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SPOC的“五學六位”教學模式是將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互動學習結合為一體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通過“五學六位”相關教學模式改革理論基礎的研究得出“五學六位”的內涵,“五學六位”是基于SPOC的時間—空間—學習形式三種立體結構關系中的流程進行創新,保證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同時能夠創造性應用。
關鍵詞:SPOC;五學六位;流程創新
基金項目:2020年湖南科技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五學—六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念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XKYJ2020035)。
隨著數字化網絡與信息技術工具的普及,推動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發展,高校中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課程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將線下教學與在線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是時代發展與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所在。為更好實現線上教學與在線網絡教學的結合,一些適應于線上線下教學的教學模式研究勢在必行,研究基于SPOC在線網絡平臺與線下教學一體的“五學六位”教學模式。
1 “五學六位”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基礎
1.1 SPOC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小眾私密在線課程”[1]。SPOC的概念是相對與MOOC的大量和開放而言的,具有小眾和私密特點的SPOC更便于與線下教學一體,SPOC在線課程平臺的發展為更好地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提供了可能。
1.2 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本質在于重新思考和重新設計教與學的關系”[2]。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3]。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在線學習和面對面學習、信息化教學學習與書本教學學習、課下學習與課堂學習、單獨學習與小組配合學習等跨時間空間與學習形式等立體式的混合。
1.3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將原來的課堂結構安排進行翻轉。其基本思路是: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4]。
1.4 互動學習
互動學習是多重溝通的教學方式,以往的教學更多的是老師進行知識點的講授學生進行記憶,是一種學生向老師學習的單向學習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被動,缺乏主動思考甚至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應該將單向學習方式進行擴充,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師生與網絡社會資源之間等立體多重維度的學習互動。
2 “五學六位”教學模式的內涵
基于以上教學理論的研究,基于SPOC的“五學六位”是將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互動學習結合為一體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五學六位”分為“五學”SPOC的線上教學模式和“六位”線下教學模式兩種教學模式,其中“五學”包括“導學、自學、督學、互學、輔學”;“六位”包括“賞、教、學、做、創、評”。教師以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到傳統課堂之中,推動多重學習互動。“五學六位”教學模式的是線上學習線下討論,線上注重的是知識點的講解,而線下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
3 “五學六位”流程創新
基于SPOC的時間—空間—學習形式的三維結構具體來看“五學六位”流程創新之處。從時間維度上看,教學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初步學習階段、深入學習階段以及應用創新階段。從學習形式上看,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從空間維度上看,混合式學習總是將“網上”(SPOC路徑)與“網下”(傳統課路徑)有機地組合起來[5]。三者緊密相連相互促進。根據時間維度(教學進程)詳細介紹五學六位流程創新之處。
3.1 初步學習階段
對知識點的了解掌握,此階段對應的是線上“五學”部分,包括“導學、自學、督學、互學、輔學”,學習者首先利用spoc平臺引導學習進入導學部分,對課程有個宏觀地了解。根據平臺上老師發布的教學視頻進入自學部分,初步學習掌握課程基本知識點,嘗試理解核心知識。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老師會在平臺中設定相應的測試題、問答題與討論題,同時也是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起到督促學習的效果,教師通過分析測試題、問答題與討論題學生回答情況,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學生初步學習階段學習情況,調整后期的教學內容、目標和方式。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可以進入互學階段,學生利用課程平臺或者QQ班級群微信群等信息化交流工具與教師或者同學進行交流,線上交流還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記載,留在課堂上進行面對面交流解答。在視頻制作中加入彈幕這種互動形式,輔助學生把握視頻重點部分,同時spoc平臺上的相關視頻資料、網絡上的相關學習資料,以及我們自建微信公眾號環藝資料庫——環藝COOL等網絡資源都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輔助的作用。
3.2 深入學習階段
對知識點的理解性掌握,此階段對應的是線下“六位”中的“賞、教、學、做”的教學安排。在課前根據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進行分層互助分組,課上可以由圖紙案例或實體案例的賞析,設定情境或者問題帶領同學們進入任務情境,完成賞的教學部分,也可以賞析點評學生課前線上課程的學習繪制作業,歸納作業中出現的常見問題。老師將學生在初步學習階段出現的問題或難點部分進行重點講解,并針對一些難點加入自制動畫模型講解和示范性拆解式操作演示,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制作出思維導圖、概念地圖或者完成操作等方式進行知識點理解性掌握,教師現場進行輔導和答疑協助學生,以及在課下師生共同整理出在線測試錯題集案例冊。
3.3 應用創新階段
對知識點的創造性運用,此階段對應的是“六位”中的“創、評”的教學安排。給出真實生活情境來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與理解的知識創造協同作業,現場研討,成果展示。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擴充第二課堂。評定部分不僅局限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組與組之間、組成員之間等不同形式生對生的評價、本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專業實習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等多種評價之和。
4 小結
“五學六位”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學習形式的三維結構進行創新,擴寬學生學習時間、空間和學習形式三維結構。有助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主動學習的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同時能夠創造性應用。
參考文獻
[1][5]賀斌,曹陽.SPOC: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5(03):22-29.
[2]王文靜.中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學為導向"綜合型課堂教學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8-24.
[3]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4]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1):79-85.
作者簡介
樹一幟(1990-),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助教,湖南科技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