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要:目的 探究剖宮產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選取本院30例剖宮產手術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20年01月-2020年06月,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分別實行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對比護理成效。結果 觀察組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均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相對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剖宮產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中,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剖宮產術;腸胃功能恢復;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4-101-02
醫學技術和產科技術的迅猛發展,剖宮產手術在產婦妊娠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和陰道分娩相比,剖宮產手術過程中使用了麻醉,再加上手術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腹腔組織器官帶來刺激,所以大部分產婦在手術之后很容易產生胃腸道功能抑制的現象,這對于產婦的術后恢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手術之后對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進行緩解,保持營養充足,進而使患者的腸胃功能得到改善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探究剖宮產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30例剖宮產手術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20年01月-2020年06月,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參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6.26±5.12)歲,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6.14±5.09)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實行腰硬聯合麻醉。排除標準:排除存在潰瘍性結腸炎以及腸結核疾病患者;排除存在電解質紊亂以及存在剖宮產手術史患者。
1.3方法
1.3.1參照組
本組實行常規護理。手術之后的6小時內禁止飲食,等到首次通氣之后可以進流質飲食,逐漸可以過渡到常規飲食。
1.3.2觀察組
本組實行針對性護理。①體位護理。在產婦分娩之后,護理人員要將其頭部墊高,使其身體保持在平衡狀態,提高患者的舒適感。與此同時,在產后第一天,護理人員要輔助患者翻身,每兩小時一次,并且為患者家屬講解翻身技巧,最大程度地為產婦提供便利。同時還要引導產婦在進行翻身的過程中要使用腹帶對其傷口進行包扎,防止活動時對皮膚所造成的牽拉。②心理疏導。對于剖宮產產婦來說,其在手術之后會產生顯著的疼痛感,并且需要放置引流管,在此期間,產婦很容易產生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按照產婦不舒適原因對其實行心理疏導,傾聽產婦傾訴,防止對其心理帶來刺激。③穴位按摩。手術之后的六天,可以對產婦實行按摩護理,使用大拇指按摩患者的足三里穴和合谷穴,交替進行,每天三次,每次15分鐘。④母嬰同室。護理人員要及時對產婦實行母乳喂養指導,并且對其實行健康教育,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重視程度;并且為其講解哺乳的正確體位,強化患者的子宮收縮,對產后出血進行預防,刺激產婦的乳汁分泌。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通氣時間,并詳細記錄;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1.5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使用()和(%)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開展t檢驗和卡方檢驗;當統計值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通氣時間比較
觀察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通氣時間均低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當代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剖宮產手術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獲得了進一步提高,但是剖宮產手術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產后恢復時間長以及產后疼痛等。飲食護理主要是按照患者的病情狀況為其所制定的飲食方案,充分滿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進而促進患者機體的盡快恢復。此外,因為產婦生產以及麻醉過程中會消耗體力,其在生產之后很容易產生乏力、進食困難等現象,這不管是對新生兒還是對產婦都會帶來不利影響[2]。另外,剖宮產手術會對產婦帶來極大創傷,其通常是切開腹腔和子宮,對其實行腰硬聯合麻醉,手術之后,患者的腸胃蠕動也會隨之消失。在此期間,腸管中的纖維會黏附在腸壁,這就會對患者腸胃蠕動功能的盡快恢復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其排便和排氣,使患者產生不適感[3]。
腸胃蠕動的恢復時間增加,不管是對產婦身體恢復還是乳汁分泌都會帶來不利影響。一旦患者的腸胃功能消失,則會對患者的進食時間產生影響,會增加患者的肌體恢復時間以及營養吸收時間,進而對母乳喂養帶來不利影響[4]。在對患者所實行的針對性護理中,體位護理的主要目標就是降低腸梗阻的發生風險,使宮腔內淤血可以盡快排出,使腹部手術的切口張力降低,促進胃腸蠕動,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得到強化,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進而促進盆腔肌肉張力的盡快恢復以及實現對靜脈栓塞進行預防的目標[5]。心理干預主要是為了能夠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滿足感,進而使其自信心得到強化。穴位按摩以及飲食干預主要對麻醉以及手術操作對患者胃腸道蠕動所帶來的刺激進行有效緩解,確保產后營養,促進乳汁分泌;穴位按摩能夠起到健脾和胃、舒經通絡以及調理氣血的作用,能夠促進患者腸胃功能的盡快恢復[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均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相對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剖宮產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中,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腸胃蠕動恢復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對剖宮產手術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中實行針對性護理,有利于促進患者腸胃功能的盡快恢復。
參考文獻
[1]王金萍.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手術后產婦下床活動以及腸胃功能r恢復的影響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8, 31(10):1548-1549.
[2]胡國麗. 優質護理理念下護理干預措施影響剖宮產術后產婦排尿功能的實際效r果分析[J]. 飲食保健, 2018, 5(24):211-211.
[3]李興健. 優質護理理念下護理干預措施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排尿功能的影響[J]. 臨床醫藥文獻, 2018, 5(30):92,94.
[4]蔡淑華.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減少剖宮產術后患者寒顫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19, 9(8):204-207.
[5]黃花群.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在二次剖宮產術患者產后康復的效果觀察[J]. 中國農村衛生, 2019, 11(11):26-27.
[6]董亞. 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對促進剖宮產產婦術后快速恢復的作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24):4205-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