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張 健
在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知識承載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具有更強的價值功能和遷移功能,這部分知識我們稱為學科核心知識。學科核心知識不會直接變成素養,但脫離學科內容開展的教學活動凸顯不了學科特色,沒有學科內容的承載,實現價值引領也是一句空話。學科素養要在學科核心知識的學習運用中生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關注學科的核心知識,通過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方式,促進學科素養落地。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談核心知識內化為學科素養的途徑。
學科素養的生成與情境相關聯,“學科素養就是一種把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真實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學科素養的發展就是在情境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提升。“現代學習觀就是人們用他們已經知道和相信的知識去構建知識和對新知識的理解”,情境是連接新舊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媒介。因此,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該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真情境、真問題,讓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連接,將抽象的知識轉變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循著知識產生的脈絡去引領學生把握學習內容,使得新知識進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將孤立的知識要素聯系起來,從而達到對學科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得知識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存儲于記憶中,并獲得情感體驗。學生從中不僅獲得知識,更多的是逐步提高自我分析、理性領悟的能力,從而生成素養。
“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的主題內容是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對公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理解認識的基礎上,學習有關政府的知識。這一課關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政府的轉變,凸顯政治認同學科素養的培養,如果單純靠教師講授,學生印象未必深刻。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以本校校門口垃圾轉運站垃圾滴灑、臭味熏天造成學校周邊環境污染,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在上課前幾天將此事拍成照片上傳到市政府便民網絡平臺這一事例創設情境,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入市政府便民網,看市政府給予的回復和及時的處理,引發學生從政府性質的角度思考“我們有事為什么可以求助政府”“政府為什么能幫我們解決”等問題,拉近了政府和學生的距離,減少了陌生感,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我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增強了對政府的性質職能、宗旨原則的掌握,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理解和支持我們的政府。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學生理解記憶了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要求,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鼓勵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在運用中內化鞏固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科素養。
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教學過程中,以救命藥斷供創設情境,針對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及市場配置資源的優越性這一核心知識,某教師設置探究題“廉價救命藥斷供的原因”這一議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學生不可能在課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利用“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多變的價格的知識進行思考分析,市場如何通過價格、供給、競爭機制合理有效調節資源分配,感受市場及時靈活配置資源的優越性,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為什么起決定作用。在學生初步理解這一知識之后,又讓學生辨析探討“救命藥天價,合理嗎?”這一議題,學生認為合理或不合理都要運用原理并搜集材料加以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取材料、歸納總結,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進一步理解了市場如何配置資源這一核心知識,同時也了解到市場調節的局限性,促進學生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問題。最后政府出手救市以17 種抗癌藥降價并納入醫保目錄,因病致貧問題正在進一步得到解決,這樣就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如何配置資源這一核心知識,提高了學生對我國經濟制度的認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能力。
在“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唯物辯證法活動探究課中,某教師設置人工智能在駕駛汽車、銀行柜員、危險操作等許多行業可以代替人類完成的情境,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學生七嘴八舌討論開了,有的說一分為二,有的說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有的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綜合運用學過的單元知識加以分析評價。教師總結對就業既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對不同的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矛盾主要方面。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鞏固學科核心知識,建構學科核心知識體系,拓寬學生的視野,啟迪職業生涯的規劃,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學會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在議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學會關懷、學會擔當,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一代青年。
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在于政治認同,實現價值引領。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體現在于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方法與能力。所以,應培養學生遷移運用學科核心知識的能力,使其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有關問題時,能夠克服思維定式的影響,能夠求新求異解決問題,而不是生搬硬套,進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情境和問題是錯綜復雜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有的事件涉及的主體多種多樣,每個人的立場、價值觀和利益觀多元化,需要更加高超的辨析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比如:修建地鐵本意是為民造福,但當修地鐵口需要占用某小區居民的綠地及部分停車場時,如果我是小區居民應如何選擇并說明原因。如果我是修建地鐵的政府又該如何決策,為什么?討論中學生談到小區居民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被修地鐵影響到的,一類是修建地鐵對其有影響的。從中可以看到學生考慮問題有更多角度,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看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置身于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思考應該如何想、如何做,在議的過程中深化對學科核心知識的理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立德樹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學科核心知識內化為學科素養,一是要在情境中建立與原有知識經驗的聯系,接納知識,理解知識,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建構知識體系,生成素養。二是要在情境中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素養。三是要會遷移綜合運用學科核心知識,求新求異解決復雜的問題,形成科學精神、思辨品質和創新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科核心素養養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重視每一節課的教學,關注學生的收獲,推動學科素養的落地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