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獻慧
摘 要:當前的社會背景下,農業依舊是我國的主要產業之一,水利工程與農田灌溉密切相關,然而農田與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使得水利工程建設的難度較大,再加上水利工程容易出現滲漏的情況,為了充分發揮水利渠道的應用價值,如何有效控制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非常關鍵。本文將從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滲漏原因與防滲對策兩個角度進行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渠道施工;滲透因素;防滲對策
水利工程的建設目的即農田灌溉、防水防洪以及水力發電等,其中農田灌溉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能為農民提供良好的灌溉條件,促進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質量好,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有效防止滲漏現象引發的坍塌,節省后期維修養護的費用,最主要的是,渠道防滲工作到位,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起到保護土壤的作用。
一直以來,水利渠道的滲透問題都被視為水利工程的重點,為此人們專門提出了多種防滲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混凝土防滲技術、瀝青防滲技術等,但由于水利工程所涉及的環節眾多,實際施工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水資源被嚴重浪費,尤其是滲透破壞現象,讓節水灌溉難以實現,對此明確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滲透原因十分必要。筆者將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闡述水利渠道施工中發生滲漏的原因,同時提出一些防滲對策,希望能為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滲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1 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滲漏原因
水利渠道之所以會出現滲漏現象,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 施工材料的質量不達標。水利渠道施工中應用最多的材料即混凝土,通常情況下工作人員會利用水泥、骨料等現場制作混凝土,因此相關原材料的質量達標才能保障混凝土的質量,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合理選購材料,規避低價購置劣勢材料的情況。另外所有材料需要被妥善保存,一旦發生受潮也容易引發滲漏問題。第二,地基存在質量問題。地基是所有工程的基礎,只有地基質量過關,整個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進行水利渠道施工之前,工作人員需要現場勘察地形地貌,測量土質,若土質不滿足施工要求,需要借助換土的方式來解決。但是目前有些工程負責人沒有充分關注地質質量問題,導致滲漏頻發。第三,澆筑過程不合乎規定。眾所周知澆筑是水利渠道施工當中的關鍵環節,操作失誤或者模板存在變形情況,均容易導致澆筑不精準,繼而引發水利工程的安全問題。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對澆筑過程給予充分重視,全面檢查模板的情況,防止脹模、脫模等問題。
2 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滲原則
實際施工過程中,氣候條件、地形地質等因素均會影響水利渠道的施工過程。雖然目前我國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為了最大程度節約水利資源、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還是應該遵循以下原則,有序開展渠道施工的防滲工作:
第一,遵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實際著手進行水利渠道施工的防滲工作時,不能套用固定的施工模板,必須深入施工現場考察,全面掌握與水利渠道相關的所有信息,并做好建筑材料、地質條件等數據信息的記錄,為后續的施工設計奠定基礎。同時關注當地的氣候變化,比如北方冬季氣溫低,應注意凍害的防治,延長水利渠道的使用壽命。
第二,遵循規范性原則。水利渠道工程有一定設計要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工程設計,整體性規劃防滲漏、防凍害,讓渠道與農田、道路以及山坡、溝壑等形成有機整體,在滿足灌溉要求的同時節約施工成本。
第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水利渠道工程設計應盡可能和施工地區相互吻合,尤其注意合理應用該地區的地形條件,綜合考慮渠道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情況,提高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滲能力。
3 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滲策略
3.1 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進行水利渠道的施工之前,需要明確防滲原則,并以此為基礎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首先必須前往現場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勘查,具體的勘查項目包含地質地形、水文情況等,盡可能將影響渠道施工的信息全部看到到位,并進行實時記錄,為后續的順利施工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購置質量過關、種類齊全的施工材料,防止因為材料缺失影響施工進程。以混凝土為例,應選擇高質量的水泥、砂石,及時去除材料中包含的雜質,并依據材料的種類、尺寸等做好分類管理。再次,提升工作人員的施工水平,確保人員對渠道工程的力學、物理學等有一定了解,同時會自主查看當地的地形圖與施工設計圖,確保項目的正常施工。另外,如果該工程的要求是改建或者擴建,必須收集過去的設計方案等,考察該方案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應對措施,降低錯誤率。
3.2 關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施工過程當中,可以借鑒下列幾種方式進行水利渠道工程的質量控制。
1)妥善處理混凝土襯砌渠道的地基。所有工程類似,地基是施工環節的基礎,因此必須想要確保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必須充分關注地基地的建設質量。就渠道施工來看,應依據該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渠道襯砌基礎,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開挖或者填補,讓施工地區保持平整,夯實環節注意襯砌密度。對于需要改建的水利渠道,一方面應全面清理渠道內存在的淤泥和垃圾等,讓渠道本身暴露出來,另一方面需要及時松弛渠道的基礎,等地基土被風干后填回。為了提升渠道的開挖與填補質量,需要注意進行多次修坡,降低施工誤差。
2)提高混凝土襯砌渠道的防滲要求。通常情況下水利渠道需要借助鋼模進行模板襯砌,縮短散熱時間。為保障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首先應打好地基,其后使用規格適宜的模板進行澆筑襯砌。實際施工時,工作人員應檢查模板質量,并按照施工要求拼接模板,注意查看模板是否平整,澆筑時嚴禁出現漏漿現象。
3)重視暗渠與暗管的防滲管理。暗渠與暗管作為水利渠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當前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并且不會受到地形影響,可以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實際施工中施工人員必須依據項目特點進行防滲控制。首先暗線應被掩埋在凍土之下,防止溫度過低凍壞管線。其次管道的連接點應使用膠圈纏繞固定,增強防滲性能。當然這種方式的成本更高一些,但相比傳統的渠道更加方便,且使用壽命更長,因此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推薦使用。
3.3 加強水利渠道的后續監管
水利渠道常會因為使用時間的延長而出現滲漏現象,對此在水利渠道施工完成后需要有專門的維修人員進行管理與維護。當使用者發現水利渠道出現損壞時,應第一時間與維修人員聯系,告知其水利渠道存在的問題,比如裂縫、下陷等,讓水利渠道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4 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渠道工程的施工環節眾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比較多,為了讓水利渠道發揮最大應用價值,需要遵循規范性與因地制宜等施工設計原則,做好水利渠道的準備工作,全面了解施工現場、施工材料與施工人員,重視施工過程管理與渠道的后期維護,讓水利渠道為農業生產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雅斌.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滲技術淺析[J].建材與裝飾,2019(01):289-290.
[2]楊浩.淺析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滲與設計[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3):208.
[3]趙云朋.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滲透因素及防滲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4):212.
[4]柴一鳴.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滲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9(13):170.
[5]楊如香.水利渠道工程防滲施工方法淺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0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