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中學 李安定
2020 年開年,一場肆虐神州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改變了中國人過春節的一些習慣,也改變了我們固有的上課模式。“停課不停學”怎么才能實現?考驗著教師們的智慧。移動會議、騰訊課堂、學而思網校等等都開始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學校選擇釘釘直播作為線上教學的方式,由于之前一直采用的是線下教學模式,對于線上教學特別是釘釘直播,很多教師是第一次接觸,也是第一次使用。所以在教學計劃確定下來后,學習并掌握釘釘直播技術成為教師們的第一要務。
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及相關計算機老師的技術指導后,釘釘直播方面的程序與步驟大多都掌握了。緊接著,平時集體備課的場所從學校搬到了家里,大家通過視頻會議繼續探索教材集體教研、集體磨課,然后將放到網課課堂上進行實踐。
我作為學校九年級物理組的一位老教師,雖然用釘釘直播講課是第一次,但開課的第一天親身上陣我就感受到了網絡直播帶來的巨大沖擊。
第一次進行線上教學,以為自己準備得很充分,但是中間卻偶爾出現過掉線和畫面與聲音不同步或者是有聲音沒畫面的情況,雖然出現的這些“小插曲”很快也能處理好,但一節課下來,還是感到有點緊張,最后在和學生們的互動中頗為順暢地完成了第一次教學任務,對線上直播授課有了初步感悟!
數次直播后,以前對網絡授課抱以懷疑態度的我,有了新的認知,新事物的產生,一定有其產生的理由,但也有著其優勢與弊端。
首先體現在教學方面便捷有效。只要有網絡,有電腦或平板或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必局限在固定地點固定時間。隨后還能多次回放,學生可以反復揣摩理解不明白之處,教師也可以通過回放來總結課堂得失。
其次是匯聚教師集體智慧。網絡視頻會議,使每位教師都可以各抒己見,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集體智慧發揮到極致。每位教師都受益匪淺,備課充分,思路清晰,講課各有特色。
再次是學生的興趣表現得比較高。學生能和老師連線互動,老師們和藹可親幽默有趣,通過屏幕接觸雙方,課堂節奏把控到位,能激發孩子們對課堂的興趣。
另外一點是體現教學內容合理上。雖然這次網絡直播課因為要面對所有學生,內容難度中等。但是在直播課后教師們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在家校本功能里快捷選擇學生,布置不同難度作業,使教材的拓展延伸度有所不同,做到因材施教。
第一是視力及網癮問題。長時間盯著電腦或平板,造成眼干眼澀,進而形成近視。還有可能加深孩子們的網癮問題,過分依賴電子產品及網絡,開學后也很難自制。
第二是作業督促問題。學習后必須有作業鞏固練習,但由于沒有老師的及時批改監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自覺性方面有所降低。把批改及監督權全部下放家長,很多家長一時也無法勝任,造成作業批改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在這點上建議采用雙師模式,授課教師講課互動,輔導教師專門批改作業,也會有小視頻講題,批改后及時反饋。
第三是自覺自律性問題。網課對于有自制力的孩子來說,其與線下課堂一樣有效。但是對于一些本來不太自覺的孩子可能只是多了個玩電腦的機會,多了個發呆的時間而已。
另外因為連線的學生較多,會存在掉線、網絡延遲等方面的問題,不能有效地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即時學習狀態。但總體來說,我覺得瑕不掩瑜,網課作為新生事物,也是未來教育的發展大趨勢。唯有順勢而為,努力學習網課技術和上好網課,讓網課為學生成長助力,這才是網課在教育方面的存在意義。
通過幾次的網絡直播課,就物理學科的特點,我也做了一些反思與思考,并和備課組進行溝通,也和家長進行交流,得到了一些感悟。
第一要把握聽課對象的需求,初中階段的學生,網課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不能應付于形式,要讓學生在“停課不停學”中真正地得到實惠,我們的物理教學是講授新課還是復習,抑或新課與復習并進,都要針對本班學生作科學安排。如果是新課,那么課程的內容就應該具有結構化、系統化和藝術化同步進行,教學設計要真正地扣住學生的注意力,能使學生學有所獲。如果是復習課,應該具有針對性的強化,把學生的優勢凸顯出來。
第二是教學設計一定要有與學生互動的環節,無論哪種方法形式,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通過網絡與學生建立起情感聯系,在線教學中教師的形象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同時也要注意與內容畫面的切換。
第三是屏幕內容的元素組合和切換節奏要符合在線學習的原理,色彩柔和而不花哨,不出現無關的聲音和動畫,深色或動態顯示要應用于主要內容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物理實驗的播放要清晰并控制合理的時間,單屏顯示的時間不超過兩分鐘為宜(邊講邊等邊思考),需要超長顯示的內容可采用分步呈現的方式。也不可切換太快,1 分鐘1 次較好,太快了學生看不清也記不住。并且要求學生盡量不要在講課的過程中點贊,以免分散教師的注意力和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
