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 尹 彬
體育是初中極為重要的一項課程,體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此外,初中體育在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合作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使班級更加團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都有所影響。因此,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是初中體育教師教學的重點。
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需要為學生進行示范,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學習并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所以為了保證活動順利開展,就必須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建議,合理之處要接受,溝通時要耐心,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學生;要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要主動幫助其解決;要做到賞罰分明,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制定體育活動的規范,當一個學生違規時,則集體榮譽受影響,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會對整個集體產生影響,進而培養其集體意識。
大部分體育活動都需要以集體的形式進行,科學的分組可以保證活動順利開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分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隨機分組,這種分組方式適合游戲、競爭性較弱的集體活動或練習,通過隊形等方式分組即可。另一種是同質分組,這種方式適合于競爭性強的活動與競賽,例如在進行百米賽跑時,可將速度相差不大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小組,可避免小組內部差距較大,導致名次落后的學生出現自卑情緒;還可以將速度相近的學生分到不同小組,以增強小組內的競爭,以此帶動其他同學提高速度。為了培養學生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教師要定期重組小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進而培養其集體意識。因此,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教師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同時可以在活動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以此激發學生的求勝心,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例如在進行排球相關的教學時,對于基本技術多以兩人進行,如兩人一組的墊球和傳球,雙人面對面攔網等。在后期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保證男女比例與實力均衡,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比賽,如小組內連續墊球或者傳球個數,以小組成功數最多和失誤數最少的為獲勝。開展這種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一舉兩得。
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且精力旺盛,積極開展集體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如接力跑、拔河、跳大繩等,多選擇一些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的活動,盡量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在參加集體活動的過程中養成集體意識。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與其他教師溝通,組織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賽,這種活動可以提高集體意識的培養效果,且即使學生因為身體素質而無法參與到競賽中來,也可以讓其在為自己所在班級加油的同時體會到集體榮譽感,進而形成集體意識。
在各項體育競賽中,很大一部分體育項目都是以團隊的形式開展的,兩人或多人十分常見,這些體育項目需要運動員之間展開默契的合作,這些運動員均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可以將其作為教育學生的示例。陰雨天氣,體育活動往往需要在室內展開,除了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論教學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有關體育運動員的事跡,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優秀榜樣。為保證講述更加生動且具有感染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2016 年里約奧運會的男子乒乓球比賽視頻,介紹比賽雙方,即馬龍與張繼科,兩人是競爭對手,比賽結果為4 比0,馬龍取得了勝利。然后為學生播放張繼科與馬龍的男子團隊乒乓球比賽視頻,在該項目中,兩人由競爭對手轉變為合作伙伴,兩人的默契配合與團隊合作使得中國隊取得了多場勝利,甚至曾在仁川亞運會中逼得科威特選手以睡過頭為由而棄權。以運動員的真實事跡為學生講解集體意識的重要性更有說服力。
體育教學活動主要為群體項目,由于每一位學生的性格、愛好等不同,因此其活動方式也有所差異,這使得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摩擦,如發生口角或肢體接觸等,這種情況不僅會導致體育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同時會導致集體的團結與凝聚力受到影響。所以為了避免該情況的發生,保證體育活動可以順利進行,我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即使一個班級的學生都處于一個年齡段,但由于生長環境、基因、飲食、日常運動、性別等因素,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存在一定差異,有時這種差異還會很大。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注意到這一方面,以固定的標準要求每一位學生,則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完成任務,長此以往會使得學生失去信心,甚至會產生自卑、厭惡體育等情緒。所以初中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活動時要提前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情況,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目標。
當前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里的寵愛與呵護,有些嬌生慣養,再加上其處于青春期,較為沖動且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一旦有不順心之處則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產生沖突。每次體育教學有幾十名學生參與,教師無法實時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教師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選擇安全性高的體育活動內容,盡量減少危險性操作;二是在體育活動開展前,要充分檢查體育器材與場所,盡量選擇安全且空曠的場所并清理雜物;三是要讓學生之間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當某位同學進行危險動作或發生情況時要立刻通知教師。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是現代體育教育的要求,與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符合,是提高初中學生組織能力、綜合素質、溝通能力、凝聚力與團隊精神的重要手段。將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納入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來對學生的學習與身心健康有著重要幫助。該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在上文中介紹了一些教學策略,但由于實際情況不同,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一些不適合之處,望各位初中體育教師加以重視并努力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