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一系列的角色,通過模擬、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鍛煉社會交往能力。這種角色游戲能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啟迪幼兒的思維,開發幼兒的智力發展潛能,對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等有積極作用。
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著相關角色,發揮自身獨特的想象,富有創造性地進行活動。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積極而主動的“再現”活動。其中角色游戲的主題、角色、相關情節以及活動器材的使用與幼兒的認知基礎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相關聯。角色游戲的內容選擇應以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前提。教師要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引領下,以兒童對角色的認識為出發點,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兒的情感通常會隨著主觀與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出相對不穩定的特征。小班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規則以及角色游戲事件的認識不夠,容易演變為獨自游戲。就此,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內容不宜太多。游戲時,教師可以多設置幾個內容相似的游戲,也可以同時開辦“娃娃家”“生活體驗館”“超市”,為小班幼兒多準備角色游戲的活動器材,讓小班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的同時逐步學習如何與同伴交往,以進一步培養小班幼兒的交往技能。
中班幼兒對扮演角色很感興趣,能夠初步按照相關角色的職責展開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增加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頻率,讓中班幼兒以三至五人為一組開展角色游戲。教師要引領、點撥、指導中班幼兒進行角色之間的交往與聯系,讓中班幼兒選擇自己熟悉的社會內容與相關角色。
大班幼兒通常都能依照角色的職責開展活動。角色游戲的主題較為穩定,角色游戲的內容相對而言比較豐富多彩,角色間的交往與互動的力度較強。大班幼兒比較擅長開展合作性的角色游戲。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多維化、多樣化的方式為大班幼兒擴大角色游戲內容的交往面,注重營造角色游戲的環境氛圍,進一步豐富角色游戲的有關情節,加深大班幼兒對角色相關職責的理解,以進一步提高大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擴大幼兒的社會生活面
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是開展角色游戲的基礎性條件,也是幼兒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師要著力擴大幼兒的社會生活面。
比如,大多數幼兒熟悉家庭成員,因而幼兒扮演家庭中的相關角色時通常都惟妙惟肖,無論是現實情景的交流還是角色間的互動、交流,通常都比較自然而逼真。如果幼兒對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太熟悉或對角色的理解相對膚淺、片面,則角色扮演活動效果會不盡如人意,有時還會導致角色扮演活動無法開展下去。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領幼兒主動觀察、了解、接觸、擁抱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相關角色,在生活中理解、體驗、感悟不同角色的特征。教師要引導幼兒有意識地拓展對社會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性認識,不斷豐富與提高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提高幼兒對不同角色的模仿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
教師要主動參與角色扮演
新課程新理念強調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通過在角色扮演活動中的精彩表現影響幼兒,引領、點撥、指導幼兒交往、互動。
比如,教師在“理發店”的角色游戲中可以扮演顧客的角色,在理發店請理發師理發,展開角色游戲,并很有禮貌地與理發師溝通交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幼兒的游戲行為。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引導幼兒交往。比如,在以“點心店”為主題的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扮演“點心師”,可以扮演“售貨員”,也可以扮演“顧客”。教師可以扮演“參觀者”,與幼兒展開對話、交流,開展系統性“點心店”角色游戲,以此增加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交往頻率,使得他們的交往行為更為具體。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教師應以“幼兒發展為本”,因勢利導,設計并引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角色游戲活動,以讓幼兒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學習與提高社會交往的能力為目標,為幼兒將來邁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幸福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丁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