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暴力襲警問題采取警察執法權益保障措施,有助于社會公共安全建設。基于此,本文從暴力襲警問題分析展開論述,提出了加強警力建設力度、優化執法工作機制建設、健全暴力襲警防范措施這幾項警察執法權益保障措施,對暴力襲警與警察執法權益保障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執法工作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 暴力襲警 警察執法 權益保障
作者簡介:李冰,福建警察學院警察戰術系,助教,研究方向:警務指揮與戰術,執法行動程序、警務實戰教學訓練法、武器使用專題訓練等。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240
警察執法權益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執行職務期間,所持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該權益包括人身、財產、精神等方面權益,而暴力襲警行為嚴重侵犯了警察的執法權益,為社會穩定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因此,應深入研究暴力襲警問題以及執法權益保障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警察的順利執法,維護社會秩序。
一、暴力襲警問題分析
(一)警力建設有待優化
從近年來發生的暴力襲警案件來看,遭受襲擊的執法人員大多都是基層一線的民警,同時,在襲警事件中,執法環境往往比較復雜,主要當事人的情緒激動,而執法民警人數一般在2~3人,因此,在面對執法環境以及當事人方面,民警明顯處于人數劣勢,導致現場難以得到控制。此外,在該環境下,受不良情緒的驅動,當事人往往會趁民警不備時開展襲警行為,為民警的人身造成嚴重威脅,例如:在2020年7月湖南湘潭縣的一次查酒駕執法中,一位司機在被查出酒駕后,趁著民警不備,將其踢傷,此后,司機的妻子攔截過往車輛,阻礙交通,由于案件發生在交通路段上,所以現場的環境非常混亂,且比較危險,而負責查當事人酒駕的民警只有一位,很難兼顧現場的各個方面,待到其他民警到場時,襲警行為已經出現,由此可見,在警力方上的劣勢,是襲警問題難以受控制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民警崗位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危險性,且對身體素質等方面要求較高,因此,在警力擴充方面存在困難,使暴力襲警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影響了警察執法權益的保障效果。
(二)抗拒執法問題有待處理
從具體情節來看,暴力襲警通常發生在具體落實執法行為的過程中,如開罰單、傳喚、調解等執法環節,由此可見,當事人的襲警行為存在一定的干擾、阻止執法目的,雖然現階段,群眾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法律意識,基本都知曉干預、阻撓執法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但在不良情緒的驅動下,其依然會采取極端行為。為此,安撫、消除當事人的負面情緒,是降低抗拒執法行為出現幾率的重點,而現階段,針對此方面的培訓不足,同時,在執法程序的設計上,也未能充分考慮該項環節,導致整體執法過程,缺乏對當事人不良情緒的疏導,形成了暴力襲警行為發生隱患。此外,雖然這種抗拒執法行為具有較強的可預期性,但是從行為發生時間的角度上來看,其依然具備不確定性,而民警通常難以準確地判斷出當事人是否存在阻礙執法意識、是否有暴力襲警傾向、何時可能會采取暴力襲警行為等,導致即使民警在執法全過程中小心翼翼,也難免遭受到暴力襲擊,這不僅影響了執法工作效率,而且對民警的人身、精神等方面造成了負面影響,不利于警察執法權益保障有效落實。
(三)防范工作有待完善
在實際執法中,一些當事人往往持有器械,且容易在不良情緒的驅動下,采取危害性極強的襲警行為,造成執法人員的死傷,例如:在2020年7月江蘇淮安發生的重大襲警事件中,兩名當事人用菜刀和尖刀,對執法民警采取了襲擊,并造成兩人死亡、一人輕傷,此后,當地公安機關對兩名犯罪嫌疑人迅速進行了逮捕,并以故意殺人罪、尋釁滋事罪,向其追究了刑事責任。在該事件發生之前,其中一名嫌疑人曾手持菜刀欲沖出廚房行兇,被其弟及時攔下,但在場民警并未對其采取實質上的防范措施,而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警并不持有合適的用以防范的器械,如瓦斯等,因此,在第一次襲警行為出現時,民警無法予以有效的打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后續暴力襲警動機的形成。在此過程中,雖然這種重大的襲警行為,可以被歸屬到相應的刑法處罰范疇內,但是一些無法達到刑法處罰標準,采用公共治安懲處又過輕的行為,顯然難以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暴力襲警問題防范中,裝備、法律等方面工作依然有待完善。
二、警察執法權益保障問題探討
(一)加強警力建設力度
1. 優化薪資待遇
在警察執法權益保障中,為了緩解警力劣勢所帶來的襲警問題,政府部門開始逐步優化警察崗位的薪資待遇,以期弱化警力擴充難度,提升警力建設工作水平。在此過程中,習總書記提出,“和平年代,公安隊伍是一支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同時,以幾何倍迅速增加的執法工作量,也使得民警崗位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政府部門提出了,公安工資高于地方、稍低于軍隊的薪資待遇制定要求,為警察崗位薪資待遇的優化奠定了基礎。此后,政府部門還逐步推廣應用了補貼制度,并增加了補貼數量與額度,且利用這種二次薪資分配的方式,構建出了“多勞多得”的基層民警薪資待遇體制,不僅順利達到了高于地方、稍低于軍隊的薪資標準,而且還創造了良好的崗位工作氛圍,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警察崗位中,以便于在執法活動中,更好地保障警察執法權益。
