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鶴霄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音樂教學在高職高專院校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在音樂教學中,器樂作品的欣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是音樂欣賞中必不可少的。通過民族器樂欣賞的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感受民族音樂的熏陶,提高藝術修養,增強民族自豪感,弘揚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所以,提高民族器樂欣賞課的課堂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民族器樂是音樂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作為歌唱、舞蹈、說唱和戲曲的伴奏,也常常作為獨立的形式在宴會、祭祀、慶典以及民間的各種各樣的習俗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環境影響
在當今社會,流行音樂成了重頭戲,傳播力度很大。在這種環境下的大學生對流行音樂很癡迷,而民族音樂的愛好者卻越來越少。他們也許對杰克遜、周杰倫等流行歌手夸夸其談,但卻沒聽過《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器樂作品,更不知創作者是何人,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沉思。很多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大多數喜歡流行音樂,很少接觸美聲、民族、民族音樂以及西方古典音樂等,更別說分析鑒賞樂曲的能力了。他們對某種音樂的偏愛,主要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可以說,從小到大,他們是伴隨著流行音樂長大的,所接觸的都是現代化的、節奏感強的并極具個性化的音樂,對其他的音樂風格是陌生的,所以很難進入,甚至有些抵觸。
2.自身素養的影響
學生的音樂素質都不高,大多沒有接觸過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就是有專門的音樂教材,也是重視度不夠,更別說效果了。中小學的音樂課無非就是唱歌、聽歌,說白了,音樂課只是一種擺設。另外,學校和家庭都給了孩子很大的升學壓力,從小學開始,就是整天的學習,課余還有一大堆的作業。音樂課基本上成了奢侈品。良好的音樂素養是多方面知識積累而成的,擁有較深的文化底蘊,才能夠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
民族器樂欣賞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是屬于選修課性質,學校、老師及學生都沒有足夠的重視,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開設課時少。學生的音樂素質不高,在短短的時間內,很難使他們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加之在課余接觸又少,所以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師資力量。通過了解發現,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師師資力量很薄弱,教師的專業單一,在教學中基本上是一專多用。比如,聲樂教師除了擔任自己的專業教學,還會兼任民族器樂欣賞的教學,音樂教師能多擔任幾門課固然好,但難免會應接不暇,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筆者所在的醫學院校為例,音樂對于醫療的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學校開設音樂課相對來說很晚,直到2006年才成立藝術教研室,開設了音樂選修課,但只有12學時,沒有固定的教材,也沒有固定的場所,并且都是晚上和周末上課,由于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所以學生上課的興致不高,也沒什么效果,形同虛設。在其他很多院校也都出現過這種情況,雖然成立了藝術教育機構,開設了音樂類選修課,但學校重視不夠,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無法得到提高。
筆者擔任高校音樂欣賞課已經9年了,在這幾年的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其中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對于中國民族器樂的欣賞用過多種教學思路,總結出一套提高教學效果的思路。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醫學院校,學生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了解甚少,而欣賞課的課時又很少,所以力求在最少的課時之內爭取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學會欣賞。具體的教學思路有以下幾點:
由于樂器種類較多,加之樂器音色變化較為豐富,結合學生學習特點,采用了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
1.視聽結合法
視聽結法就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使音樂和圖片融為一體,是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觀看類似的畫面,以加深記憶。比如在講解民族樂器嗩吶時,讓同學們觀看嗩吶的圖片,教師講解樂器特點及音色特點,并配上樂器的音色,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嗩吶的認識和了解。這種方法非常直觀,而且簡單易行。
2.對比欣賞法
對比欣賞法就是找出外觀相似,或音色相似,或演奏方法相似,或作品風格相似,將它們進行對比的一種欣賞方法。比如在欣賞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感興趣及加深記憶,就找出了流行歌曲《十面埋伏》,讓學生聆聽,聽完之后,通過對比進行分析。通過對比欣賞這種教學方法,加深了同學們對樂器基本知識及作品的記憶,從而達到了隨學隨會的課堂效果。
3.主題輔助欣賞法和分段欣賞法
欣賞器樂作品的難點,也就是如何欣賞器樂作品的內涵。這時候采用主題輔助欣賞法和分段欣賞法。樂曲的主題是音樂的精華,體現了樂曲的風格,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反復播放音樂的主題,讓學生聆聽吟唱,這種方法就是主題輔助欣賞法,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樂曲有很大的作用,熟悉了主題旋律,對作品的曲風也就掌握了。而分段欣賞在欣賞器樂作品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大部分樂曲可以劃分為幾個音樂片段,并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和內容,讓同學們一段一段地欣賞,然后再完整地欣賞,這樣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
除了以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講授法、興趣引入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音樂知識。
教學過程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過程,而學生的學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在學法指導時,可以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視唱重要音樂片段和大膽想象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視唱重要音樂片段,加深了同學們對樂曲的熟悉和記憶,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大膽想象這種方法很適合音樂作品的欣賞,因為藝術是沒有定格的,對于一首樂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大膽地說出音樂的表現內容,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日本教育家鈴木認為:“天賦不是天生固有的,音樂的耳朵可以在聽力訓練中得到,多練習就多出效果。音樂欣賞又是發展聽覺才能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通過多次欣賞,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和審美經驗。”
民族器樂作品非常多,在課堂上所講的樂曲是非常少的,所以要求學生掌握欣賞民族器樂作品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欣賞的方法。
1.欣賞全曲,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情感
對器樂作品進行完整的欣賞,欣賞后讓學生大膽想象樂曲所描繪的場景,各抒己見,使學生融入樂曲,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風格。之后再詳細地對作品進行分析,包括作者簡介、創作背景、曲式結構等。
2.結合視唱進行分段欣賞,熟悉每一主題的旋律和表現內容
如何欣賞和理解樂曲內容,這往往是難點。一首民族器樂作品,包含的內容很豐富,有民俗民間音樂的素材、有戲曲的素材等。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主題旋律,通過視唱熟悉每個主題,對學生來講是非常實用的,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音樂感覺,也培養了學生感受音樂和獨立欣賞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3.全曲欣賞,反復聆聽
課堂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聆聽的次數也是極少的,這就很難使同學們領會和體驗樂曲所具有的美。這就要求同學們在課余要主動聆聽、反復聆聽音樂作品,多給聽覺接觸音樂的機會,這樣就會收到良好的欣賞效果。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樂曲對學生的感染力,激發他們對器樂作品的興趣。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就在于多聽、反復聽。
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當然,這種能力還需要同學們進一步地鞏固和提高,不斷拓寬知識面,逐步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上面提到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等,在開展民族樂器欣賞課的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課堂教學中,還要以一種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再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環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這樣才能使課堂的氣氛不再單一和枯燥,才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更多的音樂知識。
在高職高專院校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從學生欣賞角度出發,將教學手段與器樂作品欣賞充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欣賞的興趣及民族自豪感,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以上是筆者在民族器樂教學中探索的一些教學方法,當然還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研究,為民族器樂教學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