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谷縣大莊學區 席愛軍
家庭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依托,因此家庭作業的形式非常重要。對于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在為他們設計家庭作業的時候,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的內容,根據不同的目的,設計不同形式的家庭作業。
一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自認為已經掌握了語文學科的知識,對于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也不高。要想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還需要從家庭作業的設計上入手。我在執教過程中,曾為學生設計過自編型家庭作業。自編型家庭作業即是讓學生編寫一段話,以完成對生字、生詞的理解與記憶,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如我執教《搭石》一課之后,為了使學生熟悉本課的生字詞并學會書寫,便為學生設計了自編型家庭作業,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生字“洪、暴、猛、漲、褲、惰、穩、衡、序、伏”等自由編寫。這樣具有自主性的作業形式充分激發了學生做作業的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已經將作業看作一種文字游戲,非常樂于參與其中,所以,學生能夠積極地運用這篇課文中的生字編寫一個段落或一個故事。如一位學生編寫的內容是:“悶熱的三伏天,拉開了暴雨的序幕。一連好幾天的暴雨,河水猛漲,山洪終于還是來臨了。大家面對這樣的災害似乎已經有了準備,在走到一條獨木橋的時候,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這時,大人將小孩的褲腿卷起來,讓大孩子先走在前面,小孩們緊跟著,大家默不作聲,張開雙臂,保持平衡。腳下的獨木橋需要用腳心穩穩地踩牢,連平時最懶惰的孩子也不敢在這兒疏忽。一個、兩個、三個……大家終于平穩地走過了獨木橋。”從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中,可以看出學生完成自編型家庭作業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語文學習興趣的過程。
合作不僅在教學中可以應用,在學生家庭作業的設計中也可以應用。合作可以讓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認識自己的潛在發展水平,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向外延伸。因此,為學生設計合作型家庭作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完成同伴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得到同伴的幫助、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家庭作業,并拓展自身的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
如我執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之后,便為學生布置了合作型的家庭作業,讓學生與同學之間組成合作小組,對文章的結構、寫作的手法、運用的語言進行分析,并寫作一篇讀后感。學生在了解這一合作型的家庭作業之后,便開始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同一小組中的學生,有的開始總結我在課上所講到的文章結構的部分內容,有的開始整理課上所講的寫作手法,有的開始對文中的語言進行仔細分析。之后大家一起匯報各自總結的成果,并討論對于這篇文章的閱讀感受。學生所提交上來的家庭作業中,有不同的筆跡所補充的內容,可見,合作型家庭作業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分析問題,并讓同組的同學補充合理的建議。學生在看到對于相同內容所整理的不同知識后,即是對自身原有知識的拓展。學生在讀后感的寫作中,也運用不同的角度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彼此之間對于同一文章的不同認識,也是學生不同思維角度的拓展與提升。設計合作型家庭作業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思想的認識均具有促進作用。
分層與合作一樣,不僅可以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在對家庭作業的設計中。分層設計家庭作業的形式能夠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家庭作業的內容進行設計,對于處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家庭作業內容。這樣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對學生的個性化智能進行培養,縮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
如在執教《山居秋暝》這首古詩之后,我為學生設計的作業形式便是分層型,根據學生對于古詩詞的不同掌握水平,為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對于古詩詞理解水平較低的學生,為其布置的作業形式比較簡單,讓這類學生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以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反復背誦練習,從而熟悉古詩詞的語言,達到能夠背誦、默寫的程度。對于處于中間水平的學生,讓他們進行寫話練習,寫出這首古詩所描繪的場景與內容,這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首古詩詞的理解,提升學生對古詩詞語言的轉化能力。對于理解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他們作業的內容則是回憶學過的王維的其他詩作,舉例并與此詩中所描繪的場景進行對比分析,談論其中描繪場景的異同,由此對學生的詩詞分析能力、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在學生完成各自的作業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將不同水平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對比,讓學生之間形成競賽意識,激勵學生進步,使學生能夠朝著更高水平而努力。所以,設計分層型家庭作業對于不同學生的智能拓展與培養有著積極作用。
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實踐型家庭作業對于提高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也是有效的。實踐型家庭作業是教師為學生布置的需要具體行動才能完成的家庭作業,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需要調動自己的智慧,也需要付諸實際行動。同時,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也是鍛煉自己實踐能力的過程、逐漸提升自身實踐思維的過程。完成了這樣的作業,便能夠體驗到實踐創新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實踐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
如在執教《將相和》之后,我便為學生設計了實踐型家庭作業,讓學生選擇將文中的一個小故事編成小劇本,并排練出一個小話劇。這個實踐型作業不是靠學生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也需要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當作業布置下去之后,班里的學生自由結組,共同商議完成這份家庭作業。同一小組中的學生共同編寫劇本,將文中小故事中的語言編寫成人物之間的對話,之后再根據這個小劇本進行排練。如一組學生編寫的劇本是“完璧歸趙”,其中共有4 個人物:趙王、秦王、藺相如、侍衛。侍衛將和氏璧捧給趙王,趙王連連贊嘆:“這真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玉啊!”秦王打開一封信,說道:“趙王那里竟然有和氏璧,我一定要想辦法奪過來。有了,我馬上修書一封,假意用城池換和氏璧,如果趙王不愿意換,就有借口攻打趙國;如果趙王愿意換,和氏璧到手,城池也不用給他。”學生在呈現這個作業的時候,每個人都經過了許多次的演練,表演中的對話也進行了多次修改,最終形成了流暢的表演過程。可以說,實踐型的作業是對學生文學修養、策劃能力、實踐能力的全方位培養與考查。
綜上,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從作業中鞏固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就需要對家庭作業的形式進行設計。自編型家庭作業可以調動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鞏固學生對語文課文中生字詞的認識;合作型家庭作業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看待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分層型家庭作業可以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激勵,促進學生能力的進步;實踐型家庭作業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策劃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不同的家庭作業形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有不同的作用,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設計不同的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