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英

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措施在消化內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消化內科給予常規護理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另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化內科給予優質護理護理的50例患者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與總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與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能有效促進消化內科患者的康復,同時提升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優質護理;消化內科;護理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4-083-02
消化內科疾病涉及種類較多,包括胃、腸、肝膽、胰腺、食管等疾病,涉及的醫學知識也更廣泛,所以對護理工作除了專業性要強以外,針對性也應當更強[1]。優質護理是現代醫學進步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型護理理念,整個護理工作強調以患者為核心,同時具備個性化與創造性的護理模式,不僅能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所需要的護理要求,同時能為護患關系提供良好的溝通橋梁,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我院對既往收治的100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護理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消化內科給予常規護理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另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化內科給予優質護理護理的5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24~76歲,平均(46.8±5.5)歲;其中急慢性胃炎2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5例,食管炎9例,其他6例。觀察組男28歲,女22歲;年齡21~74歲,平均(47.2±4.8)歲;其中急慢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6例,食管炎8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疾病類型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病情的留意,是否出現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應當監控各項生命體征,此外叮囑患者臥床休息,病情較輕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簡單的運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心理護理:整理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價,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并針對問題制定適宜的心理護理方案,上述步驟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參與完成,護理人員可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放松心情,緩解負性情緒,日常溝通過程中注意語言溫和、態度委婉,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煩悶,并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挫折,并讓患者了解到負性情緒對疾病造成的影響,一定要保持積極、開朗、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②飲食護理:引導患者日常飲食應當養成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原則,并根據患者的飲食偏好制定相應的食譜,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飲食主要以高熱量、高營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注意患者每日排便情況,對出現便秘的患者可告知多實用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并采用手法按摩對便秘進行緩解,順著結腸方向輕輕揉壓,若仍未好轉可適當給予番瀉葉代茶飲;日常可多食用調理消化功能的食材。③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介紹使用藥物的劑量及效果,同時督促患者及時用藥,此外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部分藥物在服用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注意用藥時的注意事項,對患者用藥后的反應進行觀察。④生活護理:指導患者通過站姿、坐姿和臥姿等進行肌肉松弛訓練,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囑咐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習慣,戒煙限酒,不熬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統計,顯效:患者護理后各項癥狀明顯好轉;有效:患者護理后各項癥狀有所好轉,無效:患者護理后各項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效果,按照滿分100分為最大分值,其中評分≥80分為高度滿意,60-80分為一般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高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0%[2]。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2.2兩組患者護理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非常滿意25例,一般滿意15例,不滿意10例,觀察組非常滿意37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3例,觀察組總滿意度以94.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消化內科疾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相關研究指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酗酒、疲勞過度等因素都是造成消化內科疾病的常見原因。優質護理模式是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逐漸轉換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將被動護理更替為主動護理,更關注患者的生理變化與心理變化[3]。同時及時解決患者思想與心理上出現的顧慮,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為其指定相應的整體化、個性化,以及具有創造性的護理服務,不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更能提升患者的遠期生活質量[5]。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與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能有效促進消化內科患者的康復,同時提升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杜麗絨,李新梅.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優質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0):42-44.
[2]孫艷.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3):100.
[3]齊可心.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208-209.
[4]沈梅芳,黃桂珍,陳慧.優質護理改善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