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琰
(北海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北海,536000)
孕婦學校的開展主要是為了保證孕婦妊娠期身體健康,并在教學期間,加強對胎兒的關注,并積極遵循規定飲食以及運動,提升孕婦對妊娠保健理解程度。孕婦學校有較多教學模式,其可滿足不同孕婦基本需求,并在教學基礎上實施護理,以下是對孕婦學校教學模式在近幾年來的護理新進展進行概述。
1.1 多媒體課件 孕婦學校教學模式中多媒體課件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其對孕婦護理有極大意義。多媒體課件主要是利用屏幕投影動畫、音樂等信息,實現語言無法表達的動態教學過程,并將部分妊娠原理、微觀結構、抽象的邏輯思維制作成為動畫效果,為孕婦提升自身認識提供有效教學形式[1]。很多孕婦學校的教師會覺得知識教授難度很高,自己無法將教學內容講清楚,孕婦也會覺得無法理解,而該教學方式可將產科中的教學技術在多媒體課件中融合,增強視覺刺激,從各個角度將其學習情趣以及熱情激發,保障教學過程具備啟發性以及生動性,提升教學效果[2]。多媒體教學在孕婦學校教學中的應用,由于多媒體信息量龐大,可隨時調整課件內容,保障教學內容不斷升級以及更新,提升信息的精確性以及高效性。但是該教學模式在孕婦護理以及教學中的應用,由于多媒體信息速度相對較快,信息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較短,大腦在單位時間內吸收信息量有限,因此在應用該教學模式的同時,需要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結合,互相彌補[3]。
1.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也是孕婦學校教學模式的一種,其對孕婦護理效率提升有一定幫助,一般孕婦學校教師會在其懷孕32周之后,對其實施胎心監護以及產前健康指導,使其對產房環境、助產士等熟悉[4]。還需了解其對教學內容以及認知內容關注以及知曉程度,并將存在的問題總結,將孕婦欠缺的進行補充教育。健康教育的補充教育是孕婦學校延伸教育,對其針對性補充教育,可將教學內容完善,鞏固妊娠知識,并在對一定程度與助產士等創建聯系,增加對彼此的了解以及信任程度,這樣具體分娩中會增加對助產士的理解以及信任,增加內心安全感,愿意積極配合助產士工作同時,促進自身的安全生產[5]。有專家研究顯示,過于單調教育方式難以引起學員興趣,導致其對規范性健康教育性質較小,上課率較低,部分孕婦對孕婦學校教學條件與教學滿意度存在不滿意等[6-7]。因此需關注對孕婦的科學健康指導,并保證患者對健康指導存在主動探索欲望,提升教學效率。
1.3 互動式教學 孕婦學校教學模式也可以運用具有互動式以及參與式教學模式,可以依據孕周進行分班教學,分為五個班,每個班級孕周不同,并控制每個班級準父母人數。每周安排授課,每課時固定為90分鐘。并在每日下午組織會議分享交流體會,并共同做孕婦操。通過互動以及參與式孕婦教學模式,對不同孕婦在每月變化以及胎兒變化掌握,并提醒孕婦注意情緒以及飲食調節,告知孕婦胎兒在體內發育狀況以及發育中可能會存在的異常,并告知其必要的改善措施,必要的話,需提醒孕婦進醫院治療。并積極鼓勵孕婦將自己存在的不舒適以及困惑提出,與其他孕婦交流或是傾訴,教師需準確答疑,提醒孕婦在課堂保持互動以及適量運動,通過與其他孕婦交流,分享在懷孕過程中各自感受,減輕部分孕婦出現的不良情緒。教師需依據妊娠階段不同專門設計孕婦有氧健身操或孕期瑜伽等孕產期運動課程,積極鼓勵孕婦在產前進行技能訓練,改善其對順產的認知,增加身體彈性[8-10]。
1.4 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是近些年來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可以為孕婦提供隨時隨地的高質量服務,增加其對孕期相關知識的基礎認識。可每月預先安排線上教學時間,一般是每月4次線上課堂,每次60分鐘。每月安排線上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是根據2016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孕期婦女膳食指南》標準,教師一般會建議孕婦在基礎人群膳食指南基礎上,增加以下5條教學內容(1)補充葉酸,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選用碘鹽,注意補鈣及維生素D,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2)妊娠嘔吐嚴重者,保證攝入含必要碳水化合物的食物;(3)妊娠中晚期適當增加奶、魚、禽、蛋、瘦肉的攝入;(4)適當身體活動,維持孕期適宜增重;(5)禁煙酒,少吃刺激性食物。除了教學飲食相關內容還需告知患者在生活中需注意自身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可以將教育內容依據妊娠階段分為孕早、中、晚 期、分娩期、產褥期保健知識教學,安排助產士以及專業主治醫生授課,一般是每周預約之后集中線上授課,可重復聽課。通過規范性線上健康教育孕婦可將與圍產期相關保健知識順利掌握,保障其遵醫行為改善,提升順產幾率,將并發癥控制在一定范圍孕婦。若是在線上教學中存在疑問,可在線下通過微信群或是電話咨詢教師,保證疑問得到有效且科學的解答。
1.5 以問題為主教學 孕婦學校在實施教育中也可以選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為主、以問題為主導的學習過程,教學目標將就是依據問題教學,促進教學效果提升[11-12]。有學者研究顯示,孕婦學校在32-36周一般會向每一學員發放健康手冊,并叮囑其每周定期參與孕婦學校課程,每周集中教學,安排專職教師參與授課,并安排家屬積極參與學習,之后通過問卷調查,研究顯示以孕婦與家屬存在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教學良好率較好,達到90%[13-14]。
孕婦學校創設是目前醫學模式發展的一個必然,也是發展趨勢,是醫學健康發展以及日益進步的體現與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各個醫院孕婦學校應為所在區域以及地域存在差異,孕婦學校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孕婦學校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也隨著醫院級別存在區別,要如何促進學校教育水平以及教學質量提升,是孕婦護理質量提升的關鍵。目前,滿足社會對產褥期、孕期以及哺乳期知識普及需求屬于孕婦學校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現階段,我國孕婦學校教學模式研究還在不斷探索過程中,教學內容設置以及教學模式選擇主要是依據時代改變、科技發展、人們需求不斷調整以及創新,還需以圍產期健康知識傳播為基礎目標。并注意健康知識實踐。
將教學內容趣味性以及強化性結合,促進情感交流,提高孕婦知識認知以及專業自護能力。學校設計的教學課程計劃需要以靈活實踐互相照應,還需要適應學校本身所在地,保證教育方式設置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孕婦學校在未來的發展應與時俱進,以孕婦本身為核心,在教學方式上應因人而異,按需實行科學教育,并積極遵循多樣化、個體化以及實踐性原則,讓孕婦可以主動接受健康教育以及治療,將被動護理變成主動參與,并在學校的學習中獲得與懷孕等相關具有實用性知識,并將其用于自身,減少突發狀況以及意外事件出現。
孕婦學校屬于新時代產生的教學形式之一,其主要是對孕婦實施專門的教育,提升孕婦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并將其用于自身的妊娠護理中。目前,比較常見孕婦學校教學模式有互動式教學、以問題為主教學、健康教育、線上教學等,教師需依據孕婦妊娠階段以及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并保證其在教學指導中獲得巨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