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亮
摘 要:利用2003—2015年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數和遭受的反傾銷數,使用面板負二項回歸模型分析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存在引致效應,且行業異質性對反傾銷壁壘引致對外投資具有調節作用。在此基礎上,從國家層面和行業層面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反傾銷壁壘;行業異質性;對外直接投資;負二項面板回歸
中圖分類號:F830.5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8-0124-04
引言
英國脫歐、美國退群等逆全球化事件相繼發生,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對我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造成巨大影響。隨著中國對外經貿的迅速發展,中國不可避免地與世界其他貿易國發生貿易摩擦,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訴訟的主要對象。2003—2015年間,境外對華對外發起反傾銷訴訟增多,導致中國制造業出口減少,而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卻由2008年的96.6億美元一舉躍升至2015年的785.3億美元,8年間漲幅近8倍,成為國際上對外投資大國。在此形勢下,研究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會直接投資的影響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活動的影響到底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這種影響是否會因不同類型的制造業而表現出較強異質性?本文將行業異質性角度出發,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索。
一、文獻綜述
“就近集中權衡”理論認為,貿易壁壘會促進各國實施對外直接投資。此理論預期得到部分學者的支持。Mundell(1957)認為,當資本和商品自由流通時,貿易障礙將會引起國家之間的資本邊際收益差異,導致資本的國際流動或直接投資。Belderbos(1997)從企業層面研究反傾銷壁壘與對外投資間的關系,認為跨越反傾銷壁壘的對外投資投機顯著。Barrel &Ray(1999)利用日本對美國、歐盟直接投資的數據,發現日本對美國、歐盟投資規模與其遭受貿易摩擦程度呈正相關。Vandenbussche&Veugelers(2001)從生產成本角度,研究外國企業對東道國市場進行投資跨越貿易壁壘的先導條件,發現跨越貿易壁壘的對外投資行為的發生與該企業自身的可轉移成本優勢相關。
但是,世界各國使用關稅和配額等貿易保護措施頻率大幅度減少和全球對外投資活動迅猛發展并存這一客觀事實以及后續研究得出的結論都對“就近集中權衡”提出質疑與挑戰。G?觟rg(2000)從理論上討論貿易壁壘與跨境并購間關系,認為貿易壁壘的增加并不必然導致跨境并購活動的產生,相反貿易壁壘的存在會限制跨境并購活動。Neary(2009)對于貿易成本和對外投資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探討,從貿易聯盟和跨境并購兩個方面解釋貿易成本上升導致對跨國企業外投資活動減少的原因。Tekin-Koru(2012)利用在1987—1998年間瑞士跨國企業對外投資數據,研究貿易成本對企業進入模式的影響,發現貿易成本的減少會提高企業選擇跨境并購的幾率。
部分中國學者以國內受害企業、產品為樣本研究對外投資跨越反傾銷壁壘問題。杜凱、徐世騰(2011)認為,境外對華的反傾銷調查是促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動力。張相偉、龍小寧(2018)利用中國境外投資數據研究發現,中國對外投資具有明顯的跨越反傾銷壁壘的動機。然而,盧進勇、鄭玉坤(2004)卻認為,反傾銷壁壘引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作用并不顯著,反而會導致企業對外經貿成本的上升,進而抑制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活動(張靜、孫乾坤,2018;李敏杰、王健,2019)。
綜上,雖然現有研究為我們認識反傾銷壁壘影響國家對外投資行為提供了較深刻的見解,但是關于反傾銷訴訟與對外直接投資之間的關系尚存在較大爭議,值得進一步探究。對此,我們使用2003—2015年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和遭遇反傾銷壁壘的數據,在行業異質性下視角下檢驗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二、模型設定、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
(一)模型設定
本文因變量是計數數據,常見計數模型泊松分布和負二項分布。本文因變量的均值和方差明顯不等,存在過度分散的情況不符合泊松分布假設,因此本文選用負二項面板回歸模型分析反傾銷壁壘對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參考藍天等(2019)計量模型構造思路后,構建模型如下:
FDIit=ADit+lnSCAit+INDit+MARit+lnTECit+GUOit+εit
式中,i和t分別代表行業和年份,其中核心變量OFDI是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數,ADit為反傾銷壁壘,lnSCAit為行業生產規模,INDit為資本密集度,MARit為行業盈利水平lnTECit為行業技術水平,GUOit為行業國資水平,εit為誤差項。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本文選取2003—2015年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數衡量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狀況。通過對商務部公布《境外企業(機構)投資目錄》整理獲得數據。
2.解釋變量。本文選取2003—2015年中國制造業遭受的反傾銷訴訟數作為衡量中國制造業承受的反傾銷壁壘的負面沖擊。通過對貿易救濟信息網上相關信息進行處理獲得數據。
3.控制變量。一是行業生產規模,消除異方差性,對行業生產總值取對數;二是資本密集度,本文以行業固定資產總額與行業企業數之比表示;三是行業盈利水平,以行業銷售利潤和銷售成本之比表示;四是行業技術水平,以行業專利申請數的對數表述;五是行業國資水平,以行業內國有資產占行業總資產之比表示。
(三)數據來源
在數據可獲得的基礎上,提出缺失嚴重的數據后,參考2003—2015年《境外投資企業(機構)名錄》、貿易救濟信息網、2003—2015年《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以及2003—2015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等數據來源,選取中國26個制造業細分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和遭受反傾銷數據為研究對象。
