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民事執行監督的范圍、方式、程序、措施等司法實務方面的規定沒有明確,使民事執行監督沒能根本改變現實“執行難”“執行亂”問題。本文將以2018年以來湖北省黃梅縣檢察院積極探索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為視角,對該院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進行了調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研究提出初步對策,藉此助推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
關鍵詞 民事執行 檢察監督 檢察建議
作者簡介:何勇,湖北省黃梅縣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213
一、開展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9年以來,黃梅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進一步增強監督意識,建立監督機制,創新監督方式,積極探索民事執行檢察監督。
(一)構建執行監督協同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檢察內設部門合作互通機制,民行部門加強與控申部門的溝通與協作,規范案件受理條件和程序,完善登記臺賬;提高與偵監、公訴、監所等刑檢部門的協作度,打破民行部門過去單打獨斗的局面,善于從辦理開事案件中發現民事執行監督的線索,刑檢部門檢察官多數為業務能手,具有高度的敏銳性,因而所移送的民事執行監督線索成案率較高。
二是建立民行工作聯絡機制。一方面,邀請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等召開座談會,宣傳民行檢察職能,爭取他們對民行檢察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聘任律師、司法所法律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工作人員組成民行工作聯絡員小組,充分發揮他們與社會民眾的橋粱帶作用,宣傳民事執行檢察監督職能,提供挖掘民事執行監督案件線索。
(二)創新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模式
一是深化檢察、公安協作模式,創建民事執行涉嫌犯罪案件抄送機制。黃梅縣檢察院與黃梅縣公安局探索深化刑事案件協作模式,對于法院或者檢察院直接移送的涉嫌拒執、虛假訴訟犯罪的刑事案件,檢察院依法提前介入指引前期調查方向,以改變過去上述類型案件刑事立案難現狀;公安機關及時將辦案進度以書面形式抄送檢察院,檢察院能夠動態監督公安機關的偵查行為,以專業化的恩維指導偵查,實現對公安機關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久立不偵的問題實施全面監督。
二是抓住公益訴訟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成立的契機,以新媒體和傳統宣傳方式相結合向社會公眾宣傳民行檢察新職能,激發群眾向檢察機關舉報民事執行監督線索的積極性,拓寬民事執行益督線索來源的渠道。
三是轉變思維模式,擴大開展民事執行監督的切入點。如堅持將對事監督和對人監督結合起來,深化對審判執行人員違法行為的檢察監督,深入推進非訴執行監督這一短板領域的工作。
(三)加強民行檢察專業隊任建設
民行檢察業務一直得不到重視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人員配備少。如2018年之前黃梅縣檢察院政法專項編制數為98人,其中民行公益訴訟檢察合一的第四檢察部只有5人,占比僅有5.1%;員額檢察官共34名,其中民行部門3名,占比僅8.8 %。隨著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從事民行工作力量越發顯得緊缺。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黃梅縣檢察院黨組經研究決定加強民行檢察隊伍建設。在2018年、2019年新公務員招錄增加第四檢察部人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人員不足給民事執行監督的開展帶來的掣肘,目前,黃梅縣檢察院政法專項編制數為70人,第四檢察部增加到9人,占比12.8%;員額檢察官共23名,其中民行部門4名,占比17.4%。另外,充分利用青年讀書班平臺,全院青年干警交流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案件的辦理心得、問題,集思廣益,拓展案件辦理的思維,提高辦理案件的專業化水平。
二、當前基層檢察機關開展民事執行檢察監督面臨的困境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雖然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但囿于諸多原因,該項職能長期處于弱化境地,難以滿足司法實踐的需要。
(一)思想上對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重視程度不夠
不少檢察機關存在“重刑輕民”的慣性思維,表現為:
一是未設立與法院審判機構相對應的機構,多年來,基層檢察機關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都集中在民行一個部門。
二是民行部門在人員力量配備等方面明顯不足。由于民行部門專業人才少、專業能力不足,對民事執行監督缺乏底氣,不敢監督、不會監督的情況客觀存在,導致民事執行檢察監督與執行案件在數量上比例懸殊,2016年至2019年,黃梅縣檢察院辦理民事執行監督案件103件,而黃梅縣法院到2019年底未執行完結案件累計3000余件,并且民事執行監督案件大多是執行程序問題,如執行人員簽字、法律文書不全、當事人簽字錯誤等執行程序瑕疵問題。
(二)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機制還不夠健全
一是獲取監督線索的機制不健全。案件線索是開展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由于檢察機關缺乏系統獲取線索的機制,特別是宣傳的力度不大,方式不多,社會公眾對民事執行檢察監督職能缺乏了解,主動申請監督和提供舉報線索的不多,制約了該項工作的開展。
