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郁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先生的哲學思想,他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游戲。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全園六個班,寢室與教室相隔,教室小,走廊窄。在課程游戲化的實施中,孩子多、空間小成了我們最大的難題。然而為了孩子,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紛紛揮舞起手中的“魔法棒”。
第一步:魔法變身之班班有家
為了引起老師們的高度重視,幼兒園開展了多次業務學習。從共讀到共看、共創新、共分享、共觀察。老師們紛紛意識到具有“家庭微縮景觀”的娃娃家對孩子們來說是多么的必不可少。于是,教師們在中班教室后面以及教室四周增加了“臥室”“廚房”,花了大量的時間布置環境,準備逼真的游戲材料。大班通過改變教室桌椅擺放,開辟了教室后面一塊小天地,創設出一個簡易娃娃家和小醫院。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可是,問題接踵而至。有些中班幼兒逐漸冷落了娃娃家,被其他區域的布置吸引。部分大班幼兒開始無視游戲規則,每天進入娃娃家的人數都大大超過了限定人數,材料供不應求,爭搶玩具的現象較為嚴重。
第二步:魔法升級之嘗試留白
我們開始思考我們精心準備的游戲真的是幼兒喜歡的嗎?有一天,我搬來許多軟墊放在大班教室。自主游戲時間,我驚喜地發現幼兒三五成群地在教室里空著的角落鋪上墊子玩得不亦樂乎。他們搬來雪花片,自己拼搭需要的游戲材料:寶寶的飯碗、搖籃、機關槍等。小家庭溫馨無比,教室中間也被鋪上墊子,絲巾T臺秀嗨翻全場。我們發現,有時候,孩子們玩的和老師想的不一樣。
為了讓幼兒的游戲更自主,我們跨出了“留白”的第一步,將教室里的空白區域作為自由空間,幼兒稱它為“自由自在的地方”。沒有環境布置和材料,幼兒會玩嗎?一個月后,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漸漸適應了教室里的“留白區域”,他們想出了各種游戲主題。大班想出了娃娃家、小超市、服裝店、花店、銀行、婚紗店、朋友之家等主題,中班想出了寵物店、干洗店、娃娃家、小銀行等主題。接著,我們開始了更進一步的支持。
第三步:奇妙魔法之提供空環境
我們為幼兒提供了開放游戲活動室。我們在游戲室四周設置了集中材料區,提供大量豐富且分類擺放的材料,包括主題性材料、低結構材料、廢舊物、服裝箱包以及櫥柜桌椅等,并以“大潤發”的形式開放,貼上相應的標價。考慮到大班幼兒的計算水平,我們貼上了醒目的游戲規則:一次購物不可超過10元。對面的墻上掛上塞滿小硬幣的銀行自動取款機。接著我們發動家長力量,用大紙箱子制作了好幾個空屋子擺在四周。幼兒可以在材料區自主選擇、使用、表征、再造,賦予材料不同的意義,自己搭建需要的游戲環境。
我的項目我來定——幼兒自主確定游戲主題,如人民醫院、婚紗店等。
我的地盤我來圈——幼兒自主規劃游戲空間,他們變身“空間規劃師”和“建筑工程師”,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規劃游戲空間,搭建各個游戲場景。
我的游戲我做主——他們自主開展游戲內容,出現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游戲情節。如路邊有一家自動洗澡房,洗一次兩塊錢;花仙子在“小飯館”幫“白雪公主”洗碗。奇妙的魔法發揮作用,幼兒真正地享受著游戲本身的樂趣。
第四步:快樂魔法之游戲陪伴者
好的游戲離不開好的游戲陪伴者。在深入學習了《發展適宜性游戲》這本書后,我們不再做“巡邏隊”“消防員”,而是成了一個真正的支持者,放慢腳步,不再催促。小小超市初營業,只有收營員一個人,忙得渾身是汗。“你們還沒給錢呢!”“那么多東西,怎么只給7塊錢?”于是,我見狀化身“超市管理員”,給“老板”打電話。超市里有了老板、導購員還有保安,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初玩小銀行,孩子們經常一抓一大把錢并把錢藏在家里的各個角落,自動取款機里所剩無幾。我們發現后,組織幼兒討論,并利用家園合作,發動家長帶幼兒到銀行實踐體驗,并填寫調查表。有了經驗支持,幼兒知道了銀行不僅有取款還有存款的功能,學會了在自動取款機上存、取款的步驟。我們還提供了物質支持,取款機上多了按鍵,幼兒還可以去“工作人員”那里辦理銀行卡。孩子們的游戲劇本愈加豐富。
在開放的游戲環境中,在教師的大膽放手下,孩子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更加多元,游戲劇本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