三、實證檢驗
(一)面板分析
本文使用方差膨脹因子法檢驗多重共線性,發現各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小于10,并不存在嚴重共線性問題,可以進行實證檢驗。為確定選用固定效應模型或隨機效應模型的主要方法是hausman檢驗。模型(1)的hausman檢驗結果為chi2(6)=178.51,Prob>chi2=0.0000,husaman檢驗結果強烈拒絕原假設,因此使用固定效應模型。為判斷是否加入時間固定效應模型,本文添加年份虛擬變量,檢驗聯合顯著性,結果拒絕“無時間效應”原假設。最后,本文利用2003—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涉及的行業面板數據,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二)回歸結果分析
回歸整體擬合水平顯著,對數似然比檢驗拒絕原假設,不存在異方差問題。第(1)列僅將反傾銷變量帶入進行回歸,并未添加行業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ADit的回歸系數為正,初步表明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與反傾銷調查和征稅次數之間弱顯著正相關,表明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存在促進作用,但影響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過多,此結果也可能僅僅是數據上的巧合。為確保回歸結果有效,本文將控制變量代入回歸,結果如表中第(2)列所示。第(3)列和第(4)列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行業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ADit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反傾銷壁壘引致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結果穩健,當反傾銷訴訟數增加1%,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數增加1%~5%。
第(2)列至第(4)列結果顯示,SCAit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行業生產規模會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有著促進作用。制造業內企業數量越多,增強外部規模經濟優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制造業企業國際競爭力。MARit系數顯著為正,行業盈利能力越強,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可能性越高。制造業利潤高,能夠抵消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的成本越多。另外在獲取更多利潤的驅使下,制造業企業會更加傾向于對外直接投資跨越貿易壁壘,開拓海外市場。GUOit回歸系數為負,制造業內國有資本存量與對外直接投資存在弱顯著負向關系,意味著國有資本存量越高的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次數越少。原因在于,國有企業主要從事資源尋求型或政治援助等具有戰略意義或政治意義的對外投資,相對來說市場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較少,因而反傾銷壁壘對國企對外投資決策并不起促進作用。
對行業異質性特征而言,INDit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行業內資本密集度與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呈正向關聯,即制造業內人均資本越豐富,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次數越多。當行業內人均資本存量越豐富,意味著行業內流動性較高的廣義資本要素(技術、專利、品牌)越豐富,制造業“可轉移”成本優勢越顯著,制造業實施對外投資可能性更高。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內資本豐富,很有可能表明該行業存在投資過度、產能過剩現象。面對反傾銷壁壘時,制造業企業無法繼續出口消化過剩產能,轉而選擇對外直接投資開拓市場消化產能。lnTECit的系數顯著為正,對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行業技術水平增長,導致行業內企業生產率增長。Helpman等(2004)提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自選擇效應下,技術水平增加可以促進行業內企業選擇對外直接投資。
由上文分析可知,資本密集度、行業技術水平等異質性特征對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有著促進作用。為進一步分析在行業異質性對反傾銷壁壘引致對外直接投資的調節作用,本文通過構造交叉項ADit*INDit和ADit*lnTECit依次納入回歸模型(1)中,回歸結果(如上表中第(5)列和第(6)列所示)。ADit*lnTECit系數顯著為負,表明提升行業技術水平會進一步削弱反傾銷壁壘對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促進作用。低技術行業的生產率較低,一般是通過出口的方式參與國際經營。相較于技術水平高的制造業,低技術水平行業遭遇反傾銷訴訟次數相對較多,承受的反傾銷負面沖擊相對較大,因此反傾銷壁壘對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引致作用越強。一般而言,高技術水平行業內企業擁有成熟的風險識別能力,國際競爭力強,面對反傾銷訴訟通常會選擇積極應訴,改變企業內出口產品結構,來降低反傾銷壁壘對出口的破壞效應,因此該企業選擇對外直接投資跨越反傾銷壁壘的可能性較低。
結語
首先,本文證實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具有顯著的促進影響。其次,行業異質性確實會對反傾銷壁壘對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起到調節作用。最后,在多邊或雙邊貿易協定框架下,政府對外要加強與國際貿易國的雙邊投資關系,對內為企業對外投資行為提供政策便利,為中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對制造業而言,不僅要促進行業資本增長和技術水平上升,還需要具備全球化發展意識,建立起完備的行業反傾銷應對體系,才能真正促進制造業對外投資活動正常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猛,于津平.中國反傾銷跨越動機對外直接投資研究[J].財貿經濟,2013,(4):76-88.
