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融入STEM理念可以極大程度地開拓幼兒園科學活動范圍,讓教師更重視具體的教育內容,注重培養與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基于STEM理念所展開的科學活動,需要教師合理地選擇科學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在具體活動中融入科學知識,幼兒通過參與各項科學活動,能夠鍛煉自身的實踐探究能力,充分體現出STEM理念的教育價值,也能夠促進幼兒多元能力的發展,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STEM教育理念的內涵
STEM理念是由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這四大學科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組合而成。STEM理念并非是教育中機械、簡單地疊加涉及的科目,而是將分散獨立的四門學科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共同進步變成一個系統的整體。STEM教育理念主要在于跨學科教育,重視整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采用真實的情境取代抽象知識的學習,沖破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枷鎖,其目的是培養幼兒自主思考、獨立創新、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知行合一,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STEM科學活動開展策略
(一)在科學創造活動中開展STEM教育
以科學課中樹葉創意比賽為例,教師讓幼兒通過探討把植物材料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有些幼兒想用樹葉、干草來創作一只小鳥,可如何制作卻成了最大的難題。STEM理念提倡自由探究、制定方案、實施計劃的方式。在樹葉創意比賽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思考制作方法,通過活動深化幼兒對植物以及樹葉的認識,提高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創造出多種多樣的作品。其中有幼兒制作出一匹馬,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幼兒碰到了一個難題;這匹馬的四條腿不一樣,應該怎么辦呢?于是,幼兒開始與小伙伴們自主討論,探索解決方法,整個過程中包含了許多的STEM元素。雖然幼兒并不具備工程師的能力,在數學與科學領域中也只局限于已知經驗,但是經過STEM教育的學習,幼兒能夠把零散的經驗進行整合,組建成新的經驗。
(二)抓住良好的科學探究機會
生活中的未知事物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存在著非常多STEM教育與科學活動相融合的教育機會。科學探究活動作為教師熟悉的領域,在STEM背景下展開科學探究活動時,部分教師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重視幼兒的提問,從而忽視了其中隱含的科學教育機會。幼兒的認知能力不高,僅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與現象,例如幼兒在看到草地上的螞蚱時,會大聲地叫出來,引來大批的圍觀者。作為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教師在幼兒的這個發現基礎上,可以為幼兒展開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學活動,讓幼兒認識螞蚱的身體結構、爬行特點、制作螞蚱的家等。幼兒對事物展開觀察時會運用到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教師要緊緊把握住這個教育機會,記錄下幼兒的問題,帶領幼兒深入展開思考,通過設計、分享、應用,良好地進行STEM背景下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而深化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培養幼兒良好的STEM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設計中,教師要重視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促使不同幼兒能夠獲取全面發展。在平常的科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學習,增強自身的STEM教學意識,更好地掌握STEM教育的機會。
(三)提供適宜的科學探究材料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科學探究材料豐富多樣,大部分材料是根據課程的需要購入的。可大部分材料在教師組織的與實際生活相貼近的科學活動中并不適用。因此,在購買科學材料時,幼兒園采購人員要及時與教師溝通,協調需要購入的科學探究材料,減少資源浪費。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家庭資源來收集科學物品,將幼兒家庭中能夠提供的日常物品作為科學活動中所運用的材料,這些材料不僅與幼兒的生活相貼近,還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這個前提下,教師通過運用本土資源和家庭資源展開生活化的科學教育活動,利用最直觀的形式為幼兒介紹了科學知識。
目前傳統單調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幼兒的需求,幼兒無法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綜合性人才是社會趨勢,STEM理念教學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在STEM背景下展開科學活動并不抽象,為了把STEM元素與幼兒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需要靈活引導,促使幼兒能夠自主發現、探索、嘗試與創造,讓幼兒變成科學活動的締造者。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菊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