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滿鐵研究中心 吉林 長春 130033)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日偽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戰進行了調查,為日本當局制定戰爭策略提供依據。調查主要集中于中共滿洲省委、東北抗日聯軍抗日活動以及東北抗日游擊根據地。調查內容形成了相關的資料,如偽滿洲國軍政部顧問部1936年編印了《滿洲共產匪の研究》,并列為“極密”類。調查資料主要來自日偽各警憲特機關的情報和我抗日隊伍中被捕或變節分子的供詞,以及敵偽搜獲的文件資料。這些資料體現了殖民性和侵略性,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國的重要證據。
中共滿洲省委是1927年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設立的最高領導機構,領導工農群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為東北抗日戰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日偽對于中共滿洲省委成立和發展的歷史進行了梳理。1928年,由于北京陷落和張作霖被炸死,奉系政權發生動搖,陷入混亂。中共奉天省委利用形勢開展活動,并改名為“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執行委員會”,并發布了《對時局宣言》,提出“收回旅大南滿鐵路及一切礦山森林!廢除和日本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驅逐日本軍隊出境!打倒賣國賊國民黨!”[1]日本殖民當局認為《對時局宣言》是中共滿洲省委最初的公開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另外,日偽根據1929年8月逮捕的中共撫順特別支部干部王振祥等15人的供詞,了解了中共滿洲省委工作計劃要點,認為中共滿洲省委主要開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士兵運動、學生運動、勞工運動、婦女運動、反帝運動以及反國民黨運動,這些內容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東北抗戰中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
滿鐵經濟調查會對東北地區進行調查,并完成《滿洲共產黨運動概觀》一書。該書對中共滿洲省委的路線即“關外主義”進行了分析。所謂“關外主義”,“就是說中國革命運動并不是以一成不變的原來固定的形式向關外滿洲傳播的。滿洲的社會結構不論在政治方面還是在經濟方面,和關內的社會結構都不相同,中國共產黨就是從這點出發采取了相應的戰術”[2]。該書對“關外主義”進行了具體的評析,認為“滿洲人口大部分是農民,所以最終造成了黨脫離了群眾,有局限性”。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共產黨的斗爭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大刀會、紅槍會等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人員來源,中國共產黨的外圍團體——反日會迅速發展,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基礎得以鞏固。由于農業生產的徹底被破壞,農民生活貧困,不斷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結合實際情況,“深刻地清算了過去以城市為中心的脫離群眾、具有局限性的組織傾向,展開了全滿性的活動”[3]14。
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之后,在反抗日偽侵略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活動成為其調查的重點。日偽當局對東北抗日聯軍各軍的成立及演變、裝備和武器彈藥的補給、隊員的補充和軍紀、訓練及戰術、物資的來源及部隊中的統一戰線等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東北抗日連聯軍第二軍為例,日偽進行了系統的調研。
“第一師師長(當時兼任軍長)王德泰的部隊(直屬獨立連約五十人,第一團約一百二三十人),除直屬獨立連有一挺輕機槍外,團長和連長有毛瑟手槍,其他人一律持步槍(套筒槍、連珠槍、俄國槍、三八式步槍等)?!痹谕ǔG闆r下,優秀射手(如獵人出身者)平均擁有子彈200發,其他普通射手為100發,一般士兵為30發。團長持有望遠鏡。另外,據第一師師長安鳳學的審訊記錄記載,連長和政治指導員以上的各級干部,都持有各種小型手槍,排長以下的隊員全部攜帶三八式、一三式、套筒式等步槍。根據吉林省公署警務廳對第四連士兵的審訊供詞記錄,“第三團第四連的裝備,槍支大多數為三八式,少數為套筒式”[3]149。
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的裝備充實,日偽對其武器彈藥的補給情況進行了調查,得出了基本的結論,其來源大體有三:一是通過襲擊、掠奪、解除武裝等暴力手段取得;二是通過支持共產黨的人取得;三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制造。針對這三種途徑,日本殖民者列舉了具體的史實。根據濱江省警務廳記載,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二師參謀長陳翰章率領70人進攻寧安縣第五區三家子,襲擊了當地自衛團部隊,一名團員戰死,兩名被綁架,被搶走三八式步槍1支,七九式步槍2支,三八式步槍子彈15發,隊部被燒毀。根據涼水泉警察分署記載,汪清縣第五區區委第五黨支部中共黨員崔光淑供述,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二師第三團團長方振聲與汪清縣永別砬子警察隊警長及雞冠砬子自衛團團長結拜為盟兄弟,經常在約定地點佯裝與抗聯部隊交戰,上述偽滿洲國警察和自衛團將大量彈藥計入消耗,賣給方振聲部隊。日偽軍政部對于東北抗聯自身制造武器彈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1935年10月,安圖縣和撫松縣交界處的兵山桃子兵工廠,規模很大,工具完備,有許多優秀的技術人員,目前正在不斷地生產手榴彈、彈藥、步槍和手槍等。
