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愛武 高源
摘 要 《民法通則》的頒布意味著婚姻家庭法向民法的回歸,也代表前者在立法體系上隸屬于民法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國現行的婚姻家庭法對婚姻家庭關系的有序建設與維護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探討婚姻家庭法的立法定位與制度完善,對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有著根本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將圍繞我國婚姻家庭法的立法定位與制度完善展開分析。
關鍵詞 婚姻家庭法 立法定位 制度
作者簡介:尚愛武、高源,四川酒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83
在社會構成中,家庭是僅次于個人的基本單位,因而家庭的和睦與否對社會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婚姻家庭法學主要以婚姻家庭的相關法律規范及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且在國內已經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就本質上而言,婚姻家庭法是對具有特定親屬身份的人之間的人身關系及財產關系的調整,反映的內容也以親屬共同生活及不同家庭職能的要求為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色彩[1]。由此可見,婚姻家庭法的屬性內涵代表著個人與社會的不可分離性。
一、我國現行婚姻家庭法的性質與地位
從廣義的角度上來理解,當代的婚姻家庭法包括對婚姻家庭主體及其他近親屬身份關系的產生、變更與終止,以及在此身份關系基礎上所產生的權利、義務所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當前立法上并沒有婚姻家庭法的說法,其立法名稱被稱為《婚姻法》。目前婚姻法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是從屬于民法這一法律部門,因此在新近頒布的《民法典》中也有與婚姻法相關的法律條文。由于民法具有基本法的立法位階,而婚姻家庭法又是民法的一部分,因而后者也擁有基本法的地位及效力[2]。但考慮到婚姻家庭法所涉及內容的特殊性,婚姻家庭法在民法中又額外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因而可將其作為民法的分支之一。
二、關于我國現行婚姻家庭法立法定位的爭議
新中國在成立之后的相當長時間內都受到前蘇聯立法的直接影響,這種影響使得人們認為作用于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婚姻法應當獨立于民法之外,而這種認識也同時影響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第二部《婚姻法》的制定。而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人們思想上的變化,并由此意識到原有《婚姻法》在認識上的局限性,相關學者直至1986年才統一意見,把婚姻家庭關系作為民法的調整對象,隨后這一認識被我國最高立法機關所認可,并重新在《民法通則》中明確了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規定,這些規定對婚姻自由、家庭中受保護對象及婦女的平等權利均進行了明確說明[3]。如今婚姻家庭法已經成為民法中的法律部門之一,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對《婚姻法》的定位又產生了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保持現狀,第二種意見則認為要將其更名為《婚姻家庭法》,并大幅更改其中的內容,第三種意見則認為應將其列入民法中并作為其中的一編。在通過大量的調查之后,最終認為第二種意見最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但考慮到婚姻家庭法在人身關系及財產關系上的特殊性,相關法律條文中又對基于親屬身份的撫養、贍養等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說明,明確這種關系在根本性質上與債務債券關系是不同的[4]。
三、《民法典》背景下我國婚姻家庭法立法定位的探究
我國婚姻家庭法在立法定位上應使之屬于民法范疇,這是考慮到兩者的法律屬性決定的。無論是民法或是婚姻家庭法,在本質上均屬于私法,而民法在法律效力及覆蓋范圍上又囊括了婚姻家庭法的相關內容,因此婚姻家庭法定位于民法范疇是完全合適的。如果從法理角度進行分析,則可以借助如下原因進行佐證。
一是婚姻家庭法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始終都是民事法律的重要組成內容。這要從民法典的誕生過程來說,事實上早在上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我國就曾經起草過民法典,但由于政治運動及其他因素而不得不中斷。截止到1982年上半年為止,我國共計起草過4稿民法典,但由于當時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期,民法典暫時得不到相應的完善,因而直至最近才出臺了全新的民法典[5]。而在民法典之前出現的《民法通則》中,則包括了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證券法、海商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公司法、商標法及侵權責任法等。這些法律的頒布與出臺為后來的《民法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其中包含的婚姻家庭法始終隸屬于民法的組成部分,這就意味著婚姻家庭法與民法存在本質上的聯系與必然的邏輯關系。
二是婚姻家庭法對調整對象范圍的劃分與民法一致。無論是民法或是婚姻家庭法,其調整對象均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而婚姻家庭法又與人們的生活具有極高的關聯性,無論年齡或性別,社會個體在面對婚姻家庭法時均擁有平等的權利及相應的義務,同時也都受到婚姻家庭法在法律及社會層面的制約與規范,而婚姻家庭法在必要時也能為這些個體提供法律層面的救助與保護。婚姻家庭法與民法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人身關系的不同,前者由于具有以兩性關系與血緣聯系為基礎建立的自然關系,而有著與其他社會關系不同的特殊性,而婚姻家庭法內容中對不同關系的調整均要以人身關系的存在為前提[6]。如果要從財產關系的角度來理解,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不具有有償性,而其他法律中的財產關系則通常都具有有償性,但這種差異并不是本質上的,因為其他法律并不基于血緣關系這一紐帶運行。
