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藍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幼兒園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法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提升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本文以幼兒園數學教學實踐中趣味性游戲教學法為切入點,重點分析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實際提出較為科學、可行的方案,以供參考。
幼兒園數學教學中
游戲教學的重要性
(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常規化的幼兒園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互動能力不強,幼兒主動性不足,導致幼兒的學習興趣不高。靈活利用游戲教學法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游戲為載體進行教學,加深幼兒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構建趣味性數學課堂。
(二)明確幼兒的活動主體性
新課改要求幼兒數學教學應注重幼兒的主體性,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以既嚴謹又活波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做到游戲中有題目、題目里藏游戲,讓幼兒在無形中掌握枯燥的知識點,達到教學目的。實踐證明游戲趣味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能動性,激發幼兒更為發散的思維,逐漸培養幼兒的學習行為習慣。
(三)引導幼兒思考探索
數學是探究數量關系、空間變化等的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所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游戲教學法可以突破常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立足培養幼兒習慣,提升教學趣味。開發幼兒潛力,逐步樹立幼兒求學、好學、樂學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數學教學中
游戲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天生對游戲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知識,通過游戲提升幼兒的數學綜合素養。
例如,在“認識5以內的數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PPT創設坐火車去游樂場的情景,讓幼兒數一數每節車廂里有幾人并出示數字,讓找找車廂,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字的認識。這種以游戲情景為基礎的數學教學,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幼兒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與此同時,教師應保證游戲過程具有良好的設計性,例如,在磁力片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游戲系列設計,以幼兒的需求為基礎,對幼兒開展的磁力片游戲進行設計與分類,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的興趣參與游戲,加強幼兒對游戲的認知,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注重提升自身的創造性。
(二)合理進行角色扮演實踐,提升幼兒對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數學內容雖然相對簡單,但依舊存在一定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部分幼兒的抽象思維并不完善,學習難度更大。因此教師應靈活應用游戲教學法對現階段的教學進行創新。以“我們是一家人”教學活動為例,教師通過收集幼兒的全家福照片,讓幼兒了解家人之間的關系,為幼兒創設游戲情境,要求幼兒扮演“父親”“母親”“孩子”,幫助幼兒理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活動促使幼兒認知家庭概念。教師要制定完善的游戲規則,在經過多次游戲后還可以讓幼兒互換角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衣物分類、大小排序與一家人圖片的匹配,通過合理的角色扮演,讓幼兒對親人關系與親情有更深入的認知,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三)創設多元類型的游戲,促使幼兒多元化發展
現階段的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的種類缺少創新,影響幼兒的實踐發展,因此教師應合理創設教學游戲,以多元化發展類型為基礎整體創新游戲,完善現有的思想,促使幼兒通過多元化游戲實現多元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設競爭游戲。喜歡畫畫的幼兒可以自由涂鴉;喜歡玩彩陶的幼兒,可以讓他們自由地去捏、塑造;喜歡玩積木的幼兒,可以任意搭建高樓。在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學會認識顏色,按積木顏色、形狀分類,數數積木的數量等;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學會與數學打交道,觀察車牌號、電話號碼、時鐘等,在尋找與發現的過程中有效、快速地建立數的概念,還鍛煉觀察力和注意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盡快投入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與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教師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促使活動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具有積極的教學意義,可以促使幼兒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讓幼兒主動探索知識內涵。教師應設計多元類型游戲,將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注重游戲的趣味性與啟發性,培養幼兒的數學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新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