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明 侯興賞 張媛 段吉波
(德宏州人民醫院普外科 云南 芒市 678400)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多發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近些年新興的一種手術方式,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由最初的嘗試、爭議,到不斷的規范,其優勢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并且患者樂意接受,在基層醫院也得到廣泛開展[1]。現將我科本組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間45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的診治情況和經驗報告如下。
及臨床表現 本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3歲;主訴轉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19例,主訴右下腹疼痛15例,主訴全腹疼痛(下腹明顯)11例,發病時間最短7小時,最長79小時;查體僅有右下腹壓痛5例,有右下腹或下腹部局限性腹膜炎29例,彌漫性腹膜炎11例。
全組45例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升高41例;45例均行腹部B超檢查,檢查提示右下腹條形低回聲39例;37例行腹部CT檢查,檢查提示發現闌尾腫大、周圍有滲出30例(同時提示考慮闌尾有糞石的9例)。
全組45例擬診為急性闌尾炎,均急診行腹腔鏡下手術,手術主要步驟及要點:①選擇臍上或臍下1cm切口,開放式方法創建第一觀察孔,該方法直視下分層切開腹壁各層進入腹腔,較為安全,腹腔鏡檢查確定進入腹腔后,經戳卡孔注氣,使腹腔壓力維持在13mmHg左右,腹腔鏡進入腹腔探查排外副損傷后,于臍與恥骨聯合中點處,及麥氏點上方平臍處,直視下分別進入5mm操作戳卡,完成觀查孔和操作孔建立;②調整體位為頭低足高10°~30°,并向左傾斜10°~30°位,尋找到闌尾,探查闌尾炎癥的嚴重程度及闌尾位置;③闌尾系膜的處理方法:于闌尾根部處分離出闌尾系膜,用4號絲線結扎近心端系膜,于結扎線遠端用電刀燒灼斷系膜;如闌尾與周圍粘連,可予電刀先分離開粘連,距闌尾稍遠端處,先予血管鉗鉗夾處闌尾系膜稍遠端電凝后,類似一防波堤,再緊貼闌尾用電凝燒灼闌尾系膜,直至闌尾根部;④闌尾根部處理方法:距盲腸約0.5cm處用圈套器結扎闌尾根部,可套扎兩道,注意套扎力度的把握,勿太用力,避免將闌尾根部切割斷,于套扎線遠端0.5cm處將闌尾切斷,如闌尾與周圍粘連,尖端不能顯露,需行逆行闌尾切除術,分離出闌尾根部后,用絲線結扎闌尾根部后,將闌尾切斷后,再處理闌尾系膜及周圍粘連;如闌尾根部穿孔,可予采用間斷或8字縫合方法縫合闌尾根部;⑤闌尾標本取出方法:先將標本袋袋口用7號絲線結扎,于腹腔外牽引,標本袋經觀察孔放入腹腔,經觀察孔置入腹腔鏡,將闌尾放入標本袋內,退出腹腔鏡,向腹腔外牽引標本袋結扎線,將觀察戳卡及標本袋連同闌尾取出腹腔;⑥腹腔內有積膿,吸盡積膿后,給予用鹽水沖洗腹腔后,于盆底留置一引流管,經右下腹戳卡孔引出;⑦5mm操作戳卡孔僅縫合皮膚即可,1cm觀查戳卡孔需先將切開的腹膜和腹白線縫合后,再縫合皮膚。
全組45例中術中明確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29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并穿孔10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6例(其中3例闌尾為繼發性炎癥改變);45例中2例中轉開腹,1例為回腸憩室穿孔,闌尾為繼發性炎癥改變,給予行右下腹另行一小切口,行回腸憩室切除、回腸修補及闌尾切除術,1例腹腔鏡下見盲腸壁上炎性包塊,未能見到闌尾,給予中轉開腹,明確為漿膜下闌尾,給予將闌尾分離后切除;余43例均在腹腔鏡下完成闌尾手術,其中有兩例術中發現為卵巢囊腫蒂扭轉1例、輸卵管積膿1例,闌尾為繼發性炎癥改變,該兩例術中請婦科醫生會診后,給予在腹腔鏡下行卵巢囊腫切除術、積膿輸卵管切除術,之后我科給予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術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1例;術后3例出現戳卡孔感染,余無出血、腸瘺、腹腔膿腫等嚴重并發癥發生,平均住院5天;術后隨訪5個月~24個月,無腸粘連、腸梗阻、切口疝、闌尾殘株炎等并發癥發生。
首先需仔細詢問病史,典型急性闌尾炎多有轉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但部分患者一開始即表現為右下腹疼痛,或表現為腹部廣泛疼痛;查體右下腹有固定壓痛,如病情進展,可出現局限性腹膜炎或彌漫性腹膜炎;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多升高;B超檢查較為方便,可鑒別排外其它疾病,對本病診斷很有幫助;CT檢查更為直觀,如CT影像發現闌尾腫大、闌尾周圍滲出、闌尾糞石,則多考慮此病。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和日益成熟,腹腔鏡技術在闌尾切除手術中亦得到了廣泛應用[2],結合本組病例,探討該術式優勢及經驗如下:①患者腹壁切口小、創傷小,一般僅一個1cm觀察孔和兩個5mm操作孔,術中對一些位置異常的闌尾,如高位或盆位闌尾,處理起來較開腹手術影響小,不必像開腹手術有時需延長較長的切口;取闌尾標本時采用標本袋線尾外置,經觀察孔取出裝有闌尾的標本袋,減少戳卡孔污染,1cm觀察戳卡孔需先將切開的腹膜和腹白線縫合后,再縫合皮膚,避免術后戳卡疝形成,5mm操作孔僅縫合皮膚即可,縫合方便。術后切口感染率顯降低,即使是復雜闌尾炎,肥胖和糖尿病病人術后也很少出現切口感染[3],本組僅3例出現戳卡孔感染,短期換藥后傷口愈合;②腹腔鏡同時具備了診斷和治療的雙重功能,有利于術中探查更加充分,還可以幫助發現闌尾以外的病灶,從而減少漏診和誤診事件的發生[4],腹腔鏡術中視野清晰開闊,對一些術中探查發現急性闌尾炎診斷有疑問的病人,可行腹腔全面探查,明確病因病變后,如腹腔鏡下可以處理,則腔鏡下給予處理,如腹腔鏡下處理困難,則果斷中轉開腹,中轉開腹并非意味著手術失敗,在一定程度上及時中轉開腹是明智的選擇[5],此時可選擇于靠近病變處行一較小的切口中轉開腹,無需像常規開腹手術,需延長較大切口;本組中轉開腹兩例,1例為回腸憩室穿孔,1例為漿膜下闌尾,均給予中轉開腹處理;另本組中有兩例術中發現為卵巢囊腫蒂扭轉1例、輸卵管積膿1例,闌尾為繼發性炎癥改變,術中請婦科醫生會診后,在腹腔鏡下完成病變處理;③如術中發現闌尾穿孔,腹腔積膿較多,給予吸引和沖洗之后,最好于盆底留置一腹腔引流管,經右下腹穿刺孔引出引流管,以利于術后將腹腔殘余膿液及炎性滲液引出,減少術后腹腔膿腫行成,而在腹腔鏡下沖洗和留置腹腔引流管較為直觀和方便;④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術中對腸管的干擾較小,術后腸功能恢復快,腸粘連情況較少出現,患者住院時間短,本組平均住院5天,隨訪無腸粘連、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是安全可行的,它在全面開闊的視野、有效的全腹探查、準確的術中診斷、陰性闌尾切除風險的降低、術后良好而快速的恢復、切口的美容效果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6],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