三是婚姻家庭法法律規范的性質及內容也與民法的定位相符合。婚姻家庭中不同主體的法律關系在性質上均屬于民事法律關系,多數情況下是基于平等主體之間的身份關系,這就使得民法中對主體各方面權利義務的規定在婚姻家庭法中同樣適用。而如果以財產繼承的視角來看,盡管親屬法不會對繼承關系進行調整,但無論是合乎法規的遺囑繼承或是無奈之下的法定繼承,其本質均屬于親屬繼承,這是由于財產繼承必須確保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存在一定的親屬身份關系。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婚姻家庭法與民法中的其他內容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而其規范的內容也能保持與民法的定位及宗旨具有高度一致性,均是對私人關系及利益的調整,因而婚姻家庭法理應在立法定位上歸于民法。
四、我國婚姻家庭法的制度完善措施
就近年來的社會現象來看,我國現行的婚姻家庭法在內容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不足,難以有效滿足當前社會婚姻家庭關系的需求,因此急需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創新,為我國的婚姻家庭關系提供可靠的保障與支持。
(一)優先保護兒童利益
優先保護兒童利益應被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加入到現行的《婚姻法》中。這是考慮到兒童年紀較小,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與意識,因而需要著重強化法律層面的保護。而我國的《婚姻法》中僅僅是明確了兒童在合法權益上與老人、婦女的一致性,并未重點突出保護兒童利益的優先級。通過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相關法律條文的研究來看,其法律中均將兒童利益保護的優先級作為重點內容加以明確,“子女最大利益”已被當做親子法發展趨勢中的關鍵原則之一。由此可見,要使我國的婚姻家庭法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就需要將優先保護兒童利益作為一項獨立原則并明確化處理。
(二)設立監護制度
當前我國法律中對監護方面的原則界定存在明顯的籠統化特點,未對各種具體事宜進行詳細的要求與規范,這就使得社會上一些涉及到監護人的家庭問題很難處理,因而對監護制度的完善應當被作為婚姻家庭法的制度完善措施之一。考慮到當前監護制度是規定在民法典總則編或是婚姻家庭法編中仍有爭議,其實應該是將監護制度在兩者之內均有明確,在民法典與婚姻家庭法中均增設“監護”這一章節,明確規定監護的種類、監護人的資格、順序、范圍及職責以及監護活動的變化等。對于監護人的權利及義務也需進行進一步的細化。此外,監護不能局限于兒童,對于因各種原因確實正常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也應同樣適用,通過對監護制度進行合理化、科學化的調整,來使監護制度更加完善。最后,對于社會組織(各類型委員會、民政部門、有關單位及機構)擔任監護人的規定應予以廢除。
(三)完善結婚制度
結婚制度的完善是我國婚姻家庭法完善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措施上應對近親結婚的范圍予以明確化處理并擴大其范圍,如需要禁止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具有撫養關系的雙方及直系血親、直系姻親之間的通婚;原則上還需禁止擬制血親與姻親關系的男女通婚,但可額外設置豁免性規定,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雙方的婚姻也需要歸入此范圍。對于老年人的再婚則需要增設保護條款,并規范化生理特殊主體之間的婚姻行為及婚姻條件。除此之外,針對社會生活中的同居行為、同性婚姻及代孕行為造成的一系列后果也應予以明確規定,并對儀式婚姻的法律效力予以一定程度的承認,而婚檢制度也應加以深層次的完善,在重大生理疾患上應予以對方知情權。這些完善還需與刑法掛鉤,明確相應處罰措施并落實執行力度。至于無效婚姻及可撤銷婚姻則應予以完善,存在惡性行為、重大誤解的婚姻及虛假婚姻應當被列入可撤銷婚姻的范疇。
(四)完善已婚雙方的權利
已婚雙方權利的完善包括人身權利及財產權利。人身權利上應尊重婚姻雙方的各方面權利,對于強行侵犯配偶的行為應明確其法律限制及懲罰措施,處以相應的規范。此外,除現行法律規定的內容之外,還需加入夫妻雙方在住所上的決定權、同居的權利與義務、生育權等種種方面的規定,來確保夫妻雙方均能夠得到全面的保護。考慮到國內的家庭暴力現象,也應專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在內容上需要擴大家庭暴力的判定范圍及保護范圍,并重視家庭暴力援助機構的落實與執行,確保援助方式、援助程序及相關法律內容的規范化,強化不同部門預防并制止家庭暴力的職責。財產權利上則需要進一步細化夫妻雙方共同財產的范圍,對財產主體、時間、內容進行明確化處理,對于婚后共同受益及婚前的財產贈與行為則需要使其規定具體化,從而使夫妻雙方的財產權利得到有效保護,而婚姻關系中不同行為狀態下所獲財產也應明確相應的處理措施,如分居期間夫妻雙方所得財產應歸個人所有。
五、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來看,婚姻家庭法在立法定位上回歸民法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同時也受兩者的法律屬性等各方面內容影響。而婚姻家庭法的完善則需要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并體現出相應的全面性、科學性及嚴謹性,以確保社會關系的和諧。
參考文獻:
[1] 王楠.我國反家庭暴力立法的現狀反思與制度完善[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14):128-135.
[2] 林曦明.婚姻家庭法的價值定位分析[J].商情,2017(13):290-291.
[3] 李棟.當代中國婚姻法與婚姻家庭研究分析[J].法制博覽,2017(9):221.
[4] 介莎莎.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絲路視野,2017(25):200-201.
[5] 周章明.《婚姻法》的不足分析與完善探究[J].法制博覽,2018(18):103-104.
[6] 袁瑩.淺析我國婚姻法中的婚姻無效與撤銷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7(3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