二是民事執行監督缺乏具體細則規定。憲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過于原則性和概括性,缺乏具體可操作性的細則,對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制約影響。
(三)部分法官對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認識存在誤區
有的法官認為,法院內部已經注大對執行活動的監督,如果再介入檢察監督會影響原有的民事執行體系和運作機制,未認識到檢察監督行為與法院內部監督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救濟當事人權利,維護司法的權成和公平正義。
三、深化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的思考
(一)加強協作,形成執行監督合力
一是完善同法院的常態化工作聯絡機制。改變過去監督法院中形成的“你錯我對、你輸我贏”的錯誤理念,營造“雙贏多贏共贏”的局面。秉持謙抑性監督原則,在保持民事執行權正常運行的基礎上開展監督,制定和完善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討論民事執行案件制度,共商解決個案執行問題的策略,形成良性合作關系。
二是爭取優化監督環境。堅持定期將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工作向黨委、人大報告,積極爭取重視和支持,促使法院盡快采取應對執行案件的措施,有協助執行義務的行政機關積極配合法院完成執行工作,共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
三是加快政法機關信息化建設。抓住智慧檢務建設、推廣、應用,將民事審判、執行信息采集和分析流轉終端納入其中。探索對接法院的執行信息化平臺,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的高新科技,對海量的文書進行數據分析,對虛假訴訟、民事執行監督案件線索進行高效排查,提高民事執行監督案件量,節約司法監督成本。
四是加強檢察內部協作與整合。要整合內部辦案資源,發揮檢察工作一體化機制的優勢,民行部門加強與案管部門的協調加快案件流轉,提高辦案的效率;加強與刑檢部門橫向協作配合,內部深挖尋找案源。
(二)借勢借力,用足用好調查核實權和偵查權
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訂)》,其中第二十一條明確賦予了檢察機關的調查核實權,并規定了有關單位相關義務。在法律并未明確規定具體的調查核實措施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在民事執行監督工作中應當在不違反現有法律的基礎下,積極探索可行的調查核實措施,將檢察監督職能發揮到最大功效。2018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可見,檢察機關對在訴訟過程中的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等罪名享有完整的偵查權。民事執行難的部分原因往往是因為審執人員的枉法、失職裁判或者執行造成,特別是程序性終結的執行案件中,無法排除因審執人員故意與被執行人串通、怠于履職、失職而導致法院未窮盡執行的手段,將案件終結的情況,損害了申請人的切身利益。檢察機關應當充分利用法定的偵查權,對在民事執行檢察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審執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偵查,偵查意味著可以依法采取強制措施,能夠極大程度地彌補民行部門的調查核實措施的不足、強制性的不夠等問題,促進重點對程序性終結案件的檢察監督工作的推進。
(三)創新制度,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活動使用最多的處理方式是發送檢察建議,但因為檢察建議不具有強制性,加上法院一直以來對檢察監督的介入持有抵制情緒,導致民事執行監督檢察建議無法真正落到實處。要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工作規定》,切實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
一是強化檢察建議制作規范化。必須經過調查核實后,根據案情詳實文書釋法說理,檢察建議內容要切中有的放矢,令人信服。
二是建立檢察建議抄送制度。定期向人大、政府、紀委監察委抄送檢察建議,視具體情況抄送上級法院、法官懲戒委員會、法官遴選委員會等與法官的考評、獎懲休戚相關的部門,通過第三方力量督促法院保質保量履行檢察建議。
三是制定檢察建議公開宣告工作制度。對檢察建議公開宣告的目的、原則、范圍、方式、場所等作出具體的規定,通過現場第三方監督力量的引入,法院將更加重視檢察建議,也更能夠達到向社會釋法說理的效果。
四是推行檢察建議跟蹤落實制度。檢察建議不是一發了事,而是要動態跟蹤,嚴格規定回復的期限,超過期限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督促法院及時落實。
(四)多措并舉,提升民事執行監督專業化水平
一是要樹立“刑民并重”的理念。選調有執行方面工作經驗的人員,配備有刑檢、職務犯罪偵查經驗的人員,為民事執行監督提供政治素質過硬、理論功底深厚、辦案經驗豐富的人才儲備。
二是要探索建全民行檢察一體化工作機制。上下級院之間形成分工負責、各有側重的工作格局,促進同級監督和提請上級檢察機關監督優勢互補;內部要在當下檢察機關“大部制”改革的框架下,根據不同的民行監督業務特點配備對應的監督力量,積極實行民事執行檢察監督辦案組制,充分體現檢察官、檢察官助理、書記員在案件中的不同作用,提高案件辦理的效率和專業性。
三是要全面提高檢察監督的專業水平。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業務競賽,邀請專業人員授課指導,加強同級檢察機關之間、檢法之間交流;暢通上下級院間選派輪訓通道,共同提高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業務能力。
四是要主動引入檢察監督“外腦”組建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智庫”,在市級檢察院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由民事訴訟專家學者資深律師、離退休審判、檢察業務專家和有法律背景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組成,主要對重大、疑難、有指導性、有影響力的案件進行咨詢論證,提高民事執行監督的精準性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