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凡
游戲是幼兒內心最愿意接受的學習方式,愛玩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玩耍也是每一個幼兒最期待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在幼兒園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提升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老師教學的效果。游戲包含著豐富的快樂體驗,是一種有規則的活動,幼兒普遍都喜歡情景表演游戲,并且非常樂于參與這種快樂且有價值的游戲。以下是筆者關于幼兒園開展情景表演游戲的幾點實踐探索和體會。
滲透育人價值
游戲教學法是幼兒所樂意接受的學習方式。游戲能夠消除幼兒心靈上的緊張、疲憊、擔心等不良情緒。然而游戲在傳統的理念中都會被不自覺地理解為玩,如何把握這個玩的“度”,就是游戲教學的方向。在幼兒園情景表演游戲中,老師要積極滲透育人價值,將內涵滲透其中。以“三只小豬”繪本游戲為例,當演出進行了多次以后,我經常會碰到“斷案”這樣的事情。幼兒之間經常會發生糾紛。“我是大灰狼,你們都要聽我的!”昊昊說。“我們才不要聽你的,你把我們都吃了怎么辦?”其他幼兒說。“聽我的話,我是不會吃你的!”昊昊說。“可是,故事不是這樣的,老師,他沒有按照故事來表演!”其他幼兒說。當我了解事情的經過之后,我問昊昊:“如果想要別的小朋友聽你的,你應該是活動的導演,你愿意當這個導演嗎?”“老師,導演是干什么的?”昊昊問。“導演就是分配角色,幫助演員了解演出故事內容,還要幫他們裝扮!”我回答。“好的,我要當導演!”昊昊興奮地說。在我和其他小朋友的幫助下,昊昊的導演之旅十分成功。
創設寬松環境
在幼兒園情景游戲表演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習環境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幼兒的學習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教育環境的創設,會成為幼兒參與學習的誘因,進而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學習并能形成學習、探索的自主性。以“采蘑菇的小姑娘”繪本游戲為例,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過程中選擇玩伴并選擇角色。老師可以引導幼兒尋找相關的“道具”,比如根據歌曲中出現的蘑菇問,什么可以當作蘑菇呀,什么可以作當作籮筐呀。幼兒紛紛選擇適合的“道具”,比如將書包當成了籮筐,將粉鉛筆、橡皮當成蘑菇,并且有一個幼兒提出:“歌曲中只有一個小姑娘,可是我們全班有這么多同學,我們可以一起上山采蘑菇嗎?”對于幼兒的這種自主選擇行為,老師應加以認可和表揚,并且讓幼兒想象“上山采蘑菇”的場景。還有幼兒提出,采蘑菇的人站在教室的中間,走到教室最前邊算是上山采蘑菇,并且將橡皮等道具放在前邊的桌子上,作為“上山”要采的蘑菇,采到蘑菇后,再走到教室最后一排,在那邊設置“集市”。此時又有一個幼兒提出:“集市上不應該有人買蘑菇嗎?”于是幼兒經過討論,自行分組,男生扮演集市上買蘑菇的人,女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在這堂課上,老師起的是輔助作用,而角色扮演、角色配合、場景設置等都是由幼兒自主選擇完成,所以教學效果也是出乎意料得好。
豐富教學內涵
幼兒園情景表演游戲的實施,需要老師掌握其內涵,情景表演游戲絕不僅僅是披上“玩”的外衣,而是要掌握游戲教學的精髓,靈活開展幼兒課程教學內容。比如我采用故事角色游戲的方式,結合繪本故事《熊爸爸不怕》,讓幼兒大膽說出故事。我要求他們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里面有熊爸爸、小兒子、大兒子、二兒子、熊媽媽等多個角色,幼兒在扮演的過程中,笑聲不斷。情景故事角色扮演能夠激發幼兒參與講故事的興趣。對于這則故事,我不僅通過情景表演游戲的方式激發幼兒講故事的興趣,還通過繪畫引導他們進一步感知故事。
對于我所在的幼兒園,情景表演游戲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課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在理論和教學實踐中更加完善幼兒園情景表演游戲的實施,不斷為幼兒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和元素,最主要的是通過幼兒園情景表演游戲的構建,真正地給幼兒一個快樂的童年。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世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