2. 豐富警力充實途徑
在警力建設中,豐富警力充實途徑,能夠縮短警力建設周期,以加快推動暴力襲警問題的處理解決進程,為警察執法權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此過程中,各地公安機關開始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大量精簡內部的非一線工作人員,并將這部分人員設置到一線基層警察崗位上,以實現警力的有效下沉,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警力不足問題,對警察執法權益保障的影響。此后,政府部門也在警力擴充方面,逐步推進了單獨序列的崗位招錄補充模式,使警力招錄打破地方政府編制數量限制,確保招錄人數能夠滿足當地執法實際需求,提高警力建設速度。此外,輔警制度的推廣落實,也在極大地緩解了警力短缺這一執法權益保障的燃眉之急,同時,針對輔警流動性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政府部門正在不斷著手完善相關的制度條款,優化了輔警制度的作用效果,有助于社會維穩機制的良性發展。
(二)優化執法工作機制建設
1. 建立執法培訓機制
為了有效預防、應對暴力襲警問題,保障警察執法權益,各地公安機關紛紛將當事人情緒安撫、心理分析等內容,納入到了執法培訓內容中,完善了執法培訓機制。有助于執法工作者及時發現、處理當事人的襲警傾向,緩解由當事人抗拒執法引發的襲警、執法權益受侵害問題,提升社會公共安全建設水平。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提高了實用性技巧培訓在日常培訓、輪訓中占據的比例,以實現針對執法活動的常態化技巧培訓,提升警察的業務技能水平,為警察執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對于新警入職培訓,各地公安機關陸續完善了老帶新培訓模式,使新警能夠順利融入集體,磨煉實踐業務能力,以逐步學會準確預防和應對暴力襲警等突發情況,提高其執法權益自我保障能力。
2. 優化執法工作程序
在執法工作程序方面,當前各地公安機關,紛紛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執法程序設計的探討和研究,以期設置一個更加完善、高效的執法程序,來有效安撫當事人不良情緒,降低暴力襲警等問題發生的幾率,為警察執法權益提供保障。在此過程中,各地公安機關正在不斷向執法程序中引入信息技術,以更加完好、詳盡地保留執法信息,為警察后續維權提供信息支持,同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與當事人接觸環節,以免對其情緒產生刺激,引發暴力襲警行為。此外,在當前的執法程序中,還設置了較為完善的溝通環節,實現了在執法過程中,為群眾進行具體的普法,以消除其不良情緒,保證后續執法工作的順利進行[1]。
(三)健全暴力襲警防范措施
1. 完善警械配發
為了幫助警察有效應對暴力襲警問題,各地政府開始逐步健全暴力襲警防范措施,并完善警械的配發,使其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可以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保證其執法權益。在此過程中,公安機關當前逐步完善配備的警械主要以應急警械為主,如瓦斯等,以便于執法人員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得以迅速做出反應,增強暴力襲警防范工作的效果,同時,基于《警械武器管理使用條例》以及其他現有規定,明確了各類應急警械的使用條例,并具體闡明了哪種警械對應哪種情況,使得民警的警械使用更加規范,有效保障了其執法權益。此外,針對不同區域的治安、經濟發展水平,政府部門正在擬定逐步推廣差異化的警械配備機制,使民警的裝備水平得以準確適應實際情況,確保各地區的執法活動都能順利開展,提升民警執法權益保障水平[2]。
2. 加強法律建設
在法律建設方面,可以將民警執法權益保護設為單獨的法律條款,在刑法、治安法等法律條款中,突出執法權益保護,例如:在刑法的故意傷害罪論處條款中,于原有基礎上,加設妨礙公務,并造成故意傷害的處理條款,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相應法律法規的震懾作用。此外,當前政府還出臺了相應的文件,以針對性地指導、明確暴力襲警問題的法律處理措施,如《關于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直接明確了襲警屬于妨害公務從重情節,同時,規定了以暴力相威脅,也按照妨害公務定罪處理,而且針對煽動、教唆他人襲警的,該意見指明了按照共同犯罪處理,極大地增強了相關法律法規的震懾作用。在此過程中,立法機構還要積極開展相應的普法活動,加深群眾對相應法律法規的認識,牢固樹立民警執法權威,為執法行為的順利、有效開展,提供有力保障[3]。
三、結論
綜上所述,有效解決警察執法權益保障、暴力襲警問題,能夠增強社會維穩效果。在執法活動中,借助警察執法權益保障措施,可以充實執法力量、優化執法工作水平、降低暴力襲警情況發生幾率,從而有效緩解暴力襲警問題,樹立民警執法權威,為其的執法權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猛.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執法權益保障探析[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9(6):38-41.
[2] 趙琦.人民警察執法權益保障制度探析——以《人民警察法》修改為契機[J].法制博覽,2019(1):5-7.
[3] 黃嵩.新媒體時代下警察執法風險與權益保障[J].法制博覽,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