,我的建議是需視具體情況而定。孩子如能配合,使用口含嘴效果肯定比面罩好。但小于3歲的患兒對各種護理操作普遍存在恐懼心理,一看到護理人員就大哭。此時讓患兒用口含嘴做霧化吸入,必會引起患兒更加劇烈的哭鬧反抗。面罩霧化吸入雖然霧量會泄漏一部分,但患兒相對容易接受,操作可行性強。
因此,護理人員應具有科學的思維,依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實施個性化護理,切勿生搬硬套。
生理鹽水的使用
霧化時是否要加生理鹽水,藥量如何掌握,不同的醫院有不同的規定。鑒于兒童的特性,筆者是這樣配制的:如果藥物的量達到3mL,則不加生理鹽水,如藥量不足3mL,需加生理鹽水至3mL。藥物用量越大,氣流量越低,所需霧化時間越長。
經過多次觀察,3mL的藥量可于5min左右霧化完畢,時長易被患兒接受。如連續吸入兩種或以上藥物,應清洗藥杯后方可再次吸入,以免殘留藥物產生反應及影響霧化時間。
霧化吸入時長
經常有患者家屬詢問護理人員,霧化吸入時間多久為宜,有的護士回答3min,有的護士說5min,還有的說15~20min。關于霧化吸入時長這個問題,《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一文認為:“一般用量為3~4mL,可在5~10min內輸入全部藥液。”很多文獻也提到,霧化的時間為5~10min。筆者認為時間過長,患兒不易堅持,且易濕化過度。因此,護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應在參考專家共識的前提下視患兒的具體情況而定,時間在5~10min內均可。
面罩的使用期限
面罩的使用期限在臨床也有爭議。我們的主張是一個面罩僅限本人本次疾病使用。使用期間應定期清洗消毒,以減少污染(霧化面罩長時間使用會造成藥物輸出異常,影響治療效果)。不正確的清洗、維護和消毒程序都可能導致霧化器的性能改變,使用時應按照制造商的操作建議進行清潔與維護,避免霧化器被污染。
全過程護理
(一)心理指導干預
在面對陌生的護理人員和冰冷的醫療器械時,患兒往往會產生抵觸心理,進而產生恐慌情緒,甚至會不配合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通過合理的心理指導,構建融洽的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的治療氛圍,消除患兒的負面情緒。同時,護理人員可向患兒家長科普小兒哮喘以及霧化治療的相關知識,使其對霧化治療有正確的認識。
(二)霧化治療前護理干預
在患兒霧化治療前,醫護人員要詳細了解患兒的具體病情等,根據患兒年齡選擇合適的霧化面罩、霧化器,合理配制藥物。
(三)霧化治療進行中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在患兒進行霧化治療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患兒采情緒影響,進而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定時對患兒的心率、呼吸頻率進行觀察、記錄,發現異常及時解決。
(四)霧化治療結束后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在患兒霧化治療結束后,應幫助其漱口,清理口腔、鼻腔中的殘留物,指導患兒排出體內的痰液。
(作者單位:安岳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