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改革與深化,信息經濟學的應用逐步擴展,其中對于信息不對稱主題的探索,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本文將從房地產市場角度出發,對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應策略。
關鍵詞:信息經濟學;信息不對稱;房地產市場
1 信息不對稱概念
信息不對稱,即指在市場中,利益各方對產品的相關信息存在不對等知情的情況。對稱信息,是指在某種對應下的利益主體關系中,對應的雙方都掌握有對方所具備的信息,雙方都了解對方所具有的知識、所處的環境。非對稱信息,指在對應下的利益主體之間不處于同等信息掌握量的情況。正是由于這兩種信息類型的存在,才從根本上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錢難買早知道”形象地說明了信息不對稱對人們造成的風險問題。
2 非對稱信息與非對稱市場
社會勞動分工不同,人們所學習的專業不同,掌握的知識不同,非對稱信息應運而生。由于前述的先決條件差異,不同行業的勞動者之間掌握的信息量、信息準確度都出現巨大差別。非對稱信息所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直接導致了非對稱市場的產生,而由于買賣雙方的信息量不同,買主具有完全信息而賣主不具有便產生的非對稱性市場,相反情況下也會產生。非對稱信息造成的非對稱市場,以資本市場,銀行市場,房地產市場,內部勞動力市場為典型,本文將從房地產市場方面來論述信息不對稱在市場上存在的現狀,并提出一定的解決策略[1]。
3 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對稱研究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下行通道。房地產市場,是指開發商開發并經營地房地產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房地產特征的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
3.1 房地產市場的特征
從本質上來講,房地產市場也是一種市場的類型,是市場概念下的細分,所以其具備市場所具有的一般規律,這其中包括市場競爭規律,供求規律等。但作為市場細分下的一個分支,房地產市場也有其自身與普通市場不同的幾大特點,如下所示:
1)價值高,使用期限長。房產價值高,房產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十幾年甚至更久,具有幾乎可以說是永恒的使用價值。
2)供求關系確定。土地資源在各個國家都是有限的,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的供不應求。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一般都只是由單一的房地產需求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地價的漲幅和市場的供求關系變化會出現一些需要注意的“情況”。
3)各大金融中介機構的參與。房地產交易額大,一般情況下都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資金融通。由于房地產價格確定,價值確定,增值可能性大,所以房屋貸款業務在各大金融機構也開展得十分順利[2]。
3.2 我國房地產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過去十余年中,房地產市場從異常火爆的高度跌落,日前也逐漸趨于平穩。網絡發展的情況之下,在網絡時代下,消費者行為趨于網絡化,由于網絡交易的多變性,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行業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一方面部分房地產企業追求短期、局部利益最大化,于是產生侵犯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如刻意隱瞞房地產商品的重要信息,如地段,采光等,從而導致消費者的逆向選擇,甚至在銷售過程中為了利益而出現一些“道德風險”行為,用次品驅逐良品(不好的房子“驅逐”好房子),形成無法遏制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消費者由于是非專業人士,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自己所要購買的房地產產品有確切的了解。
3.2.1 市場供求關系矛盾突出
我國房地產行業形式貌似一片大好,房地產企業成長迅速,但其實真正的市場需求卻沒有得到滿足[3]。房產開發商的房產開發過程隨意,房價虛高,實用性差,戶型落后,采光較差,造成滯銷。住房的環境較差,綠化程度公共服務等都無法達到要求。這些低質量的房屋滯銷造成了房屋產品的積壓,市場空房較多,需求也較多,但空房卻無法滿足市場上消費者對房屋產品需求,促使供求關系矛盾的產生。
3.2.2 宣傳與現實不對等
房地產開發商注重對自己產品的營銷推廣,對自身產品的品質問題不管不問。開發商利用人們對于改善自身居住條件的需求,過分、虛假營銷來制造賣點,提高業績。開發商宣傳時多以房產擁有低價與高品質為由而進行宣傳,但在價格方面,由于征地、土建成本,環境位置,區域經濟,綠化水平的不同,建筑工藝,設計的不同,房產成本只有開發商能確切的了解,而購買者對于此方面的問題不甚了解,給房產商抬價牟取暴利增加機會。在質量方面,產品質量大多只有在使用后才能確切了解,房產產品的合理性,防火要求,門窗問題,地面問題,材料問題等質量問題于消費者而言也是處于“黑箱”中、無法了解的。宣傳與現實不對等而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了市場信任的危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3.2.3 交易不規范,市場糾紛多
近年來,購房者對開發商的投訴數量越來越多,消費者認為在房產商那里可以用低價購買房屋,所以更偏好于在房產商那里進行房產交易,但房產商的雙重身份勢必造成交易出現行為不規范操作不透明的情況。比如,為了銷售房屋,房產商給消費者含糊不清的承諾,但日后卻無法實現。在合同中埋下陷阱,造成房地產糾紛。房產商的“小動作”于消費者而言是完全不知情的,這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
3.2.4 權屬關系信息不對稱
