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瑩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重慶 400000)
住院期間發生跌倒是一種常見的醫院不良事件[1]。相關的研究發現,上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本文對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2019 年1 月至3 月收治的60例上肢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導致上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
選取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2019 年1 月至3 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中有男37 例,女23 例;其年齡為18 ~89 歲,平均年齡(52.48±3.29) 歲。
統計本組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情況,分析其視力、意識狀態、活動能力、體能、對治護的依從性等情況,從中找出導致其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住院期間,本組60 例患者中有5 例患者( 占8.33%)發生跌倒。這5 例患者中有男3 例,女2 例。
與年齡≤60 歲的患者相比,本組患者中年齡>60 歲的患者其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P<0.05。與所住病房地面不濕滑的患者相比,本組患者中所住病房地面濕滑的患者其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P<0.05。與安全意識較強的患者相比,本組患者中安全意識薄弱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P<0.05。與不缺乏社會支持的患者相比,本組患者中缺乏社會支持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P<0.05。與未合并有慢性病的患者相比,本組患者中合并有慢性病的患者其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P<0.05。與接受了全面入院評估的患者相比,本組患者中未接受全面入院評估的患者其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對本組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
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年齡>60 歲、所住病房的地面濕滑、合并有慢性病是導致本組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詳見表2。

表2 對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結果
上肢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會延長其住院的時間,增加其醫療開支,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2-3]。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上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與其所住病房的地面濕滑、安全意識薄弱、缺乏社會支持、年齡>60 歲、合并有慢性病、未接受全面的入院評估等因素有關,其中合并有慢性病、年齡>60 歲、所住病房的地面濕滑是導致其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
為了降低上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應做好以下防范工作:1)加強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識。將防控跌倒作為院內安全管理目標,制定并完善預防跌倒的制度規范,在患者入院后及時對其跌倒風險進行評估。2)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地面濕滑時應注意緩慢行走等),以提高其防跌倒意識。對于活動能力欠佳的患者,囑咐患者家屬加強對其進行看護。對于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低血糖等疾病的患者,加強對其進行用藥指導,并密切監測其用藥后的反應。告知患者在感到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起身活動,以防止其發生跌倒。3)完善預防患者跌倒管理制度。對于跌倒風險較高的患者,為其佩戴藍色腕帶,并在其床頭懸掛警示標志,以提醒醫護人員加強對此類患者的管理。4)加強設備與環境方面的安全管理。將呼叫器安置在患者觸手可及的位置,保持病區地面的干凈整潔。為患者調整好病床的高度,以便于其下床。確保病區內照明良好,設置地燈,安裝走廊扶手,并在地面濕滑時放置防滑標志。指導患者熟練掌握輔助行走工具的使用方法,囑咐其在術后下床活動時合理使用助行器、輪椅、拐杖等工具,以防止其發生跌倒。
綜上所述,導致上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合并有慢性病、年齡>60 歲和所住病房的地面濕滑。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