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華
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幼兒教學的主要目的。在幼兒教育中采用賞識教育方法,可以讓幼兒獲得健康發展,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利用賞識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賞識教育的積極作用
賞識教育對幼兒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第一,長時間運用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擺脫自卑,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第二,幼兒與成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與想法有較大的差別;賞識教育以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為前提,需要家長以及教師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幼兒。在這一方法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建立自尊自愛的意識;第三,賞識教育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幼兒的潛力。在尊重個性的方式下,幼兒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取良好的效果。
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一)充分認識與了解幼兒
不同幼兒的家庭環境與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理解能力也各不一樣。教師要充分掌握幼兒的接受能力,在這個前提下引導幼兒的行為,按照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模式,傳授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避免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幼兒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若教師一味地批評幼兒,容易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教師要給予幼兒充足的耐心,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愛。教師對幼兒的態度非常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與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成長發展規律,在充分了解幼兒的前提下,運用賞識教育,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避免幼兒對教師提供的教育產生排斥心理,提高教學效率。
(二)多使用鼓勵性用語
教師在運用賞識教育時要注重方法,增加鼓勵性的用語,合理運用鼓勵性用語鼓勵幼兒。幼兒教育教學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作為幼兒的引導者,教師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要主動、積極鼓勵幼兒參與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更新自身教學方式,讓幼兒集中注意力。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可能會發現部分幼兒的思維并不完善,需要不斷的鼓勵和引導。
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要主動幫助和引導幼兒,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足,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信心;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幼兒挑戰自己,提高他們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實現自我突破。若幼兒對新事物有恐懼感,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從語言上進行鼓勵,讓幼兒克服恐懼;如果幼兒在平時學習中經常犯錯,教師要引導幼兒及時修正,積極鼓勵幼兒邁入正確的方向,改正錯誤;幼兒表現良好時,教師要提供適當的物質或者語言上的獎勵。教師要采用公平公正的評價,兼顧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與能力,碰到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耐心輔導,找到問題所在,及時解決問題,充分激發幼兒的潛能。
(三)采用豐富的肢體語言
幼兒教育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幼兒產生直接影響。在賞識教育中,教師一句溫暖的話語、關心的眼神、鼓勵的手勢,都能讓幼兒倍感開心,獲取自信心,獲得力量。教師在幼兒教學中,要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幼兒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比如,當幼兒面對困難,覺得害怕時,教師給幼兒一個擁抱,鼓勵幼兒:“老師知道,你是一個勇敢的小朋友,你可以嘗試一下,老師和小朋友們都在陪著你”,幼兒嘗試失敗后,教師可以握著幼兒的雙手告訴幼兒:“這次沒有做成功,不要氣餒,只要你繼續努力,肯定可以成功”。幼兒傷心時,教師要給幼兒一個輕輕的擁抱,讓幼兒體會到來自教師的愛,通過肢體語言傳遞愛意,讓幼兒在學習與生活中更加自信,能夠勇敢面對挑戰,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意志力,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賞識教育對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未來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在未來的學習與成長道路上勇敢探究,勇敢嘗試,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菊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