第四,物理相對來說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自然科學,這就要求我們物理教師提高上課的科學性、趣味性和藝術性,講課的語言與畫面的配合要符合信息通道理論,要求學生在集中精力學習時,心無旁騖。有教師形象出現時,解釋性語言不要用文字顯示,這會加重學生視覺通道的認知負荷。講解的提綱、公式定理、關鍵詞要用文字顯示,以利學生精加工和長效記憶。
第五是線上授課區別于傳統的線下課堂講授,可以更通俗一些,嚴肅與詼諧結合,既能體現自己的專業度又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設立獎勵機制,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進行即時表揚,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又能心情愉悅。
線上直播課看似不用怎么費力氣,但要想上好一節網課,其實比面授課付出更多。很多教師是第一次嘗試線上授課的方式,對于一些老教師們來說,他們更習慣傳統的授課方式。有一些老教師對于電腦辦公軟件的操作并不熟練,為了此次線上授課,很多教師更是需要提前學習制作課件、準備授課內容、線上批改作業等,與批改紙質作業不同,教師們需要檢查每一位家長發過來的作業上面的答案,并及時地反饋情況,無疑增加教師工作時間和加大了工作量。
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一些家長在家辦公,孩子可以通過用父母的手機或電腦來聽網課,而父母在孩子的身邊也能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但是正常復工后,家長都要上班了,孩子一個人在家中又有誰來監管呢?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加之自制力并不強,很容易受到網絡的誘惑,當父母不在家,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聽網課。授課教師在屏幕的那端也沒有辦法看到學生的聽課狀態,所以網絡授課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不少學生在學校能好好學習,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師的監督與學校的管理,另外在學校學生都在努力學習,也能創造出一種很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在校期間不少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迅速提高,自我約束也很強。但是一旦脫離了這種教育環境,回到家里,大部分學生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不受約束,學習自覺性很差,有的給自己擬定了一大堆學習計劃,卻一個都沒有完成。所以在家通過網絡學習課程,如果是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學習效率低下的這類問題。另外,很多家長由父母轉型為“老師”后,由于水平有限不懂怎么解答習題,對孩子的學習也只能是聽之任之了。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是需要家長、孩子、教師三方面聯手一起解決。如孩子出現學習自覺性差的問題,家長應是第一個知道并第一時間要做出反應的人,通過自身的監督和幫助孩子來解決,如果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可以通過網絡求助任課教師或者其他教育專家來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下線之后,我也對這種新型的教學形式進行了自己的總結和反思——
經歷了四十分鐘的“線上直播教學課”之后,我對著屏幕那端的孩子們宣布下課的一剎那,雖然順利完成了備課時的預設教學任務,雖然孩子們基本上也達到了學會新課程的學習目標,但我心中總有種意猶未盡之感。究其原因,在這節直播課中,我沒有像平時在線下課堂中,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充滿童真的小臉上,由學前“若有所惑”的眉頭微蹙到學后“若有所獲”的雙眉舒展。小小的屏幕,限制了我對師生之間“心心相印”的感悟與想象,不管是目前網絡平臺的“線上教學”猛火熱炒,還是個別發聲“線上教學”冷靜思考。所謂“教無定法”,非常時期,先不妨采用“線上教學”的變通之法。回歸正軌,將更能體悟“線下教學”的情境之妙。兩相結合,博采眾長,方顯“教學有法”。劉勰有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首次嘗試“線上教學”之后的反思,是為了今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教學之路,都能夠砥礪前行。