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體育運動學校 李愛平
“少教”不是字面上教師單純地減少教學的意思,“少教”主張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發言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變了原來的課堂組織模式,怎樣讓課堂既增加趣味性,又保證課堂的效率,這是教師在這種教學理念下需要研究的新的教學難點。
這種教學理念對教師的要求有以下幾點。首先,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要求教師有啟發能力。如果學生沒有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即使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的效率也不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要加以引導,循循善誘,老師和學生一起針對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其次,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更有創造性,新穎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這種教學理念。第四,教學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有獲取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在獲取更多的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走進“少教”的情境中,為“多學”搭建平臺。
“多學”不是指單純的增加學生的壓力,把教學任務全部推到學生身上?!吧俳潭鄬W”的理念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能提出問題,并逐漸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達到“多學”這一目標,作為教師,要明確讓學生“多學”的路徑。首先,這里提到的“多學”是讓學生“真學”,不是雜亂無章地學,也不是知識的盲目的堆積,而是要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帶著拓展學。要做到這幾點,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然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那么在課堂上學生應該積極地提出問題,并努力找出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獲。其次,學習要有深度性,學生要學會深度探究,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同時學生要學會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方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另外,學生還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吧俳潭鄬W”就是學生從老師那里獲得的知識要少于自己探索得來的知識。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我領悟的能力。作為教師,要多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既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又要培養其創新合作的能力。加強師生互動,利用線上線下的現代化教學資源進行師生的互動和交流,豐富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資源庫,為學生拓展學習提供支撐。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是權威,導致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只能對老師授予的知識單純接受,缺少了獨立思考的過程。這種教學理念沒有真正地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往往是被動的,沒有從心理學層面解決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問題,學生沒有質疑的能力。新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這種教學方式才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單是知識,更是一種學習的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尤其是針對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因此,要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文章,感知作者的創作背景,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文章才是學習古詩文知識的關鍵。教會學生預習方法,閱讀效率,在誦讀的同時做好筆記等,是教師應該教授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性格形成及學習能力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對學生的基礎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后,把學生進行分類,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放在一個水平線上。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設置的問題要符合他們的學情,以激發興趣為主,如可以讓他先理解詩歌的內容,做簡單的字詞句的分析;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完成課程設置的中等目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就要進行拔高設置,可以進行不同類型古詩文的對比閱讀,讓學生發現古詩文題目之間的共通點和融合點。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獲得成就感的基礎上學生對古詩文探究的興趣會大大增加,這對古詩文的教學具有長遠的積極影響。
對于“少教多學”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和交流時間,但是,面對課堂時間有限,知識繁多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合理的安排。首先要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其次把時間交給學生,但也不能教條地把時間全部交給學生,而不對其進行引導。這種教學模式在初期剛開始實行的時候,要求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總體的把控,避免出現失控的情況或者無法達到教學目的的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教學素養,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對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各個環節都要做精心研究和準備。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對學生進行課程的預習指導。課后,要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整體的教學質量。
“少教多學”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對目前的課堂教學組織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既然把時間給了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探究,課前的預習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針對課前預習,有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有所交流,針對自己的疑難問題,學生要有目的性地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針對每一個同學的疑難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通過集思廣益,不但解決了別人的問題,同時也獲取了更多的知識。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即使進行了合作探究,學習小組也會有一些仍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針對這些難題教師應該進行及時的指導和解惑。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都不會改變的。教師的點撥有利于學生徹底地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的思維和方法,在師生互動交流的基礎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啟發,促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和教師一起拓展思路。
教學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這一環節,認真梳理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方法是否合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否全面,能力是否提升,教法、手段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是否落實。通過總結分析,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調整。對學生而言,也要進行課后總結,及時梳理自己收獲的內容,形成思維網,對知識進行統一的梳理。對于知識的總結反思有利于學生鞏固已獲得的知識,同時拓展知識鏈,去探索未獲得的知識。
本文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理念的有效運用分析還是比較粗淺的。對教師而言,“少教多學”理念會隨著教學過程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提升。教師要不斷加強新知識、新理念的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加強對教學設計、教案的研究,不斷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和思路。給學生以方法的引領,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真正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身心得到愉悅,能力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升華。學習是無止境的,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提高自身的素養。“少教多學”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模式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同時,有利于學生深入掌握古詩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