東北抗日聯軍剛建立時,以農民的武裝自衛組織,即游擊隊和赤衛隊為主,從民眾組織成員或黨影響下的群眾中吸收骨干。另外,以從黨團員或一般組織成員中選拔、招募的方法補充隊員。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以上方式招募隊員越來越困難,因此采取了新的方式,例如,致力于從其他抗日武裝以及其他反滿抗日人員中吸收隊員,以補充人員的不足。日偽方面的調查顯示,東北抗日聯軍軍紀嚴格,并貫徹著保護群眾的思想。東北抗日聯軍注重改善士兵待遇,援助家屬,賞罰分明,使軍隊實力不斷增強;注重維護群眾利益,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在軍隊訓練方面,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成立了“隨營學?!?,開展軍事教育。但是,由于日滿軍警的不斷討伐和根據地的轉移等,無法固定時間和地點開展教育活動。日偽當局從對安鳳學的審訊中獲知:“抗日聯軍第二軍所屬部隊的教育,只是在政委、政治指導員、師長、團長或連長、排長、班長的指導下,不拘時間和地點,提出時事問題,進行個別之間的政治討論。為了防止日滿軍警的討伐,除此之外,沒有大力開展部隊教育”[3]161。
東北抗日聯軍在不固定根據地的情況下,經常開展游擊戰,編成小部隊,破壞鐵路,切斷電線,襲擊集團部落、小城市及日滿各警備機關等,以擾亂敵人治安。部隊在行軍中與日滿軍警遭遇,或受到突然攻擊時,首先由斥候和尖兵與之交戰,以便為部隊贏得準備戰斗的時間。部隊利用此間隙,以指揮部隊為中心,向側方迂回,或占領有利高地,立即開始攻擊。斥候的退卻,均以號音指揮。根據師長制定的號譜,各團、連、排長選定使用自己部隊獨特的軍號號譜。例如,第一師師長制定號譜:“滴——嗒嘀嘀嘀嗒嗒——托托嗒嗒托托嗒”為“第一團突擊”,“嘀嗒嘀嘀嘀嗒——托托嗒嗒嗒嗒嗒嗒嗒嗒托托嗒”為“第一團退卻”[3]164。通過日偽對東北抗日聯軍戰略戰術的調查,可以從側面了解到東北抗日聯軍在戰略戰術方面的靈活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軍民建立了東北抗日游擊根據地,在東北抗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日偽對東北抗日游擊根據地進行了調查。磐石是當時重要的根據地,位于毗鄰長白山脈的高原地帶,與庫勒嶺、東老爺嶺、呼蘭嶺等相呼應,到處有連綿的山峰。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當地居民不是散居在山岳之間,就是聚居在山間或河流地帶,形成了小居民點,從事農耕。日偽當局對磐石地區的地理環境進行了分析,認為“這種地形的險阻和居民的分散狀況,使得官警難于進行取締和掃蕩,卻便于土匪的活動,形成了共產黨發展的溫床”[4]。
磐石地區農民委員會以“不向日本帝國主義、滿洲國政府交納捐稅;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滿洲國政府屠殺農民”等為口號,廣泛地吸引了農民群眾,并在內部確立了雇農貧農的領導權,為革命政權奠定了基礎。“九一八事變”之后,磐石地區反日氣氛高漲,磐石地方的反日分子聯合起來,組織了磐石反日聯盟。1934年8月20日,在磐石召開代表大會,南滿反日總會籌備處委員、磐東、磐西、磐北、伊通等地的反日會代表、反日婦女會代表等十余人出席,通過了《反日斗爭綱領》《反日會總章程》,成立了“南滿反日總會”,選出委員9人,此后,當地的反日運動面目一新,開始有了統一計劃的積極活動。日偽當局對磐石反日會進行綜合調查之后,得出結論:反日會的使命是通過宣傳反滿抗日、教育群眾、援助紅軍物資、補充紅軍士兵、搜集日滿軍警情報等活動,完成反滿抗日事業。這樣反日會就和階級斗爭的機構,如工會、農民委員會等不同,它是為了民族斗爭、動員大眾的特殊機構。
珠河抗日游擊根據地位于哈東地區,珠河地區位于山區,這對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活動而言是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珠河鄰接阿城、雙城、呼蘭、賓縣、巴彥、榆樹、方正、依蘭等北滿農業地區。山區地帶既為游擊隊提供了鞏固的軍事根據地,同時那些北滿農業地帶又成為共產黨活動的地盤。1933年夏,珠河地區在珠河中心縣委領導下成立了獨立的赤色游擊隊,領導人是趙尚志。1935年9月,珠河中心縣委做出《目前哈東的政治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決議,這是為對抗日滿方面的秋冬討伐而制定的加強陣營、擴大游擊區、向建設人民革命政府邁進的方針。
1935年,第三軍改組成立之后,珠河中心縣委即以該軍為中心,努力聯合各反滿抗日力量,吸收謝文東、李華堂等成立東北反日聯軍,確立聯合戰線的斗爭方針。最終取得成果,該軍設立軍事委員會和指揮部。前者為立法及監督機關,委員長為謝文東,委員是趙尚志、李華堂、馮群、張壽武、士兵代表等。后者為執行機關,以趙尚志為總指揮,李華堂為副指揮,另設參謀副官、政治、秘書等各部門。日偽當局引用“濱江省公署警務廳發行的賊匪月報”對中國共產黨的活動進行了統計分析,對于抗日部隊出動次數及總人次數、反滿抗日武裝出動次數和人次的地理分布、土匪出動次數和人次的地理分布、民眾受害及鐵路受害等情況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日偽當局為了強化對中國的殖民侵略與掠奪,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戰進行了系統的調查。日偽當局的調查內容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軍民的英勇抗戰的史實,對于了解日本殖民者的侵略有一定的幫助。另外,這些調查內容涉及對中國共產黨及東北軍民的污蔑,因此,需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這些調查內容的立足點是為日本殖民者制定侵略政策服務,體現了強烈的殖民性和侵略性,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國的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