[2]? 李敏杰,王健.東道國貿易保護促進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嗎?——基于貿易成本的視角[J].經濟經緯,2019,(2):56-83.
[3]? 張靜,孫乾坤,武拉平.貿易成本能夠抑制對外直接投資嗎——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據為例[J].國際經貿探索,2018,(6):94-109.
[4]? Mundell R.A.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3):321-335.
[5]? Belderbos R.A.Antidumping and Tariff Jumping:Japanese Firms DFI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97,(3):419-457.
[6]? Barrell R.,Pain N.Trade restraints and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flow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1):29-45.
[7]? Chen F.Japans Antidumping-Jumping FDI: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J].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9.
[8]? Bruce A.Blonigen,homas J.Prusa.The Cost of Antidumping: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R].Working Paper,2003.
[9]? Reed R.,Lira C,Byung-Ki L,et al..Free Trade Agreemen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Role of Endogeneity and Dynamics[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16,(1):176-201.
[10]? Neary J.P.Trade cos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9,(2):207-218.
[11]? G?觟rg H.Analysing foreign market entry-The choice between greenfield investment and acquisi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00,(3):165-181.
[12]? Tekin-Koru A.Asymmetric effects of trade costs on entry modes:Firm level evidence[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2):277-294.
[13]? 杜凱,周勤.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貿易壁壘誘發的跨越行為[J].南開經濟研究,2010,(2):44-63.
[14]? 徐世騰.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中的貿易保護因素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1,(7).
[15]? 李建萍,張乃麗.貿易摩擦與異質性企業的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選擇——基于山東省企業層面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4,(5).
[16]? 張相偉,龍小寧.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具有跨越貿易壁壘的動機嗎[J].國際貿易問題,2018,(1).
[17]? 盧進勇,鄭玉坤.化解反傾銷困局——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與應對反傾銷[J].國際貿易,2004,(3).
[18]? 沈國兵.美國對華反傾銷對中國內向和外向FDI的影響[J].財貿經濟,2011,(9):63-70.
[19]? René Belderbos.Antidumping and foreign divestment:Japanese electronics multinationals in the EU[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3,(1):131-160.
[20]? 戴翔.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生產率悖論及其解釋——基于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3,(2):44-59.
[21]? 張元釗.東道國人類發展水平、政治風險與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基于面板T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J].投資研究,2017,(4):105-119.
[22]? 藍天,毛明月.國際緣何對華反傾銷?——基于面板負二項回歸的多樣化動因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9,(2):27-43.
[23]? 楊連星,劉曉光.反傾銷如何影響了對外直接投資的二元邊際[J].金融研究,2017,(12):64-79.
[24]? Brandt L.,Biesebroeck J.V.,Zhang Y.Creative accounting or creative destruction?Firm-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2):351.
[25]? 孫文莉,伍曉光.匯率、貿易壁壘與企業“誘發性”對外投資決策[J].財貿研究,2012,(2):67-75.
[26]? 王文珍,李平.要素市場扭曲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18,(9):79-94.
[27]? Smith A.Strategic Investment,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rade Policy[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7,(1-2):89-96.
[28]? Campa J.,Donnenfeld S.,Weber S.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3):36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