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玲
摘 要:今年全國各個高校大面積展開網絡教學,盡管教師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學習者對于網絡學習效果的認可度并不高。因而,作者通過問卷及訪談的方式對紅河學院132名學習者進行了調查,試圖找出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以及改進教學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網絡學習有效性;學習者視野;改進方式與策略
高校在今年上半年大規模實施線上教學,很多網絡學習輔助工具及混合式/線上教學模式在短期內得以推廣及大規模運用。但是我們發現,盡管目前網絡學習工具及學習模式已經推廣多年且相對成熟,學習者對于網絡學習的效果依然褒貶不一。因此,我們以紅河學院為例,對網絡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受試對象
紅河學院鼓勵教師使用以學習通為主,QQ課堂,釘釘等工具為輔,錄播、直播、自主學習等方式進行在線教學。我們選擇了紅河學院132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對其網絡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找出學習者對于網絡學習效度的認可度、以及其他觀點和
看法。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及訪談的形式展開。問卷調查以李克特七級量表為工具進行調查,得分從1分到7分。平均分6.5到7分表示非常同意,5.5-6.49表示同意,4.5-5.49表示稍微同意,3.5-4.49表示普通,2.5-3.49表示稍微不同意,1.5-2.49表示不同意,1.0-1.49表示非常不同意。具體包含以下信息:第一部分基本信息是此次要調查的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專業等。第二部分由6個維度的問卷題目組成,包括:在線學習是否能提升學習成績及學習能力;學習者對于網絡學習參與程度如何;外部學習環境中人的因素對于學習者的影響程度;外部學習環境中輔助學習工具對于學習者的支持程度;學習者對于學習過程的滿意程度;學習者對于網絡學習推薦的意愿程度。訪談部分要求學生說出具體滿意或者不滿意的教學模式、課程及原因。
2 問卷調查的討論與分析
2.1 在線學習是否能提升學習成績及學習能力
維度1包括五個問題:我發現直播課、慕課(MOOC)以及在線答疑、交流等學習形式,對我的學習很有用(M=2.97,SD=1.24);在線學習能讓我更快地完成學習任務。(M=3.31,SD=1.45);在線學習能提高我的學習效率(M=3.63,SD=1.36);在線學習會增加我在學習方面獲得更好成績的機會(M=3.49,SD=1.37);在線學習能夠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比如拓寬知識面、提升交流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等(M=3.25,SD=1.31)。
總體而言,學生并不認為在線學習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及學習能力。僅有“在線學習能提高我的學習效率”方面表達了中立意見,但是在在線學習形式、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的效率優劣、在線學習帶來的成績提升、在線學習對于綜合能力的提升方面都表現出負面評價。
2.2 學習者的網絡學習參與度
維度2包括六個問題: 我能夠根據要求登陸學習平臺學習(M=2.09,SD=1.11);我能夠按教師要求,安裝學習所需APP,參加在線學習(M=1.92,SD=1.01);我能夠準確理解教師在教學視頻或直播中提出的學習要求(M=2.48,SD=1.14);我能夠自律,確保在線學習時間并專心聽課(M=2.83,SD=1.18 );我能按時完成每周學習任務(M=2.33,SD=1.19);在線學習對我來說很容易(M=3.55,SD=1.37)。
學習者在網絡學習中的參與度明顯不足,大部分數據在1.5-2.49之間,表示明確地不贊同。僅僅只有“在線學習對我來說很容易”一項得分3.55,說明學習任務的難度總體而言不大。
2.3 外部環境中的人對于學習者的動機影響
Dornyei(2002)把學習動機分為語言層面,學習者層面和學習環境層面。維度3主要考察了語言學習環境層面中人對于學習者的動機影響程度。
維度3包括六個問題:我身邊的同學都參加在線學習(M=2.05,SD=1.10);很重要的人(如:教師、父母)認為我該參加在線學習(M=2.25,SD=1.14);正常開學延誤,我覺得應該在線學習(M=2.11,SD=1.16);學校要求在線學習(M=2.08,SD=1.00);老師鼓勵學生在線學習(M=2.21,SD=1.19);學校鼓勵學生在線學習(M=2.16,SD=1.12 )。
本部分的6個問題得分均在1.5-2.49,說明語言學習環境中的人對于被調查對象的驅動力不強。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家中學習缺乏學校和老師的統一監管,加之學習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因而感覺自己沒有正向學習動機驅動。
2.4 外部環境支持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維度4包含九個問題:我所處的學習場所有較好的手機4G/5G信號(M=2.58,SD=1.44);我具備開展在線學習的硬件條件(如足夠流量的智能手機或可上網的電腦或pad)(M=2.95,SD=1.64);我掌握在線學習的方法和策略(M=3.12,SD=1.33);我能夠綜合利用線上和線下學習資源,開展在線學習(M=2.96,SD=1.24);直播或錄播的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的效果一樣的,或更好(M=3.54,SD=1.52);任課教師能為學生解答在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M=2.33,SD=1.12);學校能為學生的在線學習提供幫助(M=2.59,SD=1.19);在線學習更側重評價學生的平時學習表現;教師把學生在其他平臺上學習獲得的成績納入課程成績(M=2.67,SD=1.27)。
和前一個板塊的數據相比,我們發現,學習者對于學習環境支持的滿意程度略高于對人的滿意程度。在“直播或錄播的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的效果一樣的,或更好”一項中,學生表達了相對中立的態度,說明相對而言,學生認為在線教學效果與線下教學效果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任課教師能為學生解答在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欄中,學生表達了普遍不同意的觀點,這說明,網絡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未能及時答疑解惑。
2.5 學習者對于在線學習單一因素的滿意度
維度5包含八個問題:我對在線學習的總體滿意程度(M=2.84,SD=1.19);我對直播教學軟件的滿意程度(M=2.92,SD=1.17);我對在線教學平臺(學習通)功能和運行速度的滿意程度(M=3.08,SD=1.44);我對教師課前組織(通知、導學等)的滿意程度(M=2.55,SD=1.09);我對教師課中開展的各類教學活動(簽到、講授、提問、討論等)的滿意程度(M=1.09,SD=1.07);我對教師的課后輔導的滿意程度(M=2.47,SD=1.09);我對教師提供的在線學習資源(教學視頻、教學PPT、其他文檔材料)的滿意程度(M=2.43,SD=1.04);我對學校開展在線學習政策支持的滿意程度(M=2.58,SD=1.19)。
本部分中大部分問題的答案集中在2.5-3.49,即稍微不滿意。但是“我對教師的課后輔導滿意程度”一項學生表達了明確的不滿意(M=2.47),“我對教師課后開展的各類教學活動的滿意程度”一項學生表達了非常不滿意(M=1.09)。這說明大部分教師的課后輔導沒有到位,并且教師并沒有有效地運用網絡手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2.6 分享或繼續網絡學習的意愿
維度6包含6個問題:我愿意聽直播課(M=2.68,SD=1.34);我愿意觀看教學視頻、閱讀學習內容(M=2.55,SD=1.24);我愿意參加在線學習的主題討論活動、課堂作業(M=2.56,SD=1.22);我愿意參加作業互評活動(M=2.70,SD=1.18);與線下教學相比,在直播過教學中我更喜歡發言(M=3.27,SD=1.54);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優先考慮在線學習(M=3.66,SD=1.68);我會向周圍的人推薦在線學習的相關知識和資源(M=2.74,SD=1.24)。
本部分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習者對于繼續以網絡學習作為唯一學習方式的意愿不強,但是他們通過此次網絡學習也發現網絡學習的好處,在“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優先考慮在線學習”一項中(M=3.66),學生表達了相對中立的觀點,說明學習者有可能以后以網絡結合線下的方式實現學習。
3 訪談部分的討論和分析
訪談部分以開放性問題的方式,要求學生羅列自己喜歡/不喜歡的教學方式、學習工具、課型并闡述原因。
訪談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更喜歡以直播的方式進行學習,原因是這種教學方式與線下教學方式最為接近,學習者不需要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即可快速進入狀態;學生最不喜歡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先給學習材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后完成相關習題后再進行講解的模式,原因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很多習題以外的問題,然而教師沒有充裕的時間為每一個同學答疑解惑。對于錄播的形式,大部分同學褒貶不易,有同學表示,錄播可以方便學習者反復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然而,也有學生表示,因為錄播可以反復觀看,所以在學習時沒有緊迫感,容易分心。這也說明,網絡學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結語
盡管對網絡教學工具和網絡學習模式的研究已經持續數年,但是當本次網絡教學要求所有課程線上教學時,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表現出不適應性,在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對于學習效果、學習環境、學習工具的認可度以負面及中立態度居多。結合問卷與訪談的結果,我們也發現,在進行網絡教學設計時,大部分教師是把平時線下課程的模式照搬到網上,但是由于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教師無法第一時間知曉學生的疑惑并針對性答疑,因此,也造成了學習者對網絡學習的負面感觀。部分老師嘗試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先自主學習后再進行講解,然而,學生卻普遍認為這種方式耗時耗力、教師講解時間不足,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綜上,我們認為,網絡學習不等同于線下教學的網絡版,由于監管方式不同,不建議以直播的形式之間將課堂活動照搬到網上,而應該有效利用學習工具,用PBL,討論等方式支持線上教學;對于實施翻轉課堂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的老師,我們建議,精簡教學知識點,不要把流水賬一樣的學習內容直接放給學生學習,加強學習前的引導和學習后的反饋。
參考文獻
[1]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Dornyei, Z.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2]秦曉晴.動機理論研究及其對外語學習的意義[J].外語研究,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