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盼麗
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社會對幼教師資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來說,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養成為重中之重。
概況
我對觀摩見習的幼兒園班級見習情況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主要采用與學生談話交流,本班教師交流,園長對見習情況的回饋,對個別和全體學生進行追蹤觀察等方式,進行深入調查。調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兒園的環境適應能力還比較差,不能快速融入;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見習目標模糊,見習任務不明確,成長速度還比較慢;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職業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因此,通過此次見習,我進一步深化了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對學生到幼兒園見習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并在“園·校”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更好地服務于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以期培養社會所需的優質學前教育師資隊伍。
此次前往幼兒園見習,對于大部分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是初次去幼兒園,他們表現得很興奮、很期待,對到幼兒園學習知識的欲望值很高。觀察期間學生表示幼兒園觀摩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學起,對觀摩對象比較模糊,學生表現得不是很積極熱情,等到下午離園再和學生交流時,很多學生抱怨幼兒園工作很累,有的顯得疲憊,有的甚至迷茫,感覺現實與自己的期望值有些偏差,心里倍感困惑。這是很多學生客觀存在的共性問題。
問題
歸納總結見習情況所表現問題的產生原因,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角色轉變能力差,二是心理調適能力較差,三是溝通能力較差。
(一)角色轉變能力差
從高校走向幼兒園,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角色轉換的問題。從一個高校學生轉化為一個幼兒園教師,在思想的層面上,必須認識到二者社會角色之間存在的差異,明確自己的任務和目標。高校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單純學習,距離實踐有一定的差距。而到幼兒園去實踐鍛煉,意味著繼續深入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應用于實踐。僅僅在思想的層面上認識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一定要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潛心體會,并自覺地進行這種角色的轉換。在見習中學生的主要表現是:存在無所事事的情況。盡管在學校時,指導教師已經安排了見習日常要務,入園時,該班教師也對幼兒園見習提出了要求。但到幼兒園真實情境中,發現有的學生存在觀望,既不跟幼兒交往和游戲,又不跟班級教師交流,被動等待聽從指導教師或當班教師指揮,顯得很盲目、缺乏主動性,只是單純地觀摩,原因是學生在思想層面上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名幼教教師,導致不能很好地投入教學活動中。
見習觀察1:晨間活動時,教師帶著幼兒從活動室里出來,幼兒跟著教師排著隊到操場,等到音樂響起,教師帶操時,很多學生在后面或一旁觀看,或者嬉笑言談,等到帶隊教師讓其跟在教師后面做操時,才跟著在后面學習。
見習觀察2:幼兒入園時,該幼兒園會播放晨間音樂,一些班級的幼兒在戶外活動,一些班級在活動室里面玩積木建構小游戲,當教師在迎接孩子晨間接待,班上見習的學生覺得沒事可做,就直接跑到樓道中圍觀戶外活動的孩子,等到指導教師巡視發現后,才在指導教師的提醒下走進教室,但沒過一會兒又出來了。
(二)心理調適能力較差
在教學實踐中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從而產生心理上的變化。幼兒園教師要有意識地體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變化,自覺用理性努力克服焦慮、畏難、消極等不良情緒,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更重要的是要觀察教學活動當中幼兒的各種情緒反應,對于積極向上的情緒要予以鼓勵,對于不良情緒,要積極進行心理引導,努力培養他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見習觀察3:有個學生看到一名遲到了哭著鼻子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把孩子帶到教室里面來,這個孩子一直哭著,學生安慰著孩子,并把孩子緊緊抱著,大約30分鐘過后這個幼兒還一直哭,這位見習生就失去了耐心,情緒浮躁起來,甩了幾句狠話,轉身離開了幼兒,忙其他事情去了。
(三)溝通能力較差
溝通能力是成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能力,是當今世界各國職業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熱點。
見習觀察4:小明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但有打人的習慣,把小朋友打哭是經常發生的事,班里的幾位教師對他又批評又教育,可是一轉身的功夫,他就又忘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上手就打,這真讓教師頭痛。這一天,在美術課上,他故意用鉛筆去扎旁邊的小朋友,見習生小王發現后立刻制止并大聲訓斥了他,他仰著頭很不服氣,小王認為小朋友影響了他的正常教學,就決定把這件事告訴他的家長,要求家長對他進行教育。離園時,他的爺爺來接他,小王不容分說向他爺爺說了此事,本想和他一起找出辦法,可誰知爺爺突然上前給了孩子一耳光。小王趕緊把孩子拉到一邊,看著小明驚恐的樣子,又看到他爺爺的舉動,小王真后悔向他爺爺“告狀”。
對策
“園·校”實踐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將專業知識用于幼兒園實踐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有利于各種職業能力素養的提高,促進教師、學生專業和個人的成長。
(一)明確任務目標,思想上自覺進行角色轉換
首先,開見習動員大會,宣傳、告知學生見習的意義,才能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見習的目的,更加珍惜難得的見習機會。其次,做到見習前的分階段領任務。分階段領任務,也就是教師在指導見習規劃的基礎上,對學生每一次去幼兒園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分階段領取見習任務,使學生更加明確見習目的。明確了見習目標和任務,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促進學生對幼教行業的喜愛,產生思想上的認可,才會實現行動上的轉變。
(二)加強對發展性素養技能的培養
心理素養方面的調適技能對幼教教師尤為重要。首先,學生要不斷提高自我調適的技能,調整好自己,應以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態度去感染幼兒、影響幼兒。學生自己必須掌握好心理調適技巧,保持內心的平衡,把自己調適到最優的身心狀態,就會形成強大的正能量氣場,從而感染幼兒,鼓舞幼兒,做到以情動人。其次,學生要不斷提高溝通交流技巧。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離不開有效的溝通,對幼兒思想心理問題的解決也以溝通為前提。溝通是一門復雜的藝術,學生要不斷地學習各種溝通技巧,才能提高溝通水平。
(三)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首先,將職業能力培養作為教學課程體系的主導目標。自專業確定后,要分析人力市場和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的課程模式。其次,完善校內實踐實訓場所和校外見習基地的建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教育目標的院校,要將校內實踐實訓場所和校外見習基地作為重要的教學保障。再次,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要側重于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教育。最后,完善崗位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廣大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推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改革的實施。
(作者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