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李村小學 郭伶勤
在英語教學中,導入環節利用故事創造情境,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將學生帶入課堂學習中,為知識的理解和儲備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知識新授環節可以利用故事有效突破知識的重難點,幫助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故事,創造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實現知識的完整構建。在鞏固提高階段,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檢驗,利用故事教學法,幫助學生將知識更好地內化處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情境教學是目前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課程導入環節常用的教學手段。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生活中熟悉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和事物創設故事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課堂。通過故事教學,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會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英語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例如:在外研版教材五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2 They sell many different things”的教學過程中,本單元的教材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超市文化,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能夠自己描述超市購物的相關情況。因此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教學法,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今天全班同學都要去小明家做客,但在去小明家之前要先到超市買禮物,并在多媒體上展示超市物品的圖片,引導學生大膽利用英語說一說自己想要給小明買什么禮物。五年級的學生英語單詞和句式的儲備是有一定基礎的,教師要注重學生時態的運用。在初步鍛煉學生口語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超市,通過同桌對話的形式,對句型“They sell clothes, toys and CDs.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進行交流。在這節課的導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做客買禮物的情境,這樣簡單的情境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更樂于去練習句式,從而提升口語熟練程度。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加入學生熟悉的因素,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故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適當地利用故事完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理解。同時,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故事可以有效推動學生對知識的解讀,幫助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教材五年級上冊 “Module 9 Unit 2 She was very happy”這節課時,課程的重難點在于讓學生能夠掌握教材中的動詞過去式,并能夠對自己和他人做過的事情和感受進行敘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教師可以提前利用教材內容,提煉出sad、thirsty、happy 三個關鍵詞,利用多媒體故事地圖的方式,把主要的信息串聯在一起,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故事大意,達到熟悉故事文本的目的。之后,讓學生根據教師提煉的關鍵詞,對動詞的過去時態進行練習,主要對句型“What did she do? How did she feel?”進行練習。之后,教師可以講述故事,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復述,對Zara 心情變化的原因進行復述。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看圖片完成故事,根據故事完成歌曲等形式,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重點難點知識。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口語進行交流。口語的鍛煉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開口環境,讓學生在頻繁的口語交流中,提升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就是鍛煉口語交流的良好方式,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進行口語表達,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夠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優勢,從而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合作意識,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
例如:在外研版教材五年級下冊“Module 7 Unit 2 I’ll be home at 7 o’clock” 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利用句式“I will...at...o’clock ”來說明即將發生的事情,難點是讓學生掌握will 的用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角色朗讀,小組成員分別扮演Sam、Mr Smart、Ms Smart 三人,對故事對話進行練習,從而了解文章的大意,對將來時的用法進行初步的體會。在小組合作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對小組成員的讀音和語法的正確與否進行檢查,對讀錯的地方成員要及時糾正,使小組內成員共同進步。之后為鞏固語法句式的使用,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成員對活動3 的圖片內容敘述進行討論,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研究,對“It’s...o’clock in the ...now.xx will be ...at ...o’clock in the ...”這一句式的使用更加熟練。小組之間合作學習,是彼此相互交流共同學習的手段,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方式,對學生團結合作意識進行鍛煉,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構建知識框架,讓知識儲備更加穩固。
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代表著教學任務的完成,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水平,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率。對學生的課堂所學進行檢驗,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自我吸收和整合程度,從而使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展示在教師眼前,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進行彌補,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素養,提高自身的整體水平。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教材六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2 I went to a library yesterday”這節課時,教學目標在于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用一般過去式發送郵件。在新課教授環節,教師對郵件的寫法和一般過去式的運用進行了講解和練習。為了檢驗教學的成果,教師可以結合之前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鞏固提高的情境,進行課后作業的練習,讓學生把自己當成Xiaoqiang、James、Ruby 三人中任意一人的筆友,對郵件進行回復。教師要對郵件回復提出要求,既要對郵件內容有簡單的評價,還要運用一般過去式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描述。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之前所學進行簡單的回顧,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運用一般過去式。教師通過學生所寫郵件,能夠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內化程度,通過評價和建議,讓學生完善自身知識。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多樣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還能緊貼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通過故事導入、分角色朗讀故事、合作學習等形式,能夠讓學生的英語體驗更加豐富,在鍛煉思維意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