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實驗小學 陳 怡
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越來越被社會重視,而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更是要從小抓起。音樂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讓學生通過感受音樂來加深對世界的認知。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思維交互過程進行分析,并對學生的音樂思維和感情進行引導。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音樂學習的影響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其所抒發(fā)的感情有較為深入的認知,特別是要讓學生從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找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內(nèi)容有很多,具體所涉及到的知識也有很多,教師應該從思想方面把學生的音樂學習觀念轉變,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這時,我們老師應該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科學的教學方法中提高音樂造詣。
現(xiàn)有的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被小學生的個性所影響,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熟悉樂器并建立對不同樂器的學習興趣。小學應該重視音樂教育過程,仔細分析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想、情感、心理問題的原因,給小學生提供有利的音樂學習輔導。現(xiàn)在網(wǎng)絡技術已經(jīng)在音樂教育教學領域取得了較為廣泛的實際應用,音樂教學工作也可以結合這一過程,開展具體工作。教學重難點和教學過程師生話語量的控制往往會影響教學效率,教師給學生的表現(xiàn)機會少,導致小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不高。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教學興趣不高,特別是不能同小學生溝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少之又少。這就是缺乏教學規(guī)劃的后果,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的話語量控制,給學生更多的交流互動機會,并讓學生找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互動意識是學生在課堂形成的一種意識,教師要想在小學音樂中提高學生的互動意識,就應該從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入手,讓學生接觸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并從音樂小游戲中建立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特別是部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差,而且學生多處于音樂學習初級階段。教師通過引導小學生參與分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尋找音樂的節(jié)奏感,來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互動意識需要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話語量,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來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認同感。分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較好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對最基礎的音樂知識進行學習,讓學生找到學習音樂的竅門。二聲部合唱是一個有難度的實踐課題,如果說可以讓學生擁有一定的合唱能力,那么學生整體的合唱水平就會提高。而現(xiàn)有的合唱教學是有各種問題的,比如學生的音樂基礎是不同的,在歌唱時,他們的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合唱效果自然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學生對合唱抱有消極態(tài)度,多數(shù)學生對二聲部合唱方法沒有最基本的認識。合唱需要所有人參與進來,并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演唱,特別是要按照“氣、聲、字、腔”四個要求,主要是調(diào)節(jié)演唱的氣息和發(fā)聲規(guī)則,比如咬字的清晰和觀眾是否達成共鳴等。學生通過參與合唱小游戲,分別擔當一部分演唱任務,就會建立學習的責任感,進而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收獲更多意想不到的音樂感悟。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yǎng)越來越被社會重視,而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更是要從小抓起。我們可以在具體合唱過程中,讓學生分別負責不同的聲部,然后建立一定的默契感。學生之間眼神、聲音、動作的互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音樂基礎訓練來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比如在二聲部合唱學習中,如果說學生能夠準確把握第二聲部的演唱方法,學生的音樂水平就會再上一個層次。學生之間如果可以建立合唱的默契,那么學習活動就會開展得十分順利。教師可以選擇一部分有難度的學習內(nèi)容穿插到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中去,特別是要對基礎差的學生優(yōu)先幫扶。比如我們要對音樂基礎差的學生采取幫扶措施,讓他們逐步建立對音樂的認同感。其次,讓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對高難度的音樂進行學習和體驗,把了解的賞析技巧分享出來,讓更多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我們讓學生對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進行講解和鼓勵,從而讓學生敢于表達、學會表達,加深自身的音樂體驗經(jīng)驗。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演唱效果的分析,特別是向學生反饋合唱的效果。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基礎,特別是要讓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進行學習,然后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應該控制好話語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實際的音樂演唱學習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音樂知識。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更多問題,也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問題,學生的表現(xiàn)往往可以激發(fā)教師的教學二次創(chuàng)作,進而使得師生合作得更加愉快。
音樂教學注重讓學生的心理和情感與音樂達到共鳴,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十分樂觀。部分音樂基礎差的學生不想學習音樂,特別是對音樂內(nèi)容不感興趣,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持有負面情緒。我們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感受和情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許多教師不能把握音樂教學溝通的要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處罰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不良影響。如果說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音樂溝通交流,那么教師就會得到有效的建議,并積極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案、方法比較古板,學生不主動與教師分享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就會導致教師教學被動,不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如果教師能夠擁有較為豐富的音樂知識儲備,就能夠為學生做好帶頭作用,幫助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難點,教師的為人處事就會得到學生的效仿。但是如果學生不能夠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就會打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作為音樂教育者,有管理教育學生的基本權利。學生在學習期間是自身建立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對學生有較好的影響,那么學生將會有更好的發(fā)展。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要就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造詣。
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結合其他類型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一定要控制教學過程, 設計更有創(chuàng)意的音樂游戲,進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際的音樂學習中來,進而提高音樂造詣。小學音樂教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需要創(chuàng)新和完善,以此來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讓更多的學生找到學習的基本要求,并在音樂互動學習中有完美的體驗感,找到音樂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