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李珺



由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教師謝雨青、伍建紅、汪薇創作的舞蹈作品《寨水一方》在西部五省舞蹈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西部五省區藏族舞蹈展演”中榮獲“二等獎”,同時該作品還入選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舉辦的“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兩場大賽中,該作品都得到了評委的認可和肯定。
在創作手法上,編導以九寨溝為背景,以“水”為創作元素來展現九寨風情。在創作理念上,編導用寫意抒情的創作手法,展現出了藏族女子與水的親密關系和藏族人民對九寨水土的熱愛;同時用哈達般純潔、忠誠的心意來頌揚對祖國的熱愛,對新中國七十華誕的祝福。《寨水一方》所傳達的“飲水思源”之情質樸真誠,令人動容。
在《寨水一方》這部作品中,編導運用創新編排手段創作出獨特的造型之美、用藏族舞蹈呈現出極具流動性的動律之美、用張弛有度的群舞凸顯出細膩的情感之美、用天籟吟唱精準把控音樂節奏之美。這種多方法、多形式的創新運用,是民族舞蹈創作尤其是藏族舞創新中的重要一步。
一、編排精妙,調度合理
作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最為知名的舞蹈學院之一,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近幾年優秀作品倍出。學院專門組建教研團隊,成立教研小組.針對性的展開少數民族舞蹈類型的教學研究和創新創作,《寨水一方》便是課題研究的成果。
《寨水一方》由學院編導系、表演系老師謝雨青等擔任編導,學院18級王菁菁、袁玉潔等編導系和表演系22位同學擔任演員。
舞蹈共有三個部分。各部分表演層層遞進,主題也隨之升華:從空靈動人,到歡快喜人,最后直擊人心。
第一部分,燈光初亮,觀者凝神。映入觀眾眼簾的是一位藏族女人在“海子”(湖泊)捧水的畫面。群舞演員在舞臺上呈半圓形造型的畫面,代表的是深邃幽藍的“海子”;領舞身著玫紅色藏族服飾佇立在“海子”中間,天、人、水融為一體,展現藏族人民對九寨水土的崇敬。群舞演員緩慢揚起水袖,舞動的水袖猶如噴涌的泉水;女人彎身,將涌動的泉水深情的捧在手中置于胸口,用心感受流動的生命。
燈光和音樂隨之轉換,演員以圓圈的調度方式在舞臺中行進;水袖緩緩波動,如同汩汩泉水,徐徐而舞;演員在舞臺上形成高低錯落的造型,逐漸組成了九寨溝獨有的風景:五彩池。燈光也隨造型變化,以鵝黃、黛綠、赤褐、絳紅、翠碧五種燈光覆蓋演員;藏族女人行走在五彩池中,水袖造就的漣漪輕撫女人身體,五彩池也在這種流動中更加璀璨。
這一部分神秘悠揚,輕柔的開啟觀眾的內心,引領他們步入九寨溝的空靈世界。
第二部分,光彩交替,情緒漸起。演員們聚攏成方塊造型,音樂也變得明快有力;編導在這段創造性的采用長時間“顫膝”動律發展來凸顯瀑布的熱烈與磅礴。在快節奏的音樂之中,水袖向天空揚起;演員從舞臺后區向前區大步走來,行進動作采用了膝、腳、腰、胸、手、肩、頭、眼的統一配合和綜合運用,高低配合的動作,讓整個舞臺波濤起伏。水袖舞動造就的層次感,正是氣勢壯觀的諾日朗瀑布奏起的澎湃樂章。
藏族女人所爆發的生命力如同九寨溝瀑布般洶涌熱烈。藏族人民的情感顯露,更像是九寨瀑布的擬人化呈現。
第三部分,精巧靈動,直擊人心。編導在這一部分直抒胸臆,把藏族人民對生命的的敬畏和守望故土山水的信念,酣暢淋漓的抒發出來:水對人的養育之恩,人對水的感念之情。這種人水相交、情景共融的狀態,正是編導創作的核心所在。
編導在這部分中繼續創新,以藏族最為圣潔的哈達為表達對象,將“九寨之水”“九寨之情”合二為一,具象化為一條翠綠的哈達以是敬山川之水。作品收尾,群舞呈里外兩個包裹的大小圓圈,圓圈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方式轉動,如同藏傳佛教中神圣的轉經筒一般轉動;整部作品最讓人意料之外、也最高潮的部分在這時出現:在抖動的水袖之中,出現一條綠色哈達,綠色哈達被群舞演員從領舞演員手中牽出,跨過圓圈,延跨舞臺。
這條綠色哈達,已然突破了舞臺的桎梏,打破了觀眾與舞者的界限一一綠色哈達隨著舞者一起走進觀眾的內心,也讓觀眾走入“九寨之水”的內心。
二、手法創新,光彩奪人
整個作品以藍、綠色為主色調,這種直觀的色彩運用,更能讓觀眾切身的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燈光亮起,整個舞臺被藍色燈光覆蓋,舞蹈演員在舞臺上呈現的立體感撲面而來,展現的正是是九寨溝獨有的藍色“海子”。舞蹈節奏由靜入動,舞臺又呈現出翠綠、鵝黃、絳紅等不同色調,而這些色調正是九寨溝獨有的“五彩池”。
水袖的大量運用是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潔白的水袖在靜止中飽含深情,在流動中舒展活力。用延展柔順的肢體和水袖來呈現九寨溝“水”的柔美與律動,這種“人”“物”合一的結合,既展現了藏族人民醇厚樸實的生活哲學,也順應了“九寨之水”的活潑沉靜,止行有章。
流動的水和流動的人,構成了一幅九寨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優美圖景。
三、飲水思源,情真意切
2017年8月8日21時,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震中更位于九寨溝核心景區,一時九寨失色,華夏失色,但這并沒有難倒九寨溝各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之下,在九寨溝各族同胞的努力之下,短短一年時間,九寨溝便基本恢復原貌,美麗重現。
《寨水一方》傳遞出濃重的“飲水思源”之情。《寨水一方》以景答人、以舞動人、以情感人,由衷的表達了九寨溝藏族及各民族對黨和政府的感謝,這也是作品最為質樸之所在:以情祝福祖國之七十華誕,以舞書寫九寨之全新篇章!
編導創新的運用了水袖、哈達、轉經筒等藏族舞元素,賦予這些傳統符號以新意,同時編導結合時代特點,用細膩的編排手法和舞臺調度,展現了九寨溝藏族人民全新的情感狀態和精神面貌。
《寨水一方》以群舞為載體,以“九寨之水”為符號,做到了造型之美、動律之美、情感之美、節奏之美“四美”結合。《寨水一方》以水為媒,借水抒情,是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創新傳統藏族舞蹈的一次成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