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華山路小學 溫 嵐
虛構是文學的重要特性,而虛構來源于想象。想象力來源于作者對事物的獨特認知和對現實世界的另類感悟。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能夠組建出一個虛構但又充滿內在邏輯的世界。想象可以是超現實的,也可以是現實的,重要的是要敢于想象、大膽想象。就如同《三國演義》因為有很多奇妙的想象情節而比真實的歷史《三國志》更加受讀者歡迎。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習慣了教師布置題目、規定內容、設定大體寫作方法的寫作路線,作品過于模式化,缺少個人的風格。一個原因是教師過于將作文與考試接軌,按照范文模式規定寫作任務;另一個原因是學生寫作沒有自信,不敢將自己的想象發揮到作品中。所以,小學作文中學生的想象力需要得到培養與開發。下面,我就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作者根據自己的想象塑造出的“哈姆萊特”與讀者根據自己想象感受到的“哈姆萊特”很多時候是很有差別的。而在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品解讀這一部分太過于注重標準答案,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課文就沒有了自己的理解,甚至不敢有自己的理解,這也是造成學生想象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師應當培養學生自我解讀作品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而古詩詞具有意境深遠的特點,能夠令人反復回味,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古詩詞來開發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學習了《三衢道中》這首古詩后,根據“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教師可以讓學生不必注重詩歌寫作的地點,而抓住“梅子黃”“小溪”“山行”“綠陰”“黃鸝”等事物自由想象。學生可以想象在炎熱的天氣里,詩人車馬勞頓,口渴難耐,正在抱怨之時,突然看到前面幾只金黃的梅子,頓時有望梅止渴的感覺。而后詩人繼續前行,見到小溪潺潺流動,感覺很是清涼。登高一望,只見樹木郁郁蔥蔥,幾只黃鶯正在歡快地歌唱。在想象的過程中,學生不必完全拘泥于詩歌中的事物,還可以想象詩人身邊有朋友和隨從,山上有許多人家,小溪中有很多魚兒在游動。這樣的想象是立足于詩歌基礎上的再次想象,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將熟知的事物納入其中,和詩歌中的事物組成一幅更加廣闊的畫面。
重現經典是解讀作品的另一種方法。很多經典作品經過演員的再次演繹后,能夠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而好的演員也是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演員,能夠將自己的看法和作品已有的設定完美結合起來,在作者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塑造。在現今的語文教育中,課堂氣氛太偏于嚴肅,學生只能坐在教室里機械地勾畫重點、抄寫筆記。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本中的童話進行演繹。學生根據自己的解讀,可以對文字情節進行更加豐富的擴充,對虛構的童話世界進行現實的再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例如:在學習了《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這篇童話演繹成話劇。學生可以根據文中的描述來搭建老屋,扮演貓、母雞、蜘蛛等動物。對于這些動物的走路、說話、造型等,學生都可以自由想象,自己進行表演。學生可以想象老屋有著滄桑低沉的聲音,貓有著色彩斑斕的皮毛,雞走路的樣子是高昂而踉蹌的等。學生還可以想象故事發生時的天氣是怎么樣的、老屋周圍的環境是怎么樣的。這樣的演繹能夠打破課堂中過于沉悶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僅有助于理解作品,還鍛煉出了豐富的想象能力。
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中非常常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形式,能夠通過一定的素材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看圖寫話的要求太過于注重對圖片實際內容的客觀敘述,而不重視讓學生進行主觀的想象。對于一張圖片,教師只讓學生描述圖片中有哪幾個人物、他們的外貌是什么樣的、他們在干什么,而對于他們為什么在這里、在如何做一些事情,則沒有要求學生進行想象。所以,教師要面對看圖寫話的寫作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從更多方面擴充圖片信息,在寫作中注重語言和事件的虛構,讓學生的寫作靈動起來。
例如:對于三年級下冊的看圖寫話“乒乓球比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描寫打乒乓球的兩個人在干什么、動作是怎么樣的,還可以讓學生描寫校園的整體環境、球臺附近的大樹、觀看的同學的神態和穿著等。學生可以寫:在微風中大樹輕輕地搖擺,同學們睜大眼睛注視著,小明著急地喊道:“快比賽呀。”隨后班長吹了一下口哨,小紅先拿起球迅速發了過去。幾個回合后,在觀眾的注視下,對手小蘭已經緊張得滿頭大汗。后來老師鼓勵她要保持信心,大膽發揮……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能夠在利用圖片信息的基礎上合理構想當時的比賽場景,將其他的元素加入圖片中,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想象力一方面是每個人天生就具有的,另一方面要通過后天的學習來得到鍛煉。在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作品類型中,童話是最能開發想象力的。童話是作者以兒童認知世界的方式將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都賦予了人的意義,在童話中,一切事物都像人一樣能夠活動,能夠有語言、神態和思想。學生閱讀童話,能夠感受到萬事萬物的喜怒哀樂,拓展自己想象的范圍,感受到自由想象的樂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童話閱讀的良好習慣,在童話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安徒生童話》來閱讀。《安徒生童話》是世界童話中的經典,主要的魅力在于作者并不是毫無根據地對萬事萬物進行隨意想象,而是能夠根據現實社會的特點,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賦予人的形象。比如學生閱讀了《丑小鴨》一文就能發現,丑小鴨出生時被自己的媽媽拋棄,被身邊的朋友嘲笑,這就類似于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嘲笑貧窮的人、相貌不佳的人或者身體有殘疾的人。丑小鴨經過嚴寒冰雪成為天鵝,這就相當于現實中很多人經過努力奮斗從普通人成了大有成就的人。學生通過閱讀就能發現,想象不僅可以虛構一個新的世界,還能借助新的世界來反映和思考現實世界。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童話的習慣,讓學生的想象不僅有廣度,而且有深度。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是教師需要培養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教師過于注重標準答案,學生不敢想象和不能想象。教師可以通過古詩詞的優美意境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感受深遠意境;可以通過對課本中童話作品的演繹來鍛煉學生用想象力多樣解讀人物、解讀情節的能力;可以拓展看圖寫話的要求,讓學生在描寫圖片有什么的基礎上想象圖片中還有什么,讓學生利用想象力對圖片進行豐富的文字展示;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從童話等作品中感受作者利用想象力將萬事萬物獨特化、生動化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