從權屬關系的基本理論上講,房產的產權最淺顯的權屬分類就有完全所有權,不完全所有權兩種,而后者又包括部分產權,共有產權等細分。購買者作為信息劣勢方,無法輕易了解到房產的產權信息,買方處于產權信息劣勢,而房產商處于產權信息的絕對優勢,這種房地產市場中的情況也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
3.3 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對策
著力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在房地產市場中所帶來的問題,有以下幾條解決途徑可供參考。
3.3.1 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房地產市場中,買賣雙方的之間的信息不可能完全對稱,但是信息對稱程度越高,對于消費者越有利。無奈,在信息對稱角度上看,消費者處于信息劣勢地位,是房地產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主要受害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要更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了解相關法律以及房地產專業知識,還要從各方面收集大量信息,在房產交易中減少自己的信息劣勢。為了在房產交易中減少自己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受到的侵害,消費者應該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了解房地產專業知識,學會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3.3.2 房地產商樹立誠信意識
房地產商要樹立誠信意識,建立品牌,樹立威信,在房地產市場站穩腳跟。只有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的品牌,相信自己的產品是優質品,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傳遞信息,增加企業的透明度,提供優質的產品以及售后服務,這兩種方法不僅可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使房產商在房地產市場上獲取良好名聲,最終獲得長足發展。
3.3.3 加強立法,規范房地產市場
政府的宏觀調控,是最強有力的彌補市場機制不足并解決房地產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方法。政府可以在更新房地產方面的政策法規后,及時的進行公布,讓其在大眾視野內透明,對房地產商品的交易規則規定規范的合同文本,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溝通。這樣可以更加充分的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從而減少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使房地產市場穩定的發展。
3.3.4 加強對網絡的使用,改善信息不對稱情況
網絡對房地產業的影響是劃時代的,網絡幾乎改變了企業運營的模式。網絡上的電子商務這種交易性質,提供了網絡交易的平臺,減少了房地產市場交易之中的“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促進了房地產市場機制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網絡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降低了時空的成本。對于消費者和開發商兩方面來說,網絡上的信息及時并且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市場失靈問題。
4 小結
以信息產業為國民經濟之主導的社會經濟結構——信息經濟的產生具有客觀必然性,即信息不對稱是客觀存在的,在各種市場上也是客觀存在的。
讓我們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信息不對稱問題:客觀來講,信息的不對稱是絕對的,而信息對稱是相對的。沒有哪一場交易,哪一個交易市場是完全公開透明的,這也是經濟交易過程的基礎。從信息理論角度來講,信息運動的過程與時間流逝一樣都是無從尋找源頭的。信息產生后,通過信道,最終傳遞到信宿,實現了一次由信息不對稱到信息對稱的過程,是一次完全傳遞。但相對于下一個信宿而言,新的信息不對稱又形成[4]。自然界的各種物質及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都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也就無時無刻不在產生信息,所以信息不對稱是絕對的、永恒的。信息對稱則是相對的、暫時的,我們可以通過對信息的不斷收集,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所帶給我們的問題,但卻永遠無法完全消除信息不對稱,人們掌握的信息永遠落后于產生的新信息。
雖然我們不能消除在房地產市場上以及其他市場上客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正如上文所說,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減少信息不對稱給我們帶來的利益損失。擁抱現實,更新技術,獲得人心,換位思考,加強溝通,盤點更加真實的信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將得到的信息綜合分析再使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愛萍.淺談信息不對稱對房地產市場和經濟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7(23):144-145.
[2]張瑞君,高春燕.資本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引發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7(01):59-60.
[3]李博.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對稱研究[D].武漢大學,2005.
[4]沈小玲.略論信息不對稱[J].現代情報,2003(08):74-75.
作者簡介
張婧宇(1999-),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研究方向:信息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