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艷
(平泉市醫院,河北 平泉,067500)
隨著婦女生活和工作中壓力的增加以及全球環境的變化,婦產科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多,如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疾病以及早產、難產、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增多的趨勢,目前婦產科感染性疾病正在逐漸成為新峰譜,女性生殖道感染已呈現發病率增加、多樣性及感染疾病譜變化的新局面,直接婦產科疾病發病率及住院率持續增高。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婦產科患者平均日住院率僅位于內科疾病之后。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救治的婦產科手術患者44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2 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57 歲,平均年齡(37.51±1.26)歲;觀察組年齡23~59 歲,平均年齡(37.84±1.23)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年齡)方面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6814,P>0.05)。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婦產科手術患者;②均屬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等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藥物過敏患者;④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給予安慰、鼓勵、病情監護等。觀察組患者應用加強細節護理管理,措施如下:
第一,做好入院評估。產婦入院之后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和綜合評估,包括產婦情況、胎兒情況等,如果為急診手術產婦,也應在時間允許范圍內盡量完成檢查評估。
第二,制定護理方案。根據入院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圍術期護理計劃,既能保證護理資源合理分配,又能保證服務質量以及效率。護理計劃應當在護理記錄表中標明,并定期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另外,根據產婦實際情況的變化,護理計劃應當隨時進行適當調整。
第三,術前護理。在實施剖宮產手術之前,產婦由于擔心手術安全性以及胎兒情況、懼怕術后疼痛等,多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各種不良情緒,這對于手術的順利實施以及術后盡快恢復是十分不利的影響因素。為了最大限度保障手術效果,應當注重了解產婦心理動態,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另外應當詳細向產婦介紹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并告知產婦手術醫生經驗豐富,從而使產婦的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同時還應當完善各項術前準備。
第四,術中護理。產婦進入到手術室后,離開了家人的陪護,需要獨自面對手術,此時護理人員應當給予產婦足夠的心理支持,鼓勵、安慰產婦,使她們能夠保持平穩的心態接受手術。對于急診剖宮產產婦,及時將各類手術所需器械、物品、藥品準備齊全,以便能夠及時對發生意外情況的產婦展開有效救治。另外,護理人員應全程陪護在產婦身邊,通過安慰、鼓勵的語言,堅定的眼神,增強產婦信心。同時告知產婦不要緊張,可通過深呼吸方法調整情緒,不要大喊大叫,保存體力,提升手術耐受力,這對于術后盡快恢復十分有利。術中對產婦各項生命體征嚴密監測,如有異常,及時提醒醫生處理。對窘迫胎兒及時清理氣道,給予吸氧。術畢清點好各種手術物品之后再關腹。
第五,術后護理。術后24h 內加強巡視,做好生命體征監測以及并發癥觀察,如有異常及時給予有效處理。術后早期對產婦實施腹部按摩以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大出血,指導產婦及早開展康復訓練,促進排氣排便,并提升機體抵抗力。另外需要指導產婦母乳喂養知識、護理知識等,提升母乳喂養成功率。做好手術切口護理以及疼痛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護理質量評分、疼痛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的焦慮、抑郁、疼痛評分更低,護理質量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2104、3.5164、4.1267、3.8415,P<0.05)。
近年來,我國醫療條件以及醫療技術水平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時患者以及家屬也具有越來越強的健康意識以及維權意識,因此他們對臨床醫療以及護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婦產科,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人數越來越多,產婦以及家屬對于護理質量也更加重視,稍有不慎,便極易導致護患糾紛。
因此,應當十分重視對婦產科手術產婦的護理工作。本研究通過對婦產科手術產婦實施圍術期整體護理,結果表明手術時間更短,產婦術后恢復更快,滿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