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喜澤


王俊
1966年9月出生于四川資中。大學本科畢業,獲工士學位。1996年畢業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研究班,師從謝季筠先生。現為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成都市政協書畫院畫師。曾參加2009年“錦城墨韻”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成都書法大展;2011年成都“千件藝術品進千家”大型公益活動作品展;2016“翰墨托起共同的夢”深化互動,助推發展七地書法聯展。
今晨,夜雨連綿,涼爽恰好,最宜幸事,為藝作文,更是良辰。泡好一杯茶,啜上一小口,神清氣爽。打開手機,瀏覽王俊兄發來的圖片,為王俊兄之托作一小文做準備??粗粠瑤髌?,與王俊兄相識的情景浮現在前。
與王俊兄從單位同事,到函大同學,同門師兄,再到同街鄰居,相識二十多年,真是緣分。書法藝術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是國粹,書法藝術的創作分專業和業余兩種。從古至今,如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大家,都是業余愛好。王俊兄有自己的事業,當屬后者。書法創作無論專業還是業余,都合理地存在。如果它是一種職業,只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如果是一種業余的愛好,而非主業,只是一種娛樂的方式而已。王俊兄對此看得開,放得下,擺正位置,故此對待書法是一種淡人淡出態度。參展也罷獲獎也罷,重在參與,不刻意去追求。學習書法目的無非有幾種:一、當成職業,吃飯的“家伙”;二、修身養性,調節情緒,純娛樂;三、當成閑事,消磨時日。王俊兄有自己的事業,當屬業余修身養性之列。他的主業乃印刷業平面設計公司經理,印刷業與書法不無關系,傳統書法與現代平面設計結合有助于書籍設計的品質。從他自主創業進入印刷業十多年來,應客戶要求,先后設計出版過幾十本書畫集,在書畫圈內結識了眾多的朋友。他對書法的愛好,一方面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另一方面更助于事業的開展與提升。從書法的美學中體會到設計的格調,與書法朋友們的結識和交往過程中擴展了他的業務。
王俊兄從大學開始喜歡書法,工作后,從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成都翰林書畫學院)到四川大學書法篆刻證書班創作課的學習,再到謝季筠書法工作室研修,幾十年來對書法一直保持著濃烈的興趣,即便是在生活極度困難時,也不改初心,執著追求。
書法藝術水平勿論高低,只要在學習與創作中,得到愉悅與快樂,即達目的。院校書法的學習過程,一般是普學,然后專攻。王俊兄多年的書法學習過程中,先遍學諸體,后專攻隸書、行書。在這兩種書體上用功較勤。隸書以平整工穩的漢碑為宗,如《張遷》《史晨》《禮器》等,取其方整,端莊的結構。在用筆上穩健,結字內斂。行書取法顏真卿《爭座位帖》較多,得其自由變化的用筆,姿態飛揚的氣息,圓勁激越的筆勢。在研習顏真卿行書的同時,品讀謝無量的書法,體悟其中的情趣。謝師門的獨特筆法傳授與領悟,使其行書作品透出文人的情懷和雅趣。作品中枯濕濃淡的變化,枯筆與漲墨的結合,提按頓挫中凸顯輕重,沙筆見“筆”,這些都是其作品耐品讀與欣賞的元素。謝赫《畫品六法》是中國古代美術品評作品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其中第一法“氣韻生動”。每個字的筆畫間有氣韻相連,每個字之間有氣韻相接,氣韻貫通全篇,達到“氣韻生動”。書法作為傳統的藝術,“氣韻生動”何嘗不是書法好作品的評判標準之一呢,王俊書法作品雖然形制小品居多,卻能小中見大,有良好的氣韻,值得玩味。
王俊兄這些作品,內容大都是《菜根譚》選句,《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他對《菜根譚》的哲理情有所鐘,故淡泊明志的處世,不刻意爭名的修為,很少去參加各種書法展覽是其一貫風格。他常說我有自己的事情做,生存是第一要務。干好自己的事業,閑時玩弄些筆墨,調整調整自己的生活,足矣。是的,生活第一,閑情逸致第二。閑情逸致當不得飯吃,除非那些生活不愁的成功人士,把“玩”高雅化?,F實如此,容不得更多的人從事這精神生活的享受中,書法乃眾多藝術門類一種,只是娛樂的一種形式,不能刻意地將其拔高,貶低其它藝術。所有的藝術,娛樂自己的同睛能娛樂別人,是一種娛樂的升華。況且現代生活的多元化,娛樂方式千千萬萬,能選擇一種既能冶情又能傳承的娛樂方式,是一種境界,且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切磋書藝,合謀各種形式的展覽與展示,更是一件樂事。但愿王俊兄技道相攜,藝業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