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
摘 要:文章以山西省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旅游專架為研究對象,結合山西省情和館藏資源現狀探討了關于旅游文獻專題閱覽的書目擴充思路。
關鍵詞:旅游文獻;專架;地方文獻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黃月玲和翟麗蓉主編的《旅游學概論》里有這樣一個概念: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指以旅游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的旅游活動的集合。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跡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都可以稱之為文化旅游。
發展文化旅游,可以弘揚歷史文化、現代文化、民俗文化、道德倫理文化四個層面的文化。在2019年文旅融合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文化旅游必然是當今以及未來旅游的一個重要風向,旅游的概念也滲透在了許多領域里,作為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公共圖書館在其中發揮著指南針和風向標的作用。其中作為公共圖書館的特色館藏部門的地方文獻,在打造文化品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現代文化方向上都承擔著重要職能。
1 我館旅游文獻現狀
山西省圖書館地方文獻圖書閱覽室自2016年設立專架以來,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山西省圖書館地方文獻圖書閱覽室有方志、閻錫山、傅山 、村志、旅游、家譜、考古文獻等幾個專題書架。筆者作為地方文獻圖書閱覽室的一線工作者,深切地體會到專題閱讀為讀者的閱讀或者研究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其中,旅游專架陳列的書目以社科K 類為主,作為宣傳省內特色文化的綜合書架略顯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涵蓋面狹窄
現代旅游學是一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以及科技等領域的綜合性學科。許多同仁已探討了中圖法關于旅游文獻的分類問題,即旅游經濟和游記已然不能代表旅游學整個學科的所有分支。我館的專架僅僅包含了K9類目下的子集,這顯然是不符合現代旅游學的發展,也難以發揮旅游專架的價值。
1.2 地方特色不突出
首先回顧下地方文獻的概念。地方文獻是指記錄有某一地方知識的一切載體,它包括一個地方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俗、特產、人物、名勝古跡等,它是了解與研究地方狀況的重要文獻依據。
我館設立旅游專架的目的之一正是從煙波浩渺的書籍中選擇一部分幫助讀者快速準確地了解山西特色,然而現有的陳列方式不能很好地將一些典型的山西特色體現出來。
1.3 書目更新滯后
山西作為一個文化大省,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色,又有現代文化的浸潤。保持傳統文化傳承的同時也要跟隨時代的腳步發掘時代的特色。現有的專架并沒有保持動態調整,這將不利于讀者持續保持閱讀熱情。
2 山西的旅游資源特點
結合館藏和我省歷史及省情來看,山西的旅游資源堪稱山西的一部文化大典。現將其特點概括如下:
2.1 歷史悠久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這樣的說法:“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遠古神話中比如女媧的傳說遺跡——洪洞趙城鎮侯村女媧陵等,后羿射日之地——屯留老爺山,舊石器文化遺址300多處如丁村遺址等。
2.2 涵蓋地域廣
北起大同南至運城,西有呂梁東到太行,旅游景區遍布省內各區縣。大到省會太原市內的雙塔寺、蒙山,小到遠離塵囂的蘆芽山懸空村。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歷史,在這片土地上都盛開著絢爛的花。
2.3 種類繁多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獨特的地貌和氣候特征造就了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境內有兩條南北走向的山脈:東部的太行山脈和西部的呂梁山脈。比較有名的山有五岳之北岳恒山、五鎮之一中鎮霍山和佛教圣地五臺山、道教圣地北武當山等。山西境內有河流1000多條,水域泉源景觀著名的有黃河壺口瀑布、娘子關瀑布以及朔州神頭泉、頓村溫泉等,有忻州禹王洞、管涔山萬年冰洞等百余處石灰巖溶洞。山西已建有以森林珍稀動植物類型為主的自然保護區39個如歷山、龐泉溝等,另有古建筑18000多處,160多處古代石窟和石雕遺址,彩塑12712尊,高品質壁畫高達25000平方米。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晉劇、平遙推光漆、上黨梆子等。古戰場、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比如“長平之戰”古遺址、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遺址等多處。
3 關于旅游文獻專架的整改建議
有效利用山西省旅游資源,對省館的館藏文獻進行二次加工,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關于如何開展工作,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希望能拋磚引玉。
如果打破中圖法的現有排列方式去填充旅游文獻專架,容易造成館藏混亂,讀者和館員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應當設立旅游書目發布在官網或者在閱覽室陳列供讀者參考翻閱。具體的方法
如下:
3.1 建立一個以地方特色為中心的旅游文獻庫
以藝術類書目為例,在J的條目下分門別類找出具有地方代表性的藝術家的作品:如國畫作品《董壽平書畫集》、攝影作品《太原牡丹》、書法作品《品讀三晉》等。其中《董壽平書畫集》的作者是山西籍人,但其作品的內容未必與山西有關。《太原牡丹》的作者羅德溥是山西籍人,其作品內容涉及山西。《品讀三晉》的作者鄭曉華是非山西籍人,但其作品的內容也來源于山西。此三類作者籍貫與作品內容的關系也應當作為旅游文獻書目制作考慮的因素。建立旅游文獻庫就是要打破館藏物理空間的壁壘,跨部門跨區域多方聯動合作。
3.2 利用新媒體向讀者進行旅游文獻的推介
館員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制作旅游文獻的特色書目,根據時事熱點、讀者留言和建議調整推介方向和內容。比如,選擇文學作為一個切入點,選取山西各地作家的作品羅列成書目。或者利用短視頻平臺如抖音等網站制作發布動態聲像版的旅游文獻展覽,主動向讀者輸出興趣點,讓讀者關注旅游文獻,關注山西文化。
制作旅游文獻書目從廣義上講是宣傳地方特色、弘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通過整理文獻探索發現我省的文化特色、加以宣傳利用,和讀者一起完成一次文化旅游的體驗,是旅游文獻專架類目擴充的意義所在,也是地方文獻的工作基本點。
參考文獻
[1]劉薇.旅游文獻歸類研究[J].理論研究,2008(7):38.
[2]劉莉.對西北地區旅游文獻開發的思考[J].甘肅高師學報.Vol.7No.3(2002):129-134.
[3]黃月玲.翟麗蓉.旅游學概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56-57.
[4]籍振芳.山西省精品旅游地圖冊[M].2版.山東: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11:004-005.
[5]朱祖希.美麗山西[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