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鋒
摘 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征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市民的文化素質跟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有很大關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明的需求 也日益增長,為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因此,城市書房的建設打造了居民身邊的圖書館,更好的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氛圍。
關鍵詞:城市書房;洛陽;理論及實踐思考
1 城市書房建設的背景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征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非常燦爛的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文化大家,這是當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了中華輝煌的歷史,也閃爍著時代的光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彰顯了中華民族不甘困苦、不畏強暴、奮發有為的高貴品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眾文化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價值準則。
2 城市書房建設的理論依據
城市書房建設的理論依據基于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基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要求。
1)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制定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及標準實施指導意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按照標準科學測算所需經費,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落實保障當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中央和省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老少邊窮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資金予以補助,同時,對績效評價結果優良的地區予以獎勵。縣級以上各級政府安排資金,面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
2)洛陽市從2012年開始,全面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下發了《洛陽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實施方案》,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要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二是要進一步健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體系,三是要建立完善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支撐體系,四是要盡快形成科學合理、推動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保障體系。
3)2017年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著眼于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保障、著眼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著眼于增強城市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河洛書苑”城市書房,打造15分鐘“文化閱讀圈”,推動書香洛陽建設。截至目前,洛陽市已建成并面向公眾開放的“河洛書苑”城市書房共計164座,座席數超過7500個,總藏書量67萬余冊,城市書房覆蓋各縣市區。
3 洛陽市城市書房建設的實踐
近年來,洛陽市以推動全民閱讀構建“書香洛陽”為己任,不斷深化“讀者至上、服務第一”工作理念,加快推進我市城市書房建設工作,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創新服務載體,提升服務質量,拓展服務功能,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3.1 廣泛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
以讀者活動為載體,打造讀者服務品牌,精心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定期制定讀者活動安排,在圖書館網站及媒體上進行宣傳報道。所開展的中原大講堂-洛圖講壇、洛圖親子教育大課堂、洛圖夢想影院和洛圖讀者沙龍品牌讀者活動深受讀者歡迎,社會效果良好。利用雙節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4.23世界讀書日和全市公共圖書館牡丹文化節活動,制作了32個洛陽歷史文化名人展板,舉辦了“共和國之戀”經典詩文朗誦音樂會,策劃組織了全市圖書館(含城市書房)服務宣傳周活動,集中宣傳了《公共圖書館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與市電視臺合作錄制8期“書香洛陽”讀書日之蘭臺讀書會活動,也指導九縣六區圖書館舉辦同一主題的讀書會活動。在第31屆全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期間,舉辦了《優秀精品圖書展》,展出國學經典、中外經典名著、獲獎及熱門暢銷圖書500余種近千冊。
3.2 加快城市書房建設提升工作,全力打造書香洛陽
積極推進“書香洛陽”建設,通過完善服務場所、創新運營模式,加快構建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致力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將城市書房建設工作列入全市重點民生實事強力推進,與機場、高鐵站、部分商場和醫院合作共建河洛書苑閱讀服務處10處,進一步推進全市閱讀服務全覆蓋建設。同時,建設“城市書房”視頻安全監控信號傳輸專線,將座城市書房安全監控視頻通過專線接入監控中心,進行統一安全監控,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移動終端實現遠程監控,保障城市書房運行安全。
3.3 古籍保護與推廣工作取得新進展
開展館藏珍貴古籍全文數據庫建設工作。繼續推進具有當代工業遺產文獻搶救的性質的數字推廣工程專題資源項目《影像與記憶:洛陽工業遺產檔案》建設工作。承建政府公開信息數據庫全部通過國圖驗收,開展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專題資源建設河南省唯一入選項目《史跡詩韻:洛陽隋唐大運河》數據庫建設工作。對館藏珍貴古籍進行數字化處理,開展館藏珍貴古籍全文數據庫建設工作,今年完成近7萬拍古籍書影并對外發布。開展北宋文學家李格非《洛陽名園記》研究與宣傳專項活動。
3.4 做好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工作,滿足讀者閱讀需求
在增加紙質閱讀資源的同時,努力增加數字資源的供給和服務。目前自建數字資源包括有:洛陽政府公開信息、洛陽牡丹文獻中心、洛陽歷史名人數據庫、洛陽尋根文化數據庫4種;外購數據庫包括有:中國知網數據庫、人大復印資料數據庫、博看期刊數據庫等9種;外文數據庫包括有:DOAJ、劍橋大學電子期刊回溯庫、Emerald全文期刊回溯庫3種。
4 小結
做好城市書房的規劃、建設、管理,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政策體系。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將公共文化建設納入目標管理體系,與其它重要工作一同部署,同步考核、獎懲管理。出臺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為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供明確的目標要求和科學的引領指導。
要加大公共文化建設投入,進一步加強公共財政投入。確保每年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專項基金,用于已建公共服務體系硬件的維護和設備的更新換代。建立多渠道文化投融資體系,推行文化招商。
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拓展市縣級文化機構服務功能,將市縣級的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文化館及文化設施的開放和服務能力向沒有建村級文化服務中心的行政村拓展。加強公共文化與科學技術的聯動,建立公共文化資源庫。加強對公共文化設施的監督,不斷提高現有場所設施的利用率和共享率。創新服務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要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出臺公共文化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計劃,配套引進急需型公共文化建設人才“綠色通道”細則。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繼續招募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到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彌補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