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恒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肺動脈吊帶診斷中使用醫(yī)學影像學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手術確診的3例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肺動脈吊帶患兒臨床特征。結果:3例患兒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測發(fā)現(xiàn),從大動脈短軸切面看出,肺動脈只在右肺動脈發(fā)出,且無分叉,而右動脈一級分支前是左肺動脈的起源,左肺動脈從左后方向一直到氣管后方延伸。通過胸部增強CT橫軸位發(fā)現(xiàn),右肺動脈是左肺動脈的起源,且左肺動脈從左后方向一直環(huán)繞氣管下端呈“C”形環(huán),使氣管受壓內(nèi)徑變?yōu)?.0mm至3.8mm。通過胸部CT三維立體血管發(fā)現(xiàn),右動脈從肺動脈發(fā)出后,而右動脈發(fā)出左動脈,左動脈從左后方向一致環(huán)繞氣管下端呈“C”形環(huán)。結論:針對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診斷主要是采用超聲心動圖、小兒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等醫(yī)學影像學,這對于提高確診時間,從而盡早治療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醫(yī)學影像學;肺動脈吊帶;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248-01
肺動脈吊帶在臨床治療中又被成為迷走左肺動脈,它是一種部分先天性血管環(huán)[1]。肺動脈吊帶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肺動脈異常從右肺動脈開始,然后從氣管右側在食管和氣管,從左側進入右側肺門引發(fā)的疾病。由于病情的前期癥狀為呼吸道阻塞、哮喘和肺部感染等癥狀,臨床極容易診斷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從而耽誤病情的治療,對患兒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2]。因此要對肺動脈吊帶患兒進行及時的診斷并治療是非要重要的。本文為了研究分析肺動脈吊帶診斷中使用醫(yī)學影像學的價值,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手術確診的3例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為肺動脈吊帶的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手術確診的3例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3例患兒均為男性,體重2350g至2800g,平均體重(2480.35±120.56)g。
1.2 納入標準
(1)所有對象均實施超聲心動圖及CT進行檢測。(2)無行為、組織和認知障礙的患兒。(3)本次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研究對象和家屬知情研究并簽訂同意書。
1.3 方法
1.3.1 超聲心動圖檢測方法
首先讓所有患兒均平臥,然后使用超聲心動圖進行檢測,檢測的主要位置在胸骨旁左室長、心尖四腔心切面、劍下雙房切面、胸骨上窩主動脈弓長軸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等,然后全面掃描腎臟,觀察并記錄患兒左肺動脈、右動脈內(nèi)徑、血流和起源等,分析其他心血管結構發(fā)育的情況。
1.3.2 小兒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檢測方法
首先讓所有患兒均平臥,然后實施掃查胸部容積,使用CT檢測心臟斷層解剖范圍。在檢測中,要采用鉛衣防護從而避免輻射對患兒重要器官的損傷,降低管電流CT掃描低劑量檢測措施,在檢測時如果患兒不配合,可使用相應的鎮(zhèn)靜劑然后對患兒進行檢測。
2 結果
2.1 超聲心動圖檢測結果
3例患兒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測發(fā)現(xiàn),從大動脈短軸切面看出,肺動脈只在右肺動脈發(fā)出,且無分叉,而右動脈一級分支前是左肺動脈的起源,左肺動脈從左后方向一直到氣管后方延伸。
2.2 小兒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檢測結果
通過胸部增強CT橫軸位發(fā)現(xiàn),右肺動脈是左肺動脈的起源,且左肺動脈從左后方向一直環(huán)繞氣管下端呈“C”形環(huán),使氣管受壓內(nèi)徑變?yōu)?.0mm至3.8mm。通過胸部CT三維立體血管發(fā)現(xiàn),右動脈從肺動脈發(fā)出后,而右動脈發(fā)出左動脈,左動脈從左后方向一致環(huán)繞氣管下端呈“C”形環(huán)。且肺動脈吊帶患兒的醫(yī)學影像結果如表1所示。
2.3 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
本次研究對象一共有3名患兒,其中所有患兒均出現(xiàn)喘鳴和氣促的現(xiàn)象,對他們實施肺動脈吊帶矯治術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均顯示出右肺動脈是左肺動脈的起源,且支氣管環(huán)繞了左右肺動脈,使其支氣管受壓,內(nèi)徑變小。在對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消失。
3 討論
肺動脈吊帶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疾,它是由1897年學者在對尸體解剖時首次發(fā)現(xiàn)[3]。在肺動脈吊帶患兒中有一半多的患兒均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臨床中主要是室間隔缺損和法洛四聯(lián)癥等比較常見[4]。由于肺動脈吊帶患兒的死亡率極高,嚴重威脅了患兒的生命安全。
肺動脈吊帶疾病在臨床中極為少見,且病情的初期的臨床表現(xiàn)均為喘鳴、氣急與呼吸困難等癥狀,極容易會誤診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而對于肺動脈吊帶來說,提高診斷從而進行早期治療對于減少死亡率是至關重要的。本文為了研究分析肺動脈吊帶診斷中使用醫(yī)學影像學的價值,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來我院手術確診的3例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3例患兒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測發(fā)現(xiàn),從大動脈短軸切面看出,肺動脈只在右肺動脈發(fā)出,且無分叉,而右動脈一級分支前是左肺動脈的起源,左肺動脈從左后方向一直到氣管后方延伸。通過胸部增強CT橫軸位發(fā)現(xiàn),右肺動脈是左肺動脈的起源,且左肺動脈從左后方向一直環(huán)繞氣管下端呈“C”形環(huán),使氣管受壓內(nèi)徑變?yōu)?.0mm至3.8mm。通過胸部CT三維立體血管發(fā)現(xiàn),右動脈從肺動脈發(fā)出后,而右動脈發(fā)出左動脈,左動脈從左后方向一致環(huán)繞氣管下端呈“C”形環(huán)。從而看出合理的使用醫(yī)學影像學對于診斷肺動脈吊帶有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肺動脈吊帶患兒的臨床診斷主要是采用超聲心動圖、小兒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等醫(yī)學影像學,這對于提高確診時間,從而盡早治療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銳,李百玲,王婷.產(chǎn)前超聲診斷胎兒肺動脈吊帶病例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23):214-215.
[2] 陳樺,陳琳,程桂靜, 等.胎兒肺動脈吊帶的產(chǎn)前超聲診斷價值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9,40(4):428-431.
[3] 王丹,霍亞玲,鄭彬, 等.肺動脈吊帶的超聲心動圖診斷及誤診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9,29(4):685-687.
[4] 費瑞林,谷慧慧,宋瓊, 等.小兒先天性肺動脈吊帶及左肺動脈缺如的超聲心動圖診斷價值[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9,38(2):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