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
摘 要:在全國各行業各領域加快推進“互聯網+”和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之際,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四家企業發放了5G商用牌照,這標志著我國信息化進程走向一個新階段,面向全社會的5G服務正在提質增效。5G帶動的萬物泛在互聯和人機深度交互,必然促進信息資源市場和知識服務的變革,也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注入新氣象和新動能。因此,圖書館界應緊跟5G步伐,抓住“互聯網+”到“智能+”的發展新機遇,推動5G賦能圖書館行業建設,構建新型的智能化服務體系,促進圖書館向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5G;智慧圖書館;建設措施
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的基地,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隨著移動通信產業進入第五代移動通信(5G)發展階段,世界即將邁向全聯接、超智能的數字智慧時代,傳統圖書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圖書館作為資訊中心的地位日益削弱,讀者流失嚴重。然而,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常常是并存的,5G技術將推動圖書館從傳統的以圖書借閱為主的服務模式向數字化、智慧化的服務模式轉變。
1 5G技術的含義
5G技術也稱為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或者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其本質是一種在當前的移動寬帶建設基礎上,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高速率、更短延時、更大規模、更低功耗的網絡。相較于2G、3G、4G網絡技術,5G網絡技術不僅繼承了它們的優點,還在其之上進行了其他領域的拓寬,實現了通信技術的完善,開拓了極大的市場前景。相較之前的網絡技術,5G網絡技術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其通過采用納米技術、隱私保密技術等,提升了用戶在使用網絡時的隱私性和安全性,不僅實現了技術升級,而且還降低了資源消耗。
2 5G技術對智慧圖書館發展的影響
5G技術不是在原來4G技術基礎上的演進,而是移動通信技術一次完全的革新與換代。在5G技術支持下,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傳播都將發生巨大變革。5G技術支持下,信息傳播的超高速、低延遲以及移動性強等特征能夠使得圖書館的信息傳播真正突破時空局限,滿足用戶在信息獲取速度上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5G的應用還將豐富用戶終端設備,推動物權與使用權分離,推動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形式與內容形態發生變革,從而最終使得整個圖書館用戶的使用終端行為發生變化。在5G技術支持下,用戶的服務接口也將發生改變,與4G時代的App媒體形態不同的是,5G時代將為圖書館帶來新的集成平臺、云平臺等服務接口,進而變革圖書館主要的信息集成、信息組織以及計算服務形式,改變整個圖書館的服務系統、數目管理平臺。在信息傳播方面,5G的應用也會使得圖書館信息傳播的核心資源由內容、渠道轉變為數據,通過多個服務應用場景的轉變促使數據價值不斷轉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資源。
3 5G背景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路徑
3.1 設計響應式的圖書館新網站
在加快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道路上,面對5G高網速的挑戰,圖書館網站不能停留在靜態和低網速下的粗糙制作狀態,必須要有高質量的門戶網站。圖書館技術人員可應用Bootstrap工具開發適合本單位的響應式網站,通過一個代碼庫為所有外形規格的接入設備提供可接受的查看體驗。響應式網站的設計要緊緊圍繞“增強用戶體驗”,從感官和內容上黏住用戶,讓每位讀者都能夠輕松地與圖書館網站進行交互。首先,使用多媒體元素、高清的圖片、FLASH等作為頁面的支撐,給用戶更豐富多彩的感覺,提升用戶的參與度與體驗感。其次,充分利用AR/VR技術,把原來無法添加到網站中的元素更直觀地展現在用戶面前,豐富網站的資源內容。比如,拓展類似于360°全景虛擬展館的相關內容,引入AR/VR在線教育和知識服務,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真實場景中。再次,利用智能技術,在前臺頁面最大程度實現讀者與機器的智能互動,以網絡智能機器人完成“首問制”的響應式服務。
3.2 建立智能互聯的資源存儲體系
完善紙本資源的智能存儲。5G背景下,圖書館的運行模式趨于“數據智能+網絡協同”,數據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是智能的唯一可靠基礎。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只有掌握數據,才能具備有資源、懂讀者、專業性的服務能力。雖然互聯網的發展為圖書館提供更多的資源來源,但紙本資源的擁有仍然是更多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基礎。圖書館紙本資源要搭上5G的快車,進一步發揮知識價值,就必須使其向數據化、智慧化轉換,通過智慧化方式進入移動互聯網。為此,首先要普及應用RFID智能芯片(萬物互聯的傳感器)。大部分圖書館要淘汰傳統的復合磁條或低射頻的RFID標簽,改用RFID智能芯片,為每本書進入智能互聯打下基礎。其次,建立智能化立體書庫。紙本資源的遠程檢索、借閱和長期保存,都急需配備自動存取系統的高密集型書庫。結合新一代集成系統,要利用ASRS技術,加快建設自動化立體書庫,全面實現紙本資源存儲和服務的智能化管理。
3.2 推進數字資源的云端存儲
移動云計算(云存儲)既是5G網絡創新服務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一種模式,為信息資源的高密度、高質量存儲帶來新契機。圖書館響應式網站和新一代系統的建設,為用戶訪問和獲取知識提供基礎保障,但數字資源的存儲需要借助外部的云計算資源。時下,“學習強國”平臺就是云存儲應用的典范,很值得圖書館界去思考和借鑒。數字資源保存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工作,圖書館可采用“5G+云端存儲”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利用云存儲、云備份的主要技術,以本地備份為基礎、同城備份為重點保障、異地備份為重要補充,形成“一主三備”的保存方案。每個圖書館在加強自身存儲容量建設的同時,加大與區域圖書館聯盟、資源提供商、云服務提供商的合作,按照異地保存的原則,充分利用托管的基礎設施、彈性存儲和各種計算能力,將資源存儲在本地和云中。
3.3 構建基于5G的知識服務平臺
作為綜合性的知識服務平臺,新一代管理系統要解決業務全流程管理、龐大的知識庫、全媒體資源的一體化管理、智能輔助決策、開放接口/開放數據、融入社交平臺等問題。新一代系統的重點功能和特征是高度開放性與集成性、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應包括以下基本功能:1)適應云環境下資源存儲和云服務,兼容性強,支持(CN)MARC、DublinCore標準以及更多元數據標準;2)能夠同步管控紙電資源和數字資源,與書刊出版商、供應商以及數字資源提供商的系統智能對接,在同一采編模塊自動、高質量地完成資源的采選和管理;3)具有大容量的知識庫和數據體系,且將其他知識發現平臺融入其中,高速率地實時響應用戶操作;4)具有全方位的業務流程智能化管理功能和強大的內置數據分析功能,高程度地整合每位讀者,既為用戶提供詳細的分析報告,又能實現后續的自動跟蹤和主動推送;5)提供開放的API,利于系統與微服務平臺、自動存儲與檢索系統、圖書館聯盟平臺、社交平臺等其他平臺集成,實現多方智能互聯。
4 結語
5G技術開啟了全聯接、超智能的數字智慧時代,5G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結合,必然加快圖書館的轉型升級,推動圖書館服務朝著更加泛在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廣闊.5G時代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J].信息通信,2019(6):98-100.
[2]曾劍秋,毛瑛倩.5G技術演進及其行業應用前景[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7(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