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師語言行為是通過向幼兒傳達指令,按照自己的意圖行動的行為。幼師的語言行為不僅是幼兒語言教育中開展教學的工具,更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和激發語言學習潛力的引導者。首先,本文從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師能力以及幼兒園管理制度三個方面剖析了幼兒教師言語行為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幼兒教師在言語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完善幼兒教師選聘體系,以及幼兒園師生管理體系方面提出提升幼兒教師言語行為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教育;教師言語;幼兒教師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倡導要發展幼兒教育,如《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以及培養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明確指出要把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放在重要位置。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支持者等多重角色,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影響者。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能夠和幼兒有效溝通的語言能力更是必不可少。教師的語言能力是指導幼兒行動的指令,更是幼兒語言學習能力的重要獲得途徑。因此,高質量的教師語言行為直接影響到幼兒語言教育的質量。
1 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1.1 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存在的問題
由于國家對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幼兒教師的質量及師德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的言語行為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在幼兒語言教育中,還是以傳統的單主體為主。即主要是教師單方面輸出語言,缺乏與幼兒的互動,幼兒的語言輸入與吸收效果有待檢驗[1];二是語言教育形式單一。即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應設置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盡量以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方式教學,引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三是幼兒教師的語言教學缺乏針對性。因材施教的語言教學方式使得幼兒更易接受,并容易應用到現實生活場景;四是教師對幼兒語言學習的掌控過度。即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會明確告訴孩子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2 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1)教師教學態度的影響。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在很多幼兒園中,教師的大部分工作基本都是重復性工作,很多幼師褪去了剛從事工作時的熱情之后,對于單調枯燥的工作會表現出厭煩的情緒,以至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會隨著社會發展和學生所處的環境進行創新,更談不上因材施教。此外,幼兒比年長的學生需要更多的耐心,所以需要幼師不厭其煩地對待每一屆幼兒。因此,教師對待幼兒教育的態度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能否調動幼兒在語言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興趣的培養。
2)受教師教學能力的限制。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幼師,除了教學態度之外,良好的教學能力至關重要。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會限制幼兒的語言學習潛力。現如今,我國的幼兒園選聘教師時,門檻比較低。包括對學歷要求低,一般學校大專以上學歷即可,并且招聘時,對職業素養無法進行準確的評估。因此,這些因素都導致幼師能力較弱,無法為幼兒的語言學習開發創新性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的語言學習。
3)外部環境的影響。除了幼師自身的因素以外,其他的外部環境都是影響教師言語行為的重要因素,如家長對孩子語言學習的教育觀念、幼兒園管理者的教育思想,以及國家對于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的規范等方面。幼兒在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中,也會受到熏陶,在與學校和老師的交流中,提出創新性的問題,從而引導幼師給幼兒拓展知識面,同時也在學習更多的知識,能夠為幼兒答疑解惑。幼兒園管理者不同的管理方式對于教師的言語行為具有指導作用,比如幼師的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直接影響了幼師的言語行為。此外,國家的政策作為指導方針,老師的言語行為必須要遵從國家的總體要求。
2 提高幼兒教師言語行為質量的對策
2.1 引導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首先,在國家層面,應頒布相應的教師師德、師風管理辦法和法規,凈化整個教育宏觀環境,杜絕教育界的不良風尚,明確規定幼兒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職業素養,在法律層面上強制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2];其次,在教師層面,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本著對每個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己任,將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和學習的促進者,對幼兒教學工作有足夠的耐心,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具有創新性,注重教學中和幼兒的互動和向雙主體教學模式轉變。
2.2 建立完善的幼兒教師選聘體系
在某種程度上,完善的幼兒教師選聘體系,可以從根本緩解教師言語行為問題。首先,幼兒園在教師選聘過程中,要選擇接受過正規師范教育經歷或者有學前教育經驗的幼師,保證師資隊伍的質量[3];其次,要組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教師培訓。教師培訓有助于教師不斷接受新的教育方法、獲取教育經驗,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最后,讓教師參與到幼兒園言語學習的課程開發中去。不僅可以讓教師不斷保持創新性,還可以在課程開發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真正切實可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
2.3 建立合理的幼兒園師生管理體系
幼兒園的師生管理制度直接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方向和幼兒的學習目標。首先,幼兒園應建立以學生有效學習為主要目標的教師考核體系。教師的考核標準要以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主要目標,不搞形式主義。其次,設置靈活的教師考核方式。給教師更多的自由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能夠讓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拘泥于學校的規章制度[4]。最后,制定合理的學生考核體系。幼兒時期是語言學習的啟迪和萌芽階段,學校應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語言學習天賦,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充分挖掘幼兒的語言學習天賦。
3 結論
近年來,幼兒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幼兒的語言教育更是影響幼兒教育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的言語行為不僅直接影響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否能夠達到,最重要的是影響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與潛力。現階段,受幼師教學態度、幼兒園管理體系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等各方面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幼兒教師言語方面還存在著語言教學內容和形式單調、教育主體單一、語言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教師對幼兒語言學習的掌控過度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引導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建立完善的幼兒教師選聘體系,以及建立合理的幼兒園師生管理體系,共同努力為幼兒的語言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張芳芳.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言語行為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2]路寧.試論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的言語行為[J].才智,2016(22):159.
[3]賈夢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問題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148-149.
[4]蔣曉莉.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言語行為研究[J].漢字文化,2018(07):122-123.
作者簡介
涂琳(1979-),女,漢族,湖北孝